鎮江三怪是哪三怪
很多人問鎮江三怪是什么,鎮江三怪可不是指什么怪物,而是指飲食方面的三怪,鎮江的飲食是非常有特色的,既然是釀醋的發源地,那么感覺食物都不離開醋這個佐料,很多當地人還喜歡專門專門喝點醋,比如蘋果醋什么的。
第一怪——香醋擺不壞,三怪之首便是香醋
恒順醬醋廠可能是老鎮江們揮之不去的記憶了,離它老遠時就能聞見空氣中氤氳的酸甜。每每春節將至,鎮江人延續了幾十年的“帶著瓶桶打醬醋”習慣依舊沒有改變,漸漸演變成了“醬醋文化節”。前幾年遷了廠址后,恒順更是建立了一座香醋博物館。鎮江香醋創于1840年,多次獲得國內外的嘉獎。
香醋生產采用100多年來的傳統工藝,即在大缸內采用“固體分層發酵”。鎮江香醋主要原料為優質糯米,采用優良的醋酸菌種,經過制酒、制醅、淋醋三大過程,40多道工序,歷時60多天精制而成,再經至少180天儲存曬制期才出廠。與山西醋相比,鎮江香醋的最大特點在于微甜,蘊含著江南小城的溫婉。
尤其沾以江南的肉餡小吃食用的時候,微甜更能體現出小吃的鮮美。鎮江香醋具有”色、香、酸、醇、濃”的特點,酸而不澀,香而微甜,色濃味鮮,最神奇的是,這個醋的品質和酒一樣,存放時間越久,口味越香醇,相傳香醋的發明者正是酒圣杜康的兒子黑塔。就在杜康發明了釀酒術的那一年,他舉家來到鎮江,在城外開了個前店后作的小槽坊,釀酒賣酒,無意間得一仙翁提示,釀出了名揚四方的香醋。
第二怪——肴肉不當菜
“風光無限數金焦,更愛京口肉食饒。不膩微酥香味溢,嫣紅嫩凍水晶肴。”
這是300多年前,鎮江詩人贊美家鄉肴肉的美麗詩篇。鎮江的肴肉又稱水晶肴肉、水晶肴蹄。傳說,古時鎮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誤把硝當鹽腌豬蹄膀,燒煮后,肉紅皮白,光滑晶瑩,鹵凍透明,猶如水晶,香味濃郁,食味醇厚。后來,人們嫌“硝肉”一名不雅,改為“水晶肴肉”,流傳至今,成為鎮江的傳統名產,而鎮江的“老土著”們仍習慣性讀之為“xiāo肉”。
肴肉的肥肉去脂,食而不膩,還帶有一層膠凍,透明晶亮,柔韌不拗口。肴肉雖為腌肉,但并無煙熏的厚重,而是清爽酥嫩,入口即化。早茶時配上香醋和姜絲,茶香肉美,在久飫甘肥之后,以茶茹之,更讓舌感為之一振,另歷一番佳境。開國大典四味冷碟,周恩來總理親定鎮江肴肉,足見肴肉的美味和名聲。
第三怪——面條鍋里煮鍋蓋
相傳當初乾隆皇帝便衣下江南,到鎮江張嫂子伙面店時,張嫂子忙中出錯,誤將湯罐上的小鍋蓋當成大鍋蓋,撂到面鍋里,煮出來的面卻受到了乾隆的連連稱贊:““味道不錯,味道不錯,不爛不硬,噴香爽口!”
在翻騰的大面鍋中放入一個小木鍋蓋,絕不是一個噱頭。
煮面用的小鍋蓋一般為杉木質地,在日日與湯面的親密接觸中,氤氳了數年的香氣;高溫蒸煮時,也為面湯增多了一重清爽。
成品的鍋蓋面具有軟硬恰當、柔韌性好等特點,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小吃。鍋蓋面用的面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復擠壓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條。面條筋道彈牙爽口,湯底鮮亮,澆頭用料超足。
走在鎮江街頭,隔著三五步便又是一家面店。口味、口碑俱佳的面店,市民心中總有自己心中的名單:金山的阿亮面館,大西路的老趙面館,潤州的百年老許面館……
鎮江是個值得一說的城市,鎮江的歷史和醋文化是息息相關的,鎮江也因為醋被中外友人熟知,鎮江的醋現在都大量出口到外國,深受外國人喜歡。
上一篇: 2024蘇州地鐵3號線運營時間
下一篇: 2024成都向日葵花海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