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最早,民族最早出現于何時
1. 民族最早出現于何時
答:中華民族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大體上有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幾千年來歷史的演進,后一階段是近代以來在反抗外來侵略者的共同斗爭中形成了自覺的認識。
從先秦說起。夏、商、周三代,從地下發掘的考古材料來看,大概并不是同一部族前后相續的三個朝代,而是原來并不相同的三個部族交替取得中原支配權而又相互融合的結果。
夏原來在河南的中西部和山西的西南部,從考古文化來說,主要相當于二里頭文化。商代的來源,以前有青州、冀州、幽州等幾種說法,分別指今山東、河北和東北,而從考古發掘材料來看,似乎是從今河北中部南下,進入河南,取夏而代之的。它的文化,主要是對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周的情況就更清楚了:滅商以前,在今陜西的扶風、岐山一帶,并且受商文化的影響很深;滅商后,才把首都遷到豐、鎬.夏、商、周三代前后相承的結果,也逐漸形成一個總稱,叫做“華夏”。
有連續文字記載的東周以后,可以看出:漢族正是由許多未必出自同一血緣的族種融合而成。這種民族大融合,規模最大、最重要的有兩次,時間都長達幾百年:一次是春秋戰國,一次是魏晉南北朝。同它們相對應,前一次,經過秦的統一,接著出現漢代的大帝國;后一次,經過隋的統一,接著出現唐代的大帝國。
中國歷史上所說的漢唐盛世也好,“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也好,都是民族大融合的結果。“漢族”、“唐人”的名稱,也是這樣來的。為什么說春秋戰國是一次民族大融合呢?大家知道,夏、商、周時期,在中原的主體部分稱為“華夏”,或者叫“諸夏”,那時并沒有“漢族”這個名稱;在它的四周有被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部族。那時候,齊、魯統轄的地區,就是“東夷”所在,春秋五霸中最早稱霸的就是齊;楚、吳、越地區的居民幾乎都是“南蠻”,所以楚又被稱為“荊楚”,它的地域是戰國七雄中最大的;秦的興起,包容了“西戎”的不少部族,以后的力量最強,統一了中國;“北狄”的范圍很廣,主體留在北方,未必都被融合,但它有一部分進入中原北部,如中山就是“北狄”之國,趙并中山,也把它融合進去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也是吸納了“北狄”的文化.沒有這樣全國規模的民族大融合,不會出現興盛的漢朝,也不會有漢族的形成。
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大家所熟悉的。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唐朝開國的李淵、李世民的世系,并不出自原來的漢人,而是胡人。安祿山也是胡人,西域文化對中原的影響更為眾所周知,像胡琴、胡椒、胡笳十八拍等名詞都留傳下來,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沒有那次全國范圍的民族大融合,也就不會有強盛的唐朝,不會有至今在海外流行的“唐人”的名稱。
漢、唐以后,元朝和清朝都以少數民族成為中國的統治者。清朝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巨大功績,正是它,奠定了中國的疆域。當我們說外國侵略者從中國割去哪些領土時,不是從漢、唐或元、明的疆域來比較,而是就清朝的版圖來說的。清朝的最高統治者由滿族構成,盡管滿族在國內享有種種特權,對有些少數民族曾進行過殘酷的鎮壓,但總體來說,清朝統治者重視民族團結問題。康熙、乾隆對漢文化的極端重視為大家所熟知。
我們的祖先對中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貢獻還表現在:當西方列強在“地理大發現”后走遍世界掠奪殖民地時,他們在非洲、美洲、印度等地,都是先在沿海某個口岸站住腳,然后利用當地小邦林立的弱點,各個擊破,最后把它逐步并吞為自己的殖民地。他們也來到過中國,如葡萄牙人到了澳門,西班牙人到過基隆、淡水,荷蘭人曾占領臺灣38年,英國人也早來中國沿海試探過,但他們面對的中國不是那種小邦林立的局面,而是一個統一的大國,難以故伎重演。中國沒有被列強分割,淪為他們的殖民地,不能不感謝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這筆豐厚的遺產。
2. 民族產生于什么時候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中央政府調查統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民族。
新中國建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稱相當復雜,據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匯總登記上報的民族有400多個,其中有的是自稱,有的是他稱;有的為一個族體不同的漢語音譯;有的以居住區的地理名稱而得名;有的則以特殊的生產生活方式命名等等。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他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為少數民族。未識別民族人口為640101人。
3. 一般來說,民族形成是從哪個時間開始的
最開始形成大一統時間是秦朝,真正能夠達成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還得是唐朝才出現。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朝奠定了大一統王朝的基礎,加深了分久必合的概念。雖然秦朝也對南對北用兵,但是真的沒有形成一個多民族政權。因為在統一的過程中,很多政權和秦也算是同根同源,都是從周天子的治下成長的,所以秦不算。
漢代開始出現一種融合的跡象,也就是漢代吸收了一部分匈奴的降臣,比如金日磾,就做到了托孤重臣。
但是真正能夠做到多民族大一統還得是唐朝,因為唐朝本身是重北周的形態脫身而出的,北周、隋、唐三個政權是一脈相承的。大家可以看出,三個政權的主要統治勢力都是差不多的,比如說北周的大將孤獨信,他的女兒都嫁給北周皇室、隋朝皇室、唐朝皇室。唐本身就和之前的鮮卑勢力關系密切,又積極開疆拓土,國家又比較昌盛,世界各地的人都涌入大唐,為大唐所用,比如阿部仲麻呂(日本)、高仙芝(朝鮮)這些人,以外族做到大唐的官員,可以看出當時的大唐是吸收了比較多民族的精英。
4. 最早的民族是
東北主要土著民族主要有三支,分別是東胡、濊貊、肅慎。東胡的歷史,我們已經講完,今天講濊貊[huì mò]。那么,濊貊是什么意思?這個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地方政權是什么?
東胡族生活在東北的最南側,今天的遼寧一帶。獩貊族生活區域主要在吉林省,肅慎主要生活在今日的黑龍江省區域。
緊接著,獩貊也逐步壯大起來。
獩貊[huì mò],本來是兩個民族。獩,水波的聲音,說明這個民族以漁獵為生,主要生活在今日的朝鮮北部。貊,本義是一種野獸,說明這個民族以狩獵為主,生活在松花江流域中游。
后來,這兩個民族走到了一起,融合成為一個民族。
當他們融合到一個民族的時候,生產力大幅提高,已經以農業為主,開始了定居生活,漁獵已經成為副業。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當部群定居,開始農業生產后,就已經實現了溫飽,生產力大幅提升
5. 最早的民族是什么時間出現的?
顧炎武先生在《日知錄》卷二十三《姓》中說:
言姓者,本于五帝,見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媯,虞姓,出顓頊,封于陳。姒,夏姓,出顓頊,封于杞、鄫、越。【顧炎武原注(以下同):《傳》云“沈、姒、蓐、黃”,春秋時無考。】子,殷姓,出高辛,封于宋。【小戎亦子姓。】姬,周姓,出黃帝,封于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邗、晉、應、韓、凡、蔣、邢、茅、胙、祭、吳、虞、虢、鄭、燕、魏、芮、彤、荀、賈、耿、滑、焦、楊、密、隨、巴諸國。【驪戎、犬戎皆姬姓。】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自太皞;秦、趙、梁、徐、郯、江、黃、葛、麇,嬴姓也,自少皞。莒,己姓;薛,任姓。【隱十一年疏引《世本》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十國皆任姓。】南燕,姞姓也,自黃帝。【密須亦姞姓。《國語》又有酉、滕、箴、荀、僖、儇、依七姓,其封國在周世無考。】杜,祁姓也,自陶唐。楚、夔、權,羋姓,邾、郳,曹姓;鄅、偪、陽,妘姓;鬷夷,董姓也,自祝融。【《國語》又有彭、禿、斟三姓,在周世無考。】齊、申、呂、許、紀、州、向,姜姓也,自炎帝。【又有姜戎。】蓼、六、舒、舒鳩,偃姓也,自咎繇。胡,歸姓;鄧,曼姓;羅,熊姓;狄,隗姓;鄋、瞞,漆姓;陰戎,允姓,六者不詳其所出。【《國語》以莒為曹姓,越為羋姓,與此異。】略舉一二論之,則今之孟氏、季氏、孫氏、寧氏、游氏、豐氏皆姬。陳氏、田氏皆媯,華氏、向氏、樂氏、魚氏皆子,崔氏、馬氏皆姜,屈氏,昭氏、景氏皆羋。自戰國以下之人,以氏為姓,而五帝以來之姓亡矣。【或曰嬴姓出于祝融、云阝( 同“鄖”)、葛、谷皆嬴姓。伯益賜姓嬴,秦、趙、徐乃其后。凡注疏家所引姓氏,大抵出于《世本》,今其書亡,不能備考。】
6. 民族形成是從哪個時間開始的
中國古代史的發展有兩條線:
一條是農耕民族所在的中原王朝,也就是漢民族的歷史;
另一條則是長城和陰山以北的游牧民族的歷史。
農耕民族――漢民族的大一統,由秦朝奠基,至漢朝得以完成。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從此“漢”成了我們這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而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二者之間的大一統,則由元朝奠基,至清朝得以完成。
有的人可能會想到唐朝,但隋唐時期的漢民族雖然融入了以鮮卑為代表的游牧民族,且一度占據蒙古高原,卻幾乎與秦漢無異,本質上依然是一個典型的漢民族的中原王朝。
秦漢也好,隋唐也罷,即使游牧民族臣服,漢民族也沒有移民塞外、將羈糜變成郡縣的想法,兵鋒所至常常只是反擊,是為了保境安民。
而元朝不同,元朝猶如一個大號的秦朝,完成了另一個戰國七雄的統一,即蒙古、金國、西遼、西夏、南宋、吐蕃、大理。
中國,在元朝之時完成了一個飛躍,從漢民族的“小”中國變成了多民族大一統的“大”中國。
這一格局曾在明朝之時出現反復,明朝二祖有心恢復元朝的多民族大一統格局,但無奈大明最終變成了大一號的宋朝,始終對蒙古無可奈何。
明末,后金崛起于遼東,最終一統大明和蒙古三部,重新將元朝奠基的多民族大一統模式固定了下來,時間是公元1759年,至今不變。
7. 一般來說最初民族形成于什么時候
“民族”一詞,是一個外來詞匯,是在19世紀末葉從日本傳入中國的,在“民族”一詞傳入中國后,產生了“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學詞匯。 1899年,梁啟超在《東籍月旦》一文中,通過對歐洲世界史著作的評介,破天荒地使用了現代意義的“民族”一詞。 中華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啟超在其1902年《論中國學術思想之變遷之大勢》的著作中提出。
8. 最初民族是什么時候形成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是成(漢),是賨人李特于公元303年建立的,都城在成都,國號先為“成”,公元338年改“漢”,公元347年滅于東晉。但這個王朝偏居一方,非統一的王朝。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第一個統一王朝是元代, 是公元1271年蒙古族人忽必烈改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國號成建立的,1279年統一全國。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退回塞北,史稱“北元”。1402年改國號為“韃靼”,1636年,其部降清,韃靼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