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過古爾邦節嗎
古爾邦節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盛大節日。“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這個節日叫“犧牲節”或“宰牲節”。也譯作“庫爾班”。
布依族的節日風俗
有的節日與漢族相類似,有些則為本民族所專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蠶會節)、四月八(牛王節)、六月六(祭盤古)、吃新節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團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飯,六月六吃煮雞等,大都與民族傳說和鄉風教育有關。
回族保持著怎樣的民俗?
回族主要分布在寧夏、甘肅、青海、河南、河北、新疆、遼寧及北京等地。中國最早的回民是公元7世紀時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來華經商者的后裔。回族人以漢語作為本民族的語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匯,使用漢文。
在日常生活中,回族人見面都要問安。客人來訪,要先倒茶,還要端上瓜果點心或自制面點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來與客人見面、問好。
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寶茶”。送客時,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有時遠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后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喪葬食俗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區別。有的地方辦喪事三天不動煙火,由附近的親戚鄰居送食,禁止請客,三天后方進行紀念活動。結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諱單數,象征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甘肅地區的新婚夫婦生頭胎,男方要攜帶禮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親家報信,10天內岳母要攜紅糖、米等營養品和小孩穿的衣物來看“小月子”。男方家要設宴款待來客。
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面食,喜食面條、面片,還喜食調和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面、打鹵面、肉炒面、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圣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凈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等。開齋節在回歷每年九月,從見新月到下月見新月終的一個月里,凡男子在12歲以上,女子9歲以上,都要把齋。即從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進食,直到回歷十月一日開始為開齋,屆時要歡慶三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親友慶賀。
古爾邦節即獻牲節,在回歷十二月十日。節日當天不吃早點,到清真寺做過禮拜之后宰牛獻牲。獻牲的牛羊,要體態端正,無缺損,宰后的牲畜按傳統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濟貧,一份送親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阿述拉節是西北部回族節日,屆時要選用當地的五谷雜糧,摻上牛羊雜碎煮熟食用,節日期間宴請客人必備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雞肉做成的各種菜肴。
上一篇: 滿族怎樣過春節,按時間順序介紹:臘八、年前、年后、元宵-百度知道
下一篇: 回族的傳統節日六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