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節海報,2024鄉村旅游節活動策劃方案
1. 2021鄉村旅游節活動策劃方案
2021年中國航海日主會場活動定于7月10日至 12日在昆明市舉辦,“2021昆明鄭和文化旅游節”將作為中國航海日的群眾性活動在晉寧區舉辦。將有哪些活動內容呢?
2021年中國航海日主會場活動
7月10日—12日,由交通運輸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云南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航海學會、昆明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中國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2021年中國航海日論壇將在昆明舉行。
論壇以“開啟航海新征程,共創航海新未來”為主題,主要內容包括主論壇暨開幕式、中國國際船舶技術與安全論壇、中國國際海員論壇、港航企業發展論壇、流域海域協同治理與發展論壇、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論壇、航海文化論壇。
2021昆明鄭和文化旅游節
活動主題:
揚時代風帆 譜絲路新篇
活動名稱:
2021 昆明鄭和文化旅游節
活動原則:
文化搭臺、共促發展;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活動時間:
7月11日(星期日)至7月15日(星期四)。
活動地點:
活動設主會場及分會場。主會場設在晉寧區政府所在地昆陽,分會場設在晉寧區相關鄉鎮(街道)。
活動內容:
主會場
乘風破浪·繼往開來
——鄭和航海郵票展
時間:7月11日至7月15日
地點:晉寧區博物館(鄭和紀念館)
活動內容:本次展覽所展出的郵資票品均為著名探險家金飛豹先生在世界各地多方收集整理而成。郵品涵蓋了從1852年至今100多年來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所發行的 8000余枚帆船航海題材郵票,通過開展鄭和航海郵票展,呈現一場世界航海文化盛宴,展示和發揚鄭和敢為人先的精神、開拓創新的理念和銳意進取的氣魄。
心中的歌兒獻給黨
——晉寧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鄭和杯”全民歌手賽
時間:7月12日至7月13日。
地點:鄭和文化廣場。
活動內容:活動以自愿報名參與的方式,為各地原生態歌手及歌唱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初賽和決賽兩場。通過開展歌手大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弘揚新時代晉寧人民意氣風發、勇敢追夢的精神,展現晉寧區群眾文藝風采和精神風貌,活躍社區文化,豐富居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分會場
毓秀寶峰·萌趣多肉
——直播展示
時間:7月11日至7月13日。
地點:晉寧區寶峰街道韓家營萌卉多肉基地。
活動內容:由90余家多肉商戶利用多肉植物造景搭建展示區,形成多肉創意集市,充分利用新媒體介紹、推薦、宣傳晉寧多肉產業;舉辦多肉主播PK大賽,按銷售額設置獎項,鼓勵商戶利用多渠道推廣晉寧花卉產業。活動采用線上直播、線下交流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宣傳推介鄭和故里特色產業,充分展示晉寧區作為全國花卉生產大縣的魅力,打響云南花卉特色產業的品牌形象,擴大云南特色產業知名度。
相約二街·記住鄉愁
——魯黑特色體驗活動
時間:7月10日。
地點:二街鎮魯黑村。
活動內容:活動以親子休閑游為主題,體驗垂釣、摸魚、賞手工藝品、品農家飯、包山撿菌等活動,書寫鄭和故里新時代鄉村發展故事,倡導健康、文明、休閑的生活方式,以秧佬鼓舞、二街漢族刺繡等非遺展示、二街鎮首屆包山撿菌節等活動開展特色歌舞表演進行慶祝。
2. 鄉村旅游文化節方案2021
2021歡樂節是2021年12月10日至12月31日,活動地點是在海口市,分會場在三亞市、儋州市、瓊海市、萬寧市、文昌市。
舉辦地點將在海口世紀公園音樂廣場草坪區本次活動主要內容:活力全開,歡樂起來,暢玩歡樂節,一起享歡樂!
12月10日晚,歡樂節開幕儀式將在世紀公園舉辦,特色舞蹈、說唱表演以及奇幻魔術秀,為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開幕式及主要活動版塊分別由2021年(第二十二屆)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開幕式及椰島歡樂嘉年華活動,“歡樂海南”旅游推介會,2021年(第六屆)海南世界休閑旅游博覽會、2021年(第七屆)海南國際旅游美食博覽會、2021年(第二屆)海南國際旅游裝備博覽會及“三展”開館儀式,2021年海南省藝術節——海南省優秀文藝作品展演展示活動,2021年(第二十二屆)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閉幕式等5項活動組成。
3. 鄉村旅游節慶活動
農村風俗有除夕節農歷臘月最后一天吃團圓飯,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吃年羔,上九日農歷正月初九去廟燒香,元霄節正月十五吃湯圓,清明節陽歷四月四日至五日祭祖掃墓,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吃粽子,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吃月餅,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男女戀人送花,傳說天上的牛郎和織女這天相會,祭祖節農歷七月十五日,重陽農歷九月初九農村老人們吃長壽面,預示長命百歲,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吃八寶粥,灶神爺節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拜灶神爺,燒香。(這是以江漢平原一帶為準的農村風俗節日)。
4. 鄉村旅游節事活動策劃
建設鄉村美學教育基地。在淄博職業學院、市婦女兒童事業發展中心等校地資源,建設市、縣鄉村美學教育基地,系統研發鄉村美學課程、宣傳產品,培育市、縣、鎮、村四級美學教育骨干。因地制宜開展美學教育活動,打造鎮、村鄉村美學講堂,開設流動課堂,開辦“云上美校”,傳播美學精品課程,實現鎮鎮有講堂、村村有講座,鎮(街道)每月至少開展1次美學教育實踐活動。
培育鄉村美學人才。建立全市鄉村美學專家庫,組建市、縣、鎮三級講師團,推動將美學教育納入黨校主體班次教育計劃。實施“千名農村婦女進高校”計劃,對全市鎮、村婦聯執委進行輪訓,培養3000名鄉村美學教育帶頭人。突出“愛家鄉、愛淄博”主題,采取“群眾評、評群眾”的方式,在全市推選100名“鄉村美學代言人”。
提升鄉村學校美育效果。以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為目標,加強美育課程和審美課堂建設,開齊開全鄉村學校藝術課程。搭建中小學校“百靈藝術節”“藝術家進校園”“鄉村少年宮活動”“城鄉學校藝術交流活動”等平臺,強化審美實踐。豐富鄉村美學教育資源,推進齊文化、五音戲、聊齋俚曲等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美在家庭”建設提升工程
改善農村家居環境。深化巾幗扶貧志愿服務,實施脫貧戶“潔美工程”,聚焦解決家居臟亂差問題,重點做到“五整潔”,即整潔庭院、整潔居室、整潔餐桌餐具、整潔廚房廚具、整潔廁所廁具,講究個人衛生,建設庭院愛心小路。建立“年年尋美”機制,每年選樹2000戶市級“美在家庭”標兵戶。開展美家活動日,推廣星級評定,建設美家超市,完善建設評價和激勵機制,提升建設參與率。全市建成100個“美在家庭”示范村,村村都有“美在家庭”標兵戶。
深化家庭文明建設。常態化尋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開展“書香飄萬家”活動,建設書香家庭。深化家風建設,講好家風故事,推動家風家訓“掛廳堂、進禮堂、駐心堂”。大力推動健康家庭建設,讓健康生活方式成為家庭新時尚。深化母親素質提升工程,鞏固發展農村(社區)家長學校,開展教育培訓、指導服務、親子實踐活動。依托“家有兒女”等家庭教育網絡服務平臺,壯大基層家庭教育指導力量,有針對性地提供家庭教育服務。
美麗鄉村建設融合工程
加快鄉村環境整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抓好農村改廁規范升級,組織新一輪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續提升農村公共服務,統籌農村電網、通信、物流、新基建等建設。扎實推進煤改電、煤改氣,探索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做好農村污水、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的治理。
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持續推動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高標準編制建設方案,以村容村貌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為重點,施工全程實行專業技術指導,提升美麗鄉村的景觀效益,集中打造2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
推進農旅融合發展。推進村莊景區化建設,提升精致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水平。策劃推出“全市十大鄉村旅游節事活動”,設計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農業農村旅游新亮點。加強數字文旅智慧游學研產品開發,建設特色游學研基地和拳頭產品。
文明鄉風深化工程
深化村風民風建設。建好用好善行義舉四德榜,推崇凡人善舉,以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廣大農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指導完善村規民約,深化移風易俗,破除大操大辦、高價彩禮、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
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載體。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扎實開展“5個祝福禮、10項節慶禮”“遠離血栓、健康大比武”“鄉村美學教育”等創新活動,真正建強陣地、惠及群眾。深化拓展“黨員、文明婚慶、入學升學、大健康、陪你到老、四點半課堂”“6+N”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以民生為切口,創新文明實踐活動載體,打造工作品牌
5. 鄉村旅游節日活動
1、吃餃子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亞于新年。
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2、置辦年貨
在春節置辦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干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年貨中日用品不少,來自南方的有紙張、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舊時年貨的大宗,如線香、錫箔、木版印的門神、灶王爺,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寶”、“錠子”的錫箔則全來自南方。玩耍的東西就更多了,兒童的、大人的玩藝,都不分南北滿漢。
3、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據說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4、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干干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歲,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并守著“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5、做臘肉
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有制作,由于通常是在農歷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
以原料分,有豬肉、羊肉及其臟器和雞、鴨、魚等之分;以產地而論,有廣東、湖南、云南、四川等之別;因所選原料部位等的不同,又有許多品種。著名的品種有廣式臘肉、湖南臘肉和四川臘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