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武漢旅游觀光巴士怎么買票
夏日的清涼之旅馬上就要開始了,而武漢旅游觀光巴士推出了“清涼一夏”系列福利活動,有門票優(yōu)惠,那么武漢旅游觀光巴士怎么買票,下面一起來看看。 購票辦法 1.關注武漢旅游觀光巴士公眾號 2.點擊預約購票 3.選擇……
2024-06-14
第一名 秦州區(qū)兒童樂園,秦州區(qū)兒童樂園是天水市唯一一家游樂場所,坐落于綠樹濃蔭的兒童樂園內(nèi),為了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游樂休閑需求,給市民和游人提供更好的游樂服務,天水兒童樂園從去年下旬開始進行項目改建,新上了十幾種驚險、新穎、刺激的大型娛樂項目,有、星球大戰(zhàn)、歡樂旅行、高空攬月豪華轉(zhuǎn)馬、噴球車、袋鼠彈跳車、林中飛鼠、海盜船、花果山漂流、逍遙水母、碰碰車太空漫步、鬼屋、賽車等項目。這些新上和改造的游樂項目,適合不同年齡階層的游人休閑游樂。
第二名 馬跑泉公園,馬跑泉公園交通十分便捷。被評為國家級旅游景區(qū),地處天水市麥積區(qū)馬跑泉路中段,是目前隴東南地區(qū)最大的水上公園。相傳唐朝開國大將尉遲敬德西征路過此地,天熱酷暑,士卒疲憊,將軍見路旁高大有古槐,勒馬近觀,其馬為良駒,馬蹄刨地而清出涌,積水成湖,故名馬刨泉,后稱馬跑泉。馬跑泉公園怡仙橋?qū)⒄麄€公園自然地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區(qū)為荷花池、長廊、游泳池等西洋建筑風格景點與北區(qū)的水榭、盆景園、湖心島等中國古典建筑景點相映成趣。園內(nèi)綠樹成萌,曲徑通幽,鳥語花香,清冽的湖水、綠樹、藍天交相輝映。此時漫步林萌小道,或駐足品茗,或泛湖上,則其樂融融,令人心曠神怡。
第三名 麥積山,地處天水市東南方的麥積區(qū)麥積山鄉(xiāng)南側(cè),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國家級風景區(qū)。有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qū)和街亭古鎮(zhèn),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麥積山風景區(qū)分為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江四個景區(qū),包括十八個風景小區(qū)、二十處獨立景點、七處古遺址、一條曲江水。 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nóng)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周圍山奇林郁,溪石聯(lián)映,風景優(yōu)美,有小江南之稱,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譽。
更多關于天水適合小孩玩的景點有哪些?,進入:查看更多內(nèi)容
天水最佳旅游季節(jié)
引導語:天水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旅游地點之一,那么去天水旅游,哪個季節(jié)最好呢?接下來是我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天水最佳旅游時間
天水的最佳旅游時間為7~10月。天水深居西北內(nèi)陸,氣候特征具有明顯的大陸性特征,春季常有春倒寒、夏季氣溫溫和、秋季或陰雨連綿或干旱常現(xiàn)、冬季漫長寒冷。
天水旅游的兩大主打招牌是“伏羲文化”和“麥積山石窟文化”,其中的“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則安排在每年的7月或8月間,此時雖是夏季,但天水的夏季多為雨熱同季,氣候較為溫和,適宜出游。
此外,天水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這里仍然保存著較為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春節(jié)則是這些遺存的最佳載體,因此,如果想要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淵源,則需在寒冬臘月之時走訪天水民間,偶遇先祖遺韻。
天水旅游景點
一、秦州區(qū)景區(qū)
1.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伏羲廟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區(qū)西關伏羲路。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2.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占地5.7公頃。這里樹木蔥蘢,古柏參天,風景優(yōu)美,鳥語花香,為天水的八景之一,譽名南山古柏”。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
3.玉泉觀,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隨山溝、崖壁、臺地而建。中軸線自下而上,有山門,遇仙橋、通仙橋、青龍殿、白虎、人間天上坊、玉泉閣、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頂有小廟,傳為明魏忠賢生祠。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
4.李廣墓在天水市區(qū)南郊的文山山麓。墓冢高約2米,周長26米,祭庭為3間懸山頂,垣墻大門額題”飛將佳城”。墓碑上鐫有蔣中正題字”漢將軍李廣之墓”七個大字。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人),生于天水。為西漢名將。李廣墓為2A級景點。
5.后街清真寺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人民西路。因秦州城五城相連,該清真寺在西關城東北角,早年稱“西關清真寺”,寺北原畔鄰城墻北垣,其墻被拆后,始臨北關人民路。1970年后,因寺門改在后街澄源巷,從此通稱后街清真寺。
6.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稱南北宅子),屬明代民居古建筑,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民主西路,西邊毗鄰文廟。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天水市現(xiàn)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唯一現(xiàn)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在全國范圍內(nèi)其規(guī)模也是不多見的古民居。
7.天水龍園位于渭水之濱,文山之陰,坐西面東,占地一十三畝。主體成紀殿,乃歇山重檐九開間明清式建筑。長四十五米、高二十七米,進深一十三米六。龍園大門是五開間歇山明清式建筑,一對艾葉青石雕麒麟雄踞門前,進人正門,龍馬迎賓。
8.青牛園座落在天水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石佛路與伯陽路交匯口西蟓側(cè),緊臨錦繡花園別墅,占地35畝,總投資160萬元。
9.李子園森林公園位于秦城區(qū)南約20公里處,地處嘉陵江上游,是兼有我國南北特點的典型次森林區(qū)。林區(qū)內(nèi)植物種類繁多,物產(chǎn)資源豐富,溪水潺潺,四季景色宜人。
10.諸葛軍壘公園位于天水市秦州區(qū)岷山路南側(cè),是秦州三國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2A級旅游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實現(xiàn)光復漢室、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曾統(tǒng)率蜀國大軍, 六出祁山,與司馬懿統(tǒng)率的曹魏大軍在天水展開軍事對壘,發(fā)生多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在天水境內(nèi),至今遺留有大量蜀魏戰(zhàn)爭的遺跡,諸葛軍壘就是其中值得一提的古跡。
11.太陽山森林公園是天水市秦州區(qū)境內(nèi)一處集旅游觀光、休閑、登山、野餐、垂釣、探險、攝影、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二、麥積區(qū)景區(qū)
1.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五大子景區(qū)之一,位于秦嶺西端北側(cè),距城區(qū)28公里。
2.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門景區(qū),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利橋鄉(xiāng)境內(nèi),隸屬于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
3.崇福寺是國家2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麥積城南約25公里東柯谷,又名杏林觀,亦稱城隍廟,是寺、觀、廟合一的宗教寺院,興建于唐代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
4.龜鳳山景區(qū)是國家2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麥積山自然風景區(qū)的林緣地帶,座落在麥積區(qū)甘泉鎮(zhèn)西7公里處,分為龜山和鳳山。
5. 鳳凰山景區(qū)是國家2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麥積區(qū)西北56公里鳳凰鄉(xiāng)境,海拔1895米相對高度500米,其山北環(huán)渭水,南繞籍河,相傳有鳳凰棲息而得名。
6.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金龍山景區(qū)隸屬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立遠林場管轄,擬建成西北地區(qū)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森林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
7.麥積植物園隸屬于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管轄,地處天水市麥積區(qū)麥積鎮(zhèn)境內(nèi)。是麥積國家森林公園四大景區(qū)之首,距天水火車站20多公里,與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石窟毗鄰,處于佛教、道教等宗教旅游勝地的中心地帶。
8.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百花景區(qū)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利橋鄉(xiāng)境內(nèi),東利公路(東岔—利橋)沿線,百花林場墁坪營林區(qū)。
9.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碧峪景區(qū)位于景色秀美,氣候宜人的秦嶺山脈北坡,天水市麥積區(qū)三岔鎮(zhèn)佘家門村,四面森林環(huán)繞,北靠渭河,南接秦嶺主梁,碧峪森林公園西距天水市40公里,沿310國道向東130公里達寶雞,330公里處到西安,向西380公里達蘭州,周邊交通十分便利。
10.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溝景區(qū)麗居甘肅東大門,位于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東岔林場腹地,屬秦嶺山系,西距天水市110公里,東距寶雞市64公里,東南與陜西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毗鄰,西南與麥積國家公園相連。
11.麥積山溫泉,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五大子景區(qū)之一,位于麥積城區(qū)東南23公里的街亭古鎮(zhèn),據(jù)載為三國蜀漢大將馬謖痛失之地。從古鎮(zhèn)東進4公里有溫泉峽,峽谷內(nèi)環(huán)境幽靜,山翠谷深,有溫泉一處,水溫39℃左右,每日流量約3700噸,水量極為豐富。
12.雙玉蘭堂距麥積區(qū)的15公里的甘泉鎮(zhèn)玉蘭村太平寺,寺內(nèi)有雙玉蘭堂、甘泉和柏槐抱椿堪稱三大奇景。甘泉又名春曉泉,早在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人。詩圣杜甫流寓天水時,賦“太平寺泉眼詩”對甘泉大加贊美。
13.杜甫草堂,位于天水市北道城南約20公里的街子鄉(xiāng)八槐村,為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在秦州時的寓居處,又因此景處東柯谷,又稱東柯草堂。
14.麥草溝青岡次生林自然保護區(qū)處于小隴山林區(qū)的中心地帶。其地理位置東經(jīng)106度15分,北緯34度18分,秦嶺西段南坡,臨近分水嶺,為嘉陵江發(fā)源地之一。
15.街亭溫泉度假村距麥積山26公里,位于街亭古鎮(zhèn)4公里的溫泉峽口。該泉水溫40度左右,日出水量3600立方米,水質(zhì)富含19種化學微量元素,是優(yōu)質(zhì)的礦泉水,更有極好的醫(yī)療保健保用。現(xiàn)已建成各種檔次的洗浴設施為游客提供服務。
16.麥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麥積區(qū)麥積鄉(xiāng)麥積山后溝壑之中,是隸屬于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以林科培植與研究。旅游度假、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
17.碧玉溝又叫佘家門大溝,也叫大峽谷,位于麥積區(qū)東部三岔鄉(xiāng)佘家門村,距麥積區(qū)城區(qū)約70公里,緊依310國道,交通便利。
18.香積山位于麥積山南面約兩公里處,為西秦嶺支脈,山頂原有明代寺院,被稱為香積寺,可惜被毀,現(xiàn)僅存殘垣斷壁。香積山為渭水支流—永川河之源頭,周圍山奇林秀,溪石相映。冬季白雪皚皚,景色奇絕,“香積積雪”景觀由此得名。
19.交龍靈山是近年來按古交龍寺遺址新開發(fā)的旅游景點,位于天水市北道區(qū)麥積鄉(xiāng)賈河村,村之左右溪水交匯合流西去,二水交流之間,山崗突起,婉蜒南伸,上連秦嶺之巔,下伸二水之交,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此處山勢林立,渾圓蒼潤,群山環(huán)繞,萬山來朝,山脈起伏有致,婉如群龍戲海,山山相連。峰峰相地,身處交龍靈山,頓感靈氣拂身,逍遙自在,心曠境雅,如臨真空,妙不可言。
20.馬跑泉水上公園位于麥積城區(qū)馬跑泉路中段。公園總面積120畝,其中水域面積56畝。公園主體由翠屏山假山、敬德勒馬雕塑、人工湖、游娛園、園中園、和旅游餐飲購物服務一條街幾部分組成。
21.麥積國家森林公園放馬灘景區(qū),位于天水市麥積區(qū)東40公里處,小隴山黨川林場腹地,總面積777公頃,南眺麥積山,北倚石門,峰巒疊翠,水草豐茂,因史秦載秦始皇先祖嬴非子在此為周王室牧馬封侯而得名。又因1985年在此出土“放馬灘紙”、木版地圖、漢簡等文物而聞名。
22.曲溪景區(qū)是麥積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qū)之一,景區(qū)內(nèi)有國家級地質(zhì)公園,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曲溪山秀、林茂、水美,風光奇異迷人,是隴上典型的小江南。“曲溪秋韻”是甘肅最具自然特征的八大景區(qū)之一,是隴上最早開展漂流探險特色旅游項目的著名景區(qū)。
23.石門山,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五大子景區(qū)之一,距城區(qū)50公里,前山有印月湖、五陽觀,后山有牧馬灘,南北兩峰對峙,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門,故得名石門。
24.仙人崖,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五大子景區(qū)之一,位于麥積區(qū)東南距城區(qū)45的公里秦嶺山脈,距麥積山石窟17公里。由三崖(東崖、西崖、南崖),五峰(玉皇峰、東崖峰、西崖峰、寶蓋峰、獻珠峰)、六寺(木蓮寺、石蓮寺、鐵蓮寺、花蓮寺、水蓮寺、靈應寺)及仙人湖組成。
25.天水凈土寺位于仙人崖后川。該寺群山環(huán)繞,蒼松滿谷,山風吹來,松濤陣鳴,人稱“凈土松濤”,為秦州十景之一。
三、秦安縣景區(qū)
1.大池灣遺址位于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五營鄉(xiāng),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遺址,距今7800–5000年。
2.街亭位于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的`隴城鎮(zhèn),距大地灣遺址8公里,是一處寬約6公里、長達十幾公里的開闊地帶,是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魏蜀街亭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
3.可泉寺坐落于距秦安縣城1.5公里的南山腳下,整個建筑分為胡纘宗紀念館、可泉寺及媧鄉(xiāng)神母宮等3處。其建筑群年代可上溯到秦漢乃至傳說中的女媧補天的上古時期,自宋元以前初具規(guī)模,明清兩代雖經(jīng)戰(zhàn)爭破毀,然屢毀屢建,規(guī)模不減。
4.隴城故城是晉代設置的略陽郡、略陽城、北魏至唐的隴城縣,宋時的隴城寨,明代設置隴城巡檢司的治所。隴城北魏、北周的故城,在唐代宗寶應年(公元762年),因吐蕃進犯而被毀,已不存在。宋正隆四年又重筑一城,即現(xiàn)在的隴城,又稱八卦城。
5.秦安文廟,位于秦安縣興國鎮(zhèn)新華街東,創(chuàng)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總面積2800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鄉(xiāng)賢祠、名宦祠、樂器庫、祭器庫等。
6.秦安縣博物館位于縣城興國文化廣場以北,緊鄰興國寺,2000年修建,總面積1700平方米,整體建筑古樸雄渾,與興國寺融為一體。館內(nèi)庫房、展廳齊全,安全防范設施先進,是目前甘肅省唯一一座現(xiàn)代化設施較為齊全的縣級博物館。
7.人民街,舊稱“南上關”,位于縣城內(nèi)南部。據(jù)《秦安志》記載,金正隆二年(1157)始建秦安縣時,這里就有鋪面。明代以后,鋪面逐漸增加,清道光時期初具規(guī)模。到民國時期,私商鋪面共有200余間。規(guī)模較大的有“萬順馬”、“復興成”等20多家。
8.高氏民居位于縣城南下關中街巷21號,建于清代末年。為秦安縣城富商高金貴的住宅。該民居四合院,其上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前出廊,硬山布瓦頂,結構為五架梁前對抱頭梁。南房建筑風格同上房。東西房各六間(其中西廂房已拆三間),單坡布瓦頂,結構為雙步梁載單步梁,前后用兩柱。
9.丁氏民居位于縣城人民街廟兒巷2號,建于清代末年,系丁錫奎的住宅。丁錫奎(1843-1912),秦安縣丁家店(今屬通渭縣)人,后住縣城城關,從師于任士言(進士,天水人)。后任陜西靖邊、韓城縣知縣。
10.南下關清真寺位于秦安縣城南下關,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總面積1231平方米,是甘肅省保留下來的古清真寺早期建筑之一,為研究伊斯蘭民族建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寺內(nèi)現(xiàn)存建筑有禮拜殿和邦克樓等,結構嚴謹,風格古樸典雅。
11.天主堂,位于秦安縣興國鎮(zhèn)南下關25號,縣招待所南200米處。該教堂是天水地區(qū)中西合壁的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教堂建于民國9年(1920),美國籍傳教士艾嘉道神父來此傳教,購得南下關成氏等民居設簡易教堂。
12.飲馬巷清真寺位于秦安縣城飲馬巷底,建于清代,原系李春的住宅。李春,秦安縣城一富戶,其子李少份為清代武舉。清真寺呈四合院,大門在東北部,東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前出廊,硬山布瓦頂,兩邊配有耳房,結構為五架梁前對抱頭梁,用3柱。西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坡布瓦頂,結構為雙步梁載單步梁,前后用兩柱,南北廂房建筑風格基本同西房。
13.興國寺座落在秦安縣城北街,是一組風格古樸的建筑群。《秦安縣志》記載:“興國寺創(chuàng)建于元至順三年(1332年)。
14.女媧祠位于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隴城城南側(cè),建造年代目前可追溯到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1986年,天水牧馬灘出土秦墓木板地圖,其中繪制葫蘆河的2號圖標有一亭形物。據(jù)學者考證,此亭形物當為女媧祠。
;
陜甘交界地帶的大秦嶺,寶雞人習慣稱之為“大散嶺”。因為,這里是名聲赫赫的關隘——大散關之所在。大散關位于清姜河畔,清姜河古稱散谷水。由此向南翻越秦嶺主梁,即進入嘉陵江上游,沿嘉陵江而下,可直通巴蜀,此即陳倉古道。大散關名“散”實不“散”,這里山勢險峻,層巒疊嶂,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大散關扼西南、西北交通要道,是“川陜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 上發(fā)生在大散關的大小戰(zhàn)役多達70余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劉邦聽從張良之計,出奇兵突破大散關防御,并一鼓作氣,占領關中全境。宋代陸游多次寫到大散關:“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大散關是“關中四關”中的西關,北有蕭關,南有武關,東有函谷關(后移至潼關)。以關中人,特別是寶雞人的視角看,陜甘交界地帶的大秦嶺就是“大散嶺”。
這一段大秦嶺,東段在寶雞,西段在天水。以“煙雨麥積、絕壁佛國”聞名的麥積山風景名勝是天水人的驕傲,天水人習慣于將這一段大秦嶺稱之“麥積山”。不少人會覺得,麥積山只不過是一座孤峰而已。其實不然,以麥積山冠名的景區(qū)并不只是一座孤峰。麥積山風景名勝不僅有麥積石窟,還有仙人崖、石門山和曲溪景觀。仙人崖在麥積山東北方向,離麥積山15公里,有仙人崖石窟,更有“山巍、水秀、崖俊、林密”的山水畫卷。向南是秦嶺主梁上,也就是在秦人先祖“放馬灘”附近,即是現(xiàn)在著名的石門山景區(qū),壁立千仞,懸崖峭壁,一條小道連接南北兩峰謂之“石門”。石門山之無限俊美,令天水人稱其為“小黃山”。從“小黃山”再往南,即是曲溪景區(qū),山幽林靜,霧繚粼粼,蜿蜒逶迤的河曲美不勝收。以天水人的視角,陜甘交界地帶的大秦嶺,即是一個放大了的麥積山。
也有人將這一段大秦嶺稱之為“小隴山”。這一段大秦嶺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良好,森林植被茂密,1962年國家計委批準,在此設立了頗具特色的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幾乎沒有人能說清楚,當年為什么要把這里叫做“小隴山”。一種說法是,因這一地帶比隴山小。只要打開衛(wèi)星影像圖就會發(fā)現(xiàn),與隴山相比,這里只大不小。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的林區(qū)主要集中在這一地界,林區(qū)面積超過1000萬畝。天水境內(nèi)的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公園也主要集中在這一地帶。這里不僅有以小隴山冠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也有以麥槽溝、黑河冠名的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著原始、獨特的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古老珍稀的物種和典型的生物多樣性。這里不僅有以小隴山、麥積山冠名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還有以云屏三峽、李子園冠名的省級森林公園。在這一地帶,陜西設立有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這里的大秦嶺,南坡延展平緩,曲流成景,是嘉陵江上游右岸來水區(qū);北坡陡峭短促,流水多入渭河大峽谷。
無論是以“大散嶺”,還是以“麥積山”,抑或是以“小隴山”來表陳這一段大秦嶺,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卻又似乎不能盡然。這一段大秦嶺地處陜西、甘肅交界,如果將兩省各取一字,將其名之為“陜甘嶺”,也許最為妥帖。這一段大秦嶺,西頭是天水,東頭是寶雞,如果將兩市各取一字,稱之為“天寶嶺”,也不失一種合理選擇。
從地理地貌看,這一段大秦嶺與其他各段大秦嶺相比,最大不同點在于,離開“天水豁口”后,北側(cè)山腳下的渭河河道進入峽谷地帶,其海拔高程由天水1100米下降至寶雞590米。如此一來,秦嶺北側(cè)山麓顯得越來越挺拔。更鮮明的是,這越來越挺拔的秦嶺北麓并沒有直接暴露在人們可視范圍,而是深藏在渭河大峽谷之中。渭河大峽谷的南側(cè)是秦嶺北麓,北側(cè)是隴山南坡。渭河夾在了大秦嶺與大隴山之間,如果選取秦、隴二字,可稱其為“秦隴大峽谷”。渭河大峽谷發(fā)端于天水市(伯陽鎮(zhèn)),止于寶雞市(寶雞峽水庫大壩),如果選取天、寶二字,可稱其為“天寶大峽谷”。
大秦嶺和大隴山均是具有重要地理標識意義的山脈。大秦嶺是中國中央山脈,大秦嶺將中國一分為二,劃分出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大隴山是西北黃土高原的中央山脈,將西北黃土高原一分為二,劃分出黃土高原的隴西高原和隴東高原(陜北高原)。隴西高原海拔1500-2000米,隴東高原海拔800-1200米(關中平原500米左右),這等海拔高程差異是隴東隴西諸多差異的重要根源。不僅如此,大隴山還將渭河一分為三:隴西高原河段、秦隴大峽谷河段、關中平原河段。渭河由大秦嶺支脈鳥鼠山發(fā)源后,與大秦嶺相伴,一路向東奔流。在隴西黃土高原川流約285公里,入秦隴大峽谷曲流約154公里出寶雞峽,入關中平原流淌約379公里,在潼關港口注入黃河,全程約818公里。關中-天水是一個文化圈,也是一個經(jīng)濟帶,這個文化圈和經(jīng)濟帶以隴山為分野,又以渭河為軸心。
大隴山是黃土高原的中央山脈,也是渭河的重要水源地。大隴山的南部稱關山、隴山,北部稱六盤山。大隴山由南部的渭河大峽谷發(fā)端,止步于北端的西華山。大隴山南北長約240公里,在渭河大峽谷處最寬,接近100公里,北部狹窄處不足10公里。由北向南,在大隴山西側(cè),先后發(fā)源了兩條重要河流:葫蘆河和牛頭河。葫蘆河古稱瓦亭水、隴水。因河床狹窄多曲折,形似“葫蘆”得名葫蘆河。葫蘆河的河源在大隴山北部與西華山毗鄰的月亮山,主河道由北向南,于三陽川入渭河,河長約296公里。葫蘆河的左岸支流全部接納了來自大隴山西麓之水。牛頭河,古稱西江,清水,橋水,其河源在蘆子灘。從衛(wèi)星圖片看,牛頭河主河道走向就像是一個斜置的牛頭形狀,由東北而西北,西北而西南,再轉(zhuǎn)向正南,于社棠鎮(zhèn)入渭河,河長約85公里。大隴山東側(cè)發(fā)源了涇河、千河、金陵河。三條河流均呈西北東南走向,均注入關中平原的渭河河道。其中,涇河是渭河第一大支流,北源固原大灣鎮(zhèn),南源涇源縣老龍?zhí)叮疗經(jīng)霭死飿騾R合,東流經(jīng)平?jīng)觥艽ǎ跅罴移喝腙兙常?jīng)長武,彬縣、涇陽,于高陵縣陳家灘入渭河(是“長安八水”之一),河長約455公里。千河,古稱汧河。因流經(jīng)千山腳下而得名。源頭由5條小支流匯成,經(jīng)南莊入隴縣唐家河(即汧河源頭),經(jīng)隴縣、千陽、鳳翔,于陳倉區(qū)千河鎮(zhèn)入渭河,河長152.6公里。金陵河源出吳山,于寶雞市金臺區(qū)入渭河,河長55公里。大隴山南側(cè),由西向東分別發(fā)源了通關河、小水河、六川河,南側(cè)之水皆入渭河大峽谷。
在葫蘆河左岸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相接的緩山坡上,有一處著名遺址——大地灣遺址(秦安縣五營鄉(xiāng)邵店村)。1958年,首次發(fā)現(xiàn)大地灣遺址。1978-1984年進行了連續(xù)7年考古發(fā)掘,1995年又進行了補充發(fā)掘,發(fā)掘面積達14752平方米。根據(jù)碳十四年代測定,大地灣文化遺存距今7800-4800年,上下時間跨度約三千年。第一期:前仰韶文化(距今7800-7300年)。隴西先民創(chuàng)造彩陶,種植糧食——黍。迄今為止,大地灣是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址;第二期: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500-6000年)。揭露出比較完整的原始氏族村落,其中彩陶絢麗奪目,不乏藝術珍品。第三期:仰韶文化中期(距今5900-5500年)。彩陶藝術鼎盛,線條生動活潑,圖案富于變化,造型與彩繪結合完美;第四期: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農(nóng)業(yè)化取得顯著進展,人口劇增,聚落擴大到整個遺址區(qū)。這是截止目前我國考古發(fā)現(xiàn)中,同一時期絕無僅有的大聚落;第五期:仰韶文化向齊家文化的過渡期(距今約5000-4800年)。
渭河大峽谷腹地,在北岸一塊黃土臺地上,也有一處“關桃園”遺址(陳倉區(qū)拓石鎮(zhèn)的一個小村落)。1982年關桃園遺址被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因?qū)毺m鐵路二線建設通過遺址,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寶雞市考古工作隊聯(lián)合組隊對該遺址進行發(fā)掘,獲得了石器、骨器、陶器、玉器等一大批珍貴遺物,遺跡遺物時間跨越前仰韶、仰韶、兩周及宋元明多個時期,尤以前仰韶文化內(nèi)涵為最豐富,不僅涵蓋了大地灣遺址一期和北首嶺下層的特征,而且自成體系,構成關桃園類型。關桃園遺址出土了骨耜、骨鏟、骨刀、石斧、石錛、石刀、刮削器等生產(chǎn)工具,特別是20余件距今約8000年的骨耜亮相,成為這一地帶農(nóng)業(yè)起源的重要標志。
在寶雞市金臺區(qū)金陵河西岸臺地上,有一處“北首嶺”遺址。1957年陜西省政府將北首嶺遺址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寶雞市政府設立北首嶺文物管理所,2000年更名為寶雞北首嶺遺址陳列館。1958-197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等單位先后7次對遺址進行了發(fā)掘,在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年代比半坡類型更早的北首嶺類型文化遺存。
較為詳細羅列上述三處遺址試圖說明,無論是隴西隴東,還是渭河大峽谷,原本就是原始部落聚居之地。截至目前,僅寶雞查明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就有740余處,天水也多達500余處。大秦嶺與大隴山相會的地帶,陜甘交匯的地帶,秦隴交匯的地帶,原本就是破曉中國文明、孕育中華民族的“寶貝地帶”。寶貝的秦隴地帶,閃耀著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智慧之火。這一切,完美暗合了伏羲、炎帝、黃帝的傳說。從“龍的傳人”而言,大隴山就是“大龍山”、“龍首山”。伏羲女媧是大地灣文化的先驅(qū),其發(fā)祥地是古成紀,也即今葫蘆河流域秦安一帶。三陽川有一卦臺山,相傳是伏羲畫卦之山。天水風土民情,風物景致,多與伏羲女媧有關。天水城區(qū)有伏羲廟,江澤民題詞“羲皇故里”。有當代人推定,伏羲即盤古,“盤”繁體作“盤”,有“盤旋”之意,暗合“伏羲鱗身,女媧蛇軀”意蘊,這也是中國文化最初的“龍”。“古”字的本義是代代相傳的久遠時代。也就是說,伏羲原本就是中國文化中開天辟地的人物。伏羲“崇拜太陽”,一直由西向東遷徙,故名“太昊”。向東遷徙,必然翻越隴山,首先來到寶雞(古陳倉),此謂“都陳”。《國語?晉語》云:“炎帝以姜水成。”姜水即今之清姜河,陜甘嶺之北,大隴山之東。炎帝是古代羌人代表,陜甘嶺、大隴山是古羌人活動中心。《國語·晉語》云:“黃帝以姬水成”。姬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漆水河。古漆水是周人的起源地。周人姬姓,自認黃帝后裔。《水經(jīng)注·渭水》曰:“黃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牛頭河上游有“三皇谷”森林公園,此間有水稱“軒轅谷”,相傳是軒轅黃帝的出生地。由此,伏羲、炎帝、黃帝,中華文明始祖均起源于“寶貝的秦隴地帶”,他們的族群或翻越大隴山,進入關中平原,沿渭河順流而下,進入黃河中下游,或翻越大秦嶺,沿嘉陵江而下,向南直抵巴蜀,或沿漢江而下,直達荊楚。由此,在四面八方播撒了大地灣文明之火。
不少人覺得,隴西之地生態(tài)惡劣,不足以承載早期的文明火種。其實,過去不是現(xiàn)在,大地灣所以能夠成為中華文明最初的港灣,是因為原生態(tài)的大地灣具有顯著的生態(tài)優(yōu)勢。考古學家可以向我們還原一個原生態(tài)的大地灣。葫蘆河流域原本是一個水草豐茂,氣候溫暖濕潤,環(huán)境優(yōu)美,適宜人居的地方。在對大地灣遺址出土的動植物遺存鑒定后認為,距今8000年前,大地灣有著茂密的原始森林,在河谷地帶多有著厚實的灌叢草地。中國林業(yè)科學院分析鑒定,大地灣遺址遺存有冷杉、白蠟樹、榛木、鐵木等10多種樹木,其中鐵木、槲櫟屬于亞熱帶樹種。依托原始森林,大地灣動物種類繁多,組合豐富,不乏稀有珍品。大地灣出土獸骨17000多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鑒定,僅哺乳類動物就有7目15科28個屬種,其中蘇門犀、蘇門羚等目前生活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過去卻奇跡般地生活在大地灣。另外,還有獼猴、熊、虎、豹、象等動物種群。大地灣輝煌的史前文化,正是得益于這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關桃園遺址,除發(fā)現(xiàn)與大地灣相近的動植物外,竟然發(fā)現(xiàn)了金絲猴、黑熊、麝、狍、青羊以及雕,這是關桃園地區(qū)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完整的證明。在發(fā)現(xiàn)的20種野生動物中,金絲猴、蘇門犀、水牛、水鹿、麂、獐、中華竹鼠、四不像鹿、豬獾等9種,現(xiàn)在該地區(qū)已經(jīng)不復存在。這種古今生態(tài)環(huán)境巨變,值得引起深度思考和高度警惕!
大秦嶺以北,大隴山以西,渭河及其支流葫蘆河、牛頭河流域,曾經(jīng)是一個美麗無比、魅力無窮的地方。這里就是中華民族心靈記憶深處中的“伊甸園”——中華伊甸園。與《舊約·創(chuàng)世紀》記載有所不同,在中華伊甸園里,亞當是伏羲,夏娃是女媧。中國的伏羲、女媧,并未受到萬能的上帝指使,他們本來就是中華伊甸園里的“上帝”。如果華夏民族要寫一部自己的《創(chuàng)世紀》,一定是講述伏羲女媧在中華伊甸園中的故事。關于伏羲女媧的文獻,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代。至西漢,漢武大帝將伏羲生地——成紀,定格落戶在葫蘆河流域——秦安縣境內(nèi)。由此,天水“羲里媧鄉(xiāng)”得以確立。由此可見,在秦漢之際,葫蘆河流域依然是生態(tài)優(yōu)美之地,在國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美譽度”。“文明之先是森林,文明過后是荒漠。”莫非是一語成讖?在秦漢之后的數(shù)百年間,人們恣意踐踏、蹂躪,中華伊甸園面目全非,以至于大隴山成為人們傷心、悲情所在。大隴山東流在八百里秦川的水,是關中成為“天府之國”的重要活水源頭,也是故鄉(xiāng)故園的文學意象。隴山西流入葫蘆河之水,也成為荒涼荒蕪、郁悶苦寒的文學意象。《太平御覽》引《周地圖記》:“東人西役,升此而顧,莫不悲思,其歌云:隴頭泉水,流離西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零雙墮。是此山也。”一提到翻過隴山之西,就只剩下一個“愁”字。“昔日羅衣今化盡,白楊風起隴頭寒。”“塵沙塞下暗,風月隴頭寒。”“驅(qū)馬登隴坂,不敢望秦川。”“出關登隴坂,回首望秦川。”“臥聞隴水思故鄉(xiāng),三更起坐淚數(shù)行。”“隴山鸚鵡能言語,為報家人數(shù)寄書”。
大秦嶺是中國最具文化影響力的山脈,渭河是中國最具文化影響力的河流。河流是地理的血脈,河水質(zhì)量是生態(tài)質(zhì)量標志。在隴山之西,渭河造就了先秦時代的“中華伊甸園”。在隴山之東,渭河造就了秦漢之際的“天府之國”。就字理結構而言,“渭”字的三點水是指代河流,而“胃”是人體中的一個器官——胃袋。以“渭”字稱謂一條河流,似乎是在說,這是一條最能滿足人們“胃口”需要的河流。的確,渭河流域沃野千里,“秦中自古帝王州”。數(shù)千年以來,無論是隴右還是關中,渭河流域向來是天下富庶之地。渭河竭盡所有,滿足華夏兒女不斷開張的胃口。然而,渭河流域曾經(jīng)茂密的森林植被不斷被砍伐搜刮,直至童山濯濯。首先是曾經(jīng)清澈的渭河水變得越來越渾,直至渾濁不堪。之后,涇河水也變得也越來越渾,最終渾濁不堪。如今,不再是“涇渭分明”,而是“涇渭同污”。渭河的“脈象”已極不 健康 。難怪有人調(diào)侃說,渭河之水,就像在胃中的食物一樣混沌不清。“中華伊甸園”已經(jīng)黯淡無光,原本的“天府之國”也已失色蒙垢。如果祖先再世,一定羞愧難當。渭河是母親河,是胃袋、飯袋,是命門、命根。治理渭河是百年之計、千秋大業(yè)。
從地圖上看,由關中出發(fā)去往隴西,最徑直的路線當是經(jīng)寶雞沿渭河河谷進入天水。然而,數(shù)千年來,渭河大峽谷卻是通行的禁區(qū)。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大秦嶺與大隴山在渭河兩岸對峙,山峰、梁峁錯落,河道被壓縮在100米左右,最窄狹處僅30米左右。加之,渭河兩岸森林茂密,常有野獸出沒,過往者自然心驚肉跳。其二,渭河大峽谷密布60多個蛇曲,宛若60多個Ω字母相連。如此,大峽谷中便有凹岸和凸岸之別。凸岸堆積,尚可立足行走,而凹岸掏刷,懸崖絕壁,無立足之地,等同于絕路。這大概是渭河大峽谷成為通行禁區(qū)的最重要原因。其三, 歷史 上渭河大峽谷水量大、河水深,目前暴露出來的河床曾大部分淹沒在水下。加之,水量大小、水位深淺隨季節(jié)變化很大,也增加了通行難度。八年抗戰(zhàn)期間,國民黨政府修筑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段,從開工建設到建成通車耗時七年。154公里路程,有隧道126座,隧道長度占到線路總長度的七分之一,相當于當年全國各鐵路隧道的總和。直至改革開放之時,峽谷中寶雞至天水公路尚未貫通。由此可見渭河大峽谷之“修路難”、“行路難”絕非一般。
“寧繞百步遠,不涉一步險。”古人寧愿翻隴山,也不走渭河邊。翻越隴山的道路,主要有三條。第一條,也是最靠近渭河大峽谷的一條,翻越路線大致是,由硤石入六川河,轉(zhuǎn)而入小水河,再轉(zhuǎn)入通關河,至鳳閣嶺度過渭河,經(jīng)三岔西行天水。陳倉狹道臨近渭河峽谷部分路段也發(fā)現(xiàn)古棧道,但規(guī)模小、不規(guī)整,當屬“鄉(xiāng)村道路”。因這條道路大部分地段在古陳倉地界,且多是“群眾路線”,狹窄狹小,坑洼不平,羊腸小道,人稱“陳倉狹道”。因 歷史 上在這條道經(jīng)過小水河流域香泉、赤沙一帶設有南由縣,也稱之“南由道”。第二條,隴關道。翻越路線大致是溯千河源頭而上至老爺嶺,隨后分為兩道,一道奔葫蘆河支流清水河,沿清水河奔葫蘆河,再奔渭河;一道奔牛頭河支流樊河(古清水),奔牛頭河再奔渭河至天水。這是一條官道,也是軍民兩用道路,閭閻相望,軍旅商貿(mào),各色人等,往來熙攘。沿途設置的固關、安戎關、大震關名聲顯赫。第三條,蕭關道。蕭關是與秦長城相關的軍事防御體系。蕭關在涇河源頭,扼守自涇河方向進入關中的通道。關中西北方向的威脅主要來自隴西、河西及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秦漢時期主要是匈奴,隋唐時期主要是突厥、吐蕃,北宋時主要是西夏黨項。戰(zhàn)國以至秦漢以來,蕭關故道一直是抗擊西北游牧民族進犯、消除邊疆隱患的前哨。
在8000年前,渭河大峽谷已經(jīng)有智慧先民生存發(fā)展。然而,在浩瀚的 歷史 文獻中,對渭河大峽谷鮮有記載,人們對渭河大峽谷知之甚少。加之,因是陜甘兩省交界之地,不容易引起重視。由此,渭河大峽谷也就留下若干待解之謎。
首先是“蛇曲”之謎。渭河在峽谷中跳著華爾茲一般的舞步,千轉(zhuǎn)百回,蜿蜒逶迤。渭河大峽谷蛇曲之美,既委婉輕柔,又恢弘磅礴,值得欣賞,值得玩味。峽谷與蛇曲本不相干的兩種自然現(xiàn)象,在渭河大峽谷中竟結合的完美無缺。常識告訴我們,蛇曲常形成于河流流經(jīng)的平坦地域,一般出現(xiàn)于草原濕地,或河流源頭地區(qū),或河流下游沖擊平原。比如,呼倫貝爾草原上克魯倫河“九曲回腸”,清澈的河水映著藍天,迂回在綠色的大草原上,宛若仙女舞動的藍色彩練。比如,黃河源頭地區(qū)形成令世界稱奇的蛇曲景觀。再比如,嘉陵江下游廣元至合川段直線距離200公里,嘉陵江自由灑脫,悠揚婉轉(zhuǎn),蛇曲龍行,竟走出640公里河道歷程。渭河上下游均無蛇曲現(xiàn)象,渭河蛇曲只出現(xiàn)在大峽谷地帶,且蛇曲密度驚人(黃河晉陜大峽谷也有蛇曲,但零星存在,密度很小),這需要科學解答。渭河蛇曲出現(xiàn)在“陜甘嶺”北側(cè),在“陜甘嶺”南側(cè),嘉陵江右岸多條支流也出現(xiàn)山谷蛇曲景觀,尤以永寧河蛇曲密度最大,蛇曲景觀最優(yōu)美(天水曲溪景區(qū)即在永寧河支流)。這同樣也是科學課題。
其次是“無官道”之謎。如今,在渭河大峽谷,隴海鐵路、客運專線、310國道、G30高速密集穿梭,像是盛大的交通聚會場所。然而,在隴海鐵路通車前,長達數(shù)千年,渭河大峽谷“無官道”。因為沒有“官道”支撐,關中與天水似乎天各一方,相距甚遠。我們知道,先人們早就在大秦嶺中開辟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在大巴山中開辟出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密集的古道網(wǎng)絡密切了大秦嶺南北溝通聯(lián)系,促進了經(jīng)濟 社會 發(fā)展步伐。大秦嶺、大巴山中開辟任何一條古道,絕非容易的事情。唐代李白吶喊:“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如此之難,古人還是開辟了古道交通體系。然而,渭河大峽谷與古都長安相距不遠,特別是秦人由“御奴馬夫”到“千古一帝”,歷時800年,其中300年以隴西為中心,500年以關中為中心。秦人活躍于“天水豁口”,密集往來于天水寶雞之間,奔走在秦嶺南北、隴山東西,渭河大峽谷本應最便捷的“秦人走廊”。然而,秦人并未在此修筑一條像樣的“官道”。秦始皇成為“千古一帝”后,舉力修筑為后人稱贊的“秦馳道”,竟然也與渭河大峽谷“無瓜葛”。漢唐盛世,雄風勃然,古絲綢之路商賈云集,關隴集團鵲起天下,卻沒人能夠享渭河大峽谷之便捷。究竟是無能力修筑,還是壓根兒不想修筑?這是何等的 歷史 之謎?在宋代,宋人金人在渭河大峽谷周邊戰(zhàn)事連年累月,也未曾留下軍用通道。
第三是“街亭”之謎。“六出祁山”是三國名篇, 歷史 上只有第一次是“真”出祁山,也是諸葛亮組織的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原本想重演“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以趙云、鄧芝為疑軍,明著由斜谷道攻取郿縣。實際上,自己率軍經(jīng)祁山道進逼隴西。“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謂家喻戶曉。斬馬謖的原因是“失街亭”,因“街亭之戰(zhàn)”戰(zhàn)敗,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否則,將會改寫中國古代史。不論“功過是非”,只問“街亭”在何處?這已經(jīng)是一個千年之迷。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秦安隴城說;其二,麥積街亭說。“秦安說”認為,街亭是兩漢時期的略陽城。略陽城在漢末仍居重要地位,三國鼎立后神秘消失,原來是被“街亭”代替。其根據(jù)是:《后漢書》“來歙克略陽城”與《三國志》“馬謖失街亭”,對地理環(huán)境描述與隴城的地理狀況相合。當?shù)赜谐I、大營、五營等地名,也算是戰(zhàn)爭遺存,且出土有銅鏃、鐵刀、盔甲等兵器,可算作“物證”。而“麥積說”認為,街亭古鎮(zhèn)俗稱“街子口”,歷來是關隴、巴蜀要道。“街子口”位居天水東南七十里。“街子口”往南經(jīng)白石峪、平南、小天水、鹽官可到祁山堡;街子口經(jīng)黨川、利橋、兩當、鳳縣,可達漢中(直至民國初年,常有馱隊、馬幫沿此道來往于秦州漢中),完全符合曹魏提醒張郃:“秦嶺之西有一路可通祁山,中間一隘口,地名街亭,是去漢中的咽喉要地”的表述。諸葛亮再三告誡馬謖:“街亭雖小,干系甚大,此地奈無城廓,又無險阻。”這些皆與街亭古鎮(zhèn)地形地貌吻合。現(xiàn)在看來,問題的關鍵在于:魏將張郃究竟可否取道渭河大峽谷攻擊位于峽谷口附近的“街亭”?
歷史 留下來的迷局還有不少。比如唐僧西天取經(jīng),從西安出發(fā)至天水,究竟走了那一條道?至少有三種說法,一曰翻越隴山,走陳倉狹道抑或是隴關道;二曰翻越秦嶺,過嘉陵江右岸支流,經(jīng)唐藏、利橋、黨川、麥積,以至天水;三曰直接穿越渭河大峽谷。唐代杜甫沿哪一條道路去往天水,也有不少謎題。當然,最難以解開的 歷史 迷局,要算是“秦文公”之謎。公元前762年,秦文公率700兵眾,由大秦嶺深處的西垂宮出發(fā),“東獵”寶雞至“汧渭之會”。這次行動,名為“東獵”,實為暗地考察,為秦人遷都關中做準備。這次行動的具體線路也是一團迷霧。相信隨著研究深化,總有一天,真相將大白于天下。
作者:黨雙忍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
標簽:
相關文章
夏日的清涼之旅馬上就要開始了,而武漢旅游觀光巴士推出了“清涼一夏”系列福利活動,有門票優(yōu)惠,那么武漢旅游觀光巴士怎么買票,下面一起來看看。 購票辦法 1.關注武漢旅游觀光巴士公眾號 2.點擊預約購票 3.選擇……
2024-06-14
1. 沁陽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點 門票10元/人。沁陽九渡風景區(qū)位于河南焦作沁陽市常平鄉(xiāng)九渡村,九渡村屬峽谷地貌,九渡因是丹河第九個渡口而得名,于明末清初形成村落,遠在唐宋時期,即有人零星居住,2024年入選……
2024-05-21
四川瀘沽湖景區(qū)素有“高原明珠”之稱,并且這里環(huán)境清幽,空氣清新,景色優(yōu)美,更是一處休閑觀光旅游的好地方,那么四川瀘沽湖最佳旅游時間是幾月份,具體的旅游攻略如下。 最佳季節(jié) 3-5月、9-11月。春秋兩季,是瀘……
2024-05-19
2024合肥植物園梅花節(jié)有什么好玩的? 答: 游 園 賞 梅 植物園梅園始建于1993年,栽植有160種5000多株梅花,20多個蠟梅品種300多株,有洪嶺二紅、徽州骨紅等安徽地方品種和合植檀香、素心金蝶……
2024-11-28
一、簽訂勞動合同未到期需不需要違約金 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勞動者是不需要承擔違約金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勞動者應該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和用人單位的約定,承擔相應的違約金。 現(xiàn)在的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了兩種情形下可……
2024-11-14
近期全球疫情形勢還是非常嚴峻的,而現(xiàn)在也是留學申請和回國的高峰期,那么從韓國回中國具體的隔離政策是怎樣的呢,需要隔離多少天呢,關于韓國赴華航班指定核酸檢測機構名單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韓國回中國最……
2024-06-19
最新資訊
290分可以上什么學校 高考成績290分能上什么學校
現(xiàn)在有哪些學校補錄專科
現(xiàn)在還有補錄的學校
學前教育專業(yè)院校 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
藝術類美術專業(yè)
師范學校專科 師范大專學校
高考成績不理想怎么辦
專科機械類都有什么專業(yè)
高考391理科分能上什么大專
大專在本省好還是外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