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黄色毛片视频片子,国产91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首頁 - 游玩攻略 > 文章正文

豐縣大觀園燈會門票,豐縣大觀園燈會門票價格?

發布于:2024-10-11 作者:小途 閱讀:1189
豐縣大觀園燈會門票,豐縣大觀園燈會門票價格?

1. 豐縣元宵節燈會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臺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臺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臺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洼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

 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

                       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

 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

                       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畬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涂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畬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傈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陜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巖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

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 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 縣、樂都縣

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山花兒)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巖市、福州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臺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

  (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

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陜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陜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臺山佛樂 山西省五臺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 地區、麥蓋提縣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陜北秧  陜西省綏德縣

         歌、撫順地秧歌)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             重慶市

         (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  四川省瀘縣

         壇彩龍) 

108  Ⅲ—5   獅舞             河北省徐水縣

         (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  山西省襄汾縣

         獅子、廣東醒獅)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臺縣、潁上縣

         (蚌埠花鼓燈、鳳臺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

110  Ⅲ—7 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

         舞)

111  Ⅲ—8 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112  Ⅲ—9 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蹺、苦水高高蹺)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陜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陜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莊舞 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鍋莊舞、昌都鍋莊舞、玉 西藏自治區

樹卓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 西藏自治區

(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

山珠)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貴州省臺江縣

(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傈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

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昆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縣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陜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陜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陜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巖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臺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孝義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陜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莊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采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贛南采茶戲、桂南采茶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214  Ⅳ—70 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215  Ⅳ—71 道情戲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縣

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臺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 西藏自治區

(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

西賓頓、黃南藏戲)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劇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連戲 安徽省祁門縣

(徽州目連戲、辰河目連戲、南樂目 湖南省溆浦縣

連戲) 河南省南樂縣

232  Ⅳ—88 鑼鼓雜戲 山西省臨猗縣

233  Ⅳ—89 儺戲 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 安徽省池州市

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沅

陵縣

貴州省德江縣

234  Ⅳ—90 安順地戲 貴州省安順市

235  Ⅳ—91 皮影戲 河北省唐山市、邯鄲市

(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 山西省孝義市

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 遼寧省瓦房店市

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 浙江省海寧市

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湖北省潛江市

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 廣東省汕尾市

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富

平縣、乾縣

甘肅省環縣

遼寧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戲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漳州

(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 遼寧省錦州市

漳州布袋木偶戲、遼西木偶戲、邵陽 湖南省邵陽縣

布袋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 廣東省高州市、潮州市

戲、臨高人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 海南省臨高縣

阡木偶戲、郃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藥 四川省

發木偶戲) 貴州省石阡縣

陜西省

浙江省泰順縣

五、曲藝(共計46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7  Ⅴ—1   蘇州評彈 江蘇省蘇州市

(蘇州評話、蘇州彈詞)

238  Ⅴ—2   揚州評話 江蘇省揚州市

239  Ⅴ—3   福州評話 福建省福州市

240  Ⅴ—4   山東大鼓 山東省

241  Ⅴ—5   西河大鼓 河北省河間市

242  Ⅴ—6   東北大鼓 遼寧省沈陽市

                        黑龍江省

243  Ⅴ—7 木板大鼓 河北省滄縣

244  Ⅴ—8 樂亭大鼓 河北省樂亭縣

245  Ⅴ—9 潞安大鼓 山西省長治市

246  Ⅴ—10 京東大鼓 天津市寶坻區

247  Ⅴ—11 膠東大鼓 山東省煙臺市

248  Ⅴ—12 河洛大鼓 河南省洛陽市

249  Ⅴ—13 溫州鼓詞 浙江省瑞安市

250  Ⅴ—14 陜北說書 陜西省延安市

251  Ⅴ—15 福州伬藝 福建省福州市

252  Ⅴ—16 南平南詞 福建省南平市

253  Ⅴ—17 紹興平湖調 浙江省紹興市

254  Ⅴ—18 蘭溪攤簧 浙江省蘭溪市

255  Ⅴ—19 賢孝              甘肅省武威市、臨夏市

(涼州賢孝、河州賢孝)

256  Ⅴ—20 河南墜子 河南省

257  Ⅴ—21 山東琴書 山東省

258  Ⅴ—22 鑼鼓書 上海市南匯區

259  Ⅴ—23 紹興蓮花落 浙江省紹興縣

260  Ⅴ—24 蘭州鼓子 甘肅省蘭州市

261  Ⅴ—25 揚州清曲 江蘇省揚州市

262  Ⅴ—26 錦歌 福建省漳州市

263  Ⅴ—27 常德絲弦 湖南省常德市

264  Ⅴ—28 榆林小曲 陜西省榆林市

265  Ⅴ—29 天津時調 天津市

266  Ⅴ—30 新疆曲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

治州

267  Ⅴ—31 龍舟說唱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268  Ⅴ—32 鼓盆歌 湖北省荊州市

269  Ⅴ—33 漢川善書 湖北省漢川市

270  Ⅴ—34 歌冊 福建省東山縣

(東山歌冊)

271  Ⅴ—35 東北二人轉 遼寧省黑山縣、鐵嶺市

                        吉林省

                        黑龍江省海倫市

272  Ⅴ—36 鳳陽花鼓 安徽省鳳陽縣

273  Ⅴ—37 答嘴鼓 福建省廈門市

274  Ⅴ—38 小熱昏 浙江省杭州市

275  Ⅴ—39 山東快書 山東省

276  Ⅴ—40 烏力格爾 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科爾

沁右翼中旗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

277  Ⅴ—41 達斡爾族烏欽 黑龍江省

278  Ⅴ—42 赫哲族伊瑪堪 黑龍江省

279  Ⅴ—43 鄂倫春族摩蘇昆 黑龍江省

280  Ⅴ—44 傣族章哈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281  Ⅴ—45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

自治州

282  Ⅴ—46 布依族八音坐唱 貴州省興義市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17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83  Ⅵ—1   吳橋雜技 河北省吳橋縣

284  Ⅵ—2   聊城雜技 山東省聊城市

285  Ⅵ—3   天橋中幡 北京市

286  Ⅵ—4   抖空竹 北京市宣武區

287  Ⅵ—5   維吾爾族達瓦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88  Ⅵ—6   寧德霍童線獅 福建省寧德市

289  Ⅵ—7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

290  Ⅵ—8   武當武術 湖北省十堰市

291  Ⅵ—9   回族重刀武術 天津市

292  Ⅵ—10 滄州武術 河北省滄州市

293  Ⅵ—11 太極拳 河北省永年縣

(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河南省焦作市                       

294  Ⅵ—12 邢臺梅花拳 河北省邢臺市

295  Ⅵ—13 沙河藤牌陣 河北省沙河市

296  Ⅵ—14 朝鮮族跳板、秋千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297  Ⅵ—15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 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

族自治旗

298  Ⅵ—16 蒙古族搏克 內蒙古自治區

299  Ⅵ—17 蹴鞠 山東省淄博市

七、民間美術(共計5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0  Ⅶ—1   楊柳青木版年畫 天津市

301  Ⅶ—2   武強木版年畫 河北省武強縣

302  Ⅶ—3   桃花塢木版年畫 江蘇省蘇州市

303  Ⅶ—4   漳州木版年畫 福建省漳州市

304  Ⅶ—5   楊家埠木版年畫 山東省濰坊市

305  Ⅶ—6   高密撲灰年畫 山東省高密市

306  Ⅶ—7   朱仙鎮木版年畫 河南省開封市

307  Ⅶ—8   灘頭木版年畫 湖南省隆回縣

308  Ⅶ—9   佛山木版年畫 廣東省佛山市

309  Ⅶ—10 梁平木版年畫 重慶市梁平縣

310  Ⅶ—11 綿竹木版年畫 四川省德陽市

311  Ⅶ—12 鳳翔木版年畫 陜西省鳳翔縣

312  Ⅶ—13 納西族東巴畫 云南省麗江市

313  Ⅶ—14 藏族唐卡 西藏自治區

(勉唐畫派、欽澤畫派、噶瑪嘎孜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畫派)                       

314  Ⅶ—15 衡水內畫 河北省衡水市

315  Ⅶ—16 剪紙 河北省蔚縣、豐寧滿族自治縣

(蔚縣剪紙、豐寧滿族剪紙、中陽 山西省中陽縣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揚州 遼寧省錦州市

剪紙、樂清細紋刻紙、廣東剪紙、 江蘇省揚州市

傣族剪紙、安塞剪紙) 浙江省樂清市

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

州市

云南省潞西市

陜西省安塞縣

316  Ⅶ—17 顧繡 上海市松江區

317  Ⅶ—18 蘇繡 江蘇省蘇州市

318  Ⅶ—19 湘繡 湖南省長沙市

319  Ⅶ—20 粵繡 廣東省廣州市、潮州市

(廣繡、潮繡)

320  Ⅶ—21 蜀繡四川省成都市

321  Ⅶ—22 苗繡 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

(雷山苗繡、花溪苗繡、劍河苗繡) 縣

322  Ⅶ—23 水族馬尾繡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323  Ⅶ—24 土族盤繡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24  Ⅶ—25 挑花 湖北省黃梅縣

(黃梅挑花、花瑤挑花) 湖南省隆回縣

325  Ⅶ—26 慶陽香包繡制 甘肅省慶陽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 北京市崇文區

廣東省廣州市

327  Ⅶ—28 揚州玉雕 江蘇省揚州市

328  Ⅶ—29 岫巖玉雕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

329  Ⅶ—30 阜新瑪瑙雕 遼寧省阜新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肅省酒泉市

331  Ⅶ—32 金石篆刻 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

332  Ⅶ—33 青田石雕 浙江省青田縣

333  Ⅶ—34 曲陽石雕 河北省曲陽縣

334  Ⅶ—35 壽山石雕 福建省福州市

335  Ⅶ—36 惠安石雕 福建省惠安縣

336  Ⅶ—37 徽州三雕 安徽省黃山市

(婺源三雕) 江西省婺源縣

337  Ⅶ—38 臨夏磚雕 甘肅省臨夏縣

338  Ⅶ—39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四川省色達縣

339  Ⅶ—40 潮州木雕 廣東省潮州市

340  Ⅶ—41 寧波朱金漆木雕 浙江省寧波市

341  Ⅶ—42 樂清黃楊木雕 浙江省樂清市

342  Ⅶ—43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

343  Ⅶ—44 漳州木偶頭雕刻 福建省漳州市

344  Ⅶ—45 萍鄉湘東儺面具 江西省萍鄉市

345  Ⅶ—46 竹刻 上海市嘉定區

(嘉定竹刻、寶慶竹刻) 湖南省邵陽市

346  Ⅶ—47 泥塑 天津市

(天津泥人張、惠山泥人、鳳翔泥 江蘇省無錫市

塑、浚縣泥咕咕) 陜西省鳳翔縣

河南省浚縣

347  Ⅶ—48 塔爾寺酥油花 青海省湟中縣

348  Ⅶ—49 熱貢藝術 青海省同仁縣

349  Ⅶ—50 燈彩 浙江省仙居縣、海寧市

(仙居花燈、硤石燈彩、泉州花燈、 福建省泉州市

東莞千角燈、湟源排燈) 廣東省東莞市

青海省湟源縣

350  Ⅶ—51 嵊州竹編 浙江省嵊州市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89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51  Ⅷ—1   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 江蘇省宜興市

352  Ⅷ—2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安徽省界首市

353  Ⅷ—3   石灣陶塑技藝 廣東省佛山市

354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

355  Ⅷ—5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

356  Ⅷ—6   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

縣、喀什市、吐魯番地區

357  Ⅷ—7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江西省景德鎮市

358  Ⅷ—8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陜西省銅川市

359  Ⅷ—9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浙江省龍泉市

360  Ⅷ—10 磁州窯燒制技藝 河北省峰峰礦區

361  Ⅷ—11 德化瓷燒制技藝 福建省德化縣

362  Ⅷ—12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陜西省澄城縣

363  Ⅷ—13 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江蘇省南京市

364  Ⅷ—14 宋錦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5  Ⅷ—15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6  Ⅷ—16 蜀錦織造技藝 四川省成都市

367  Ⅷ—17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上海市徐匯區

368  Ⅷ—18 土家族織錦技藝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

369  Ⅷ—19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

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

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

自治縣、東方市

370  Ⅷ—20 壯族織錦技藝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

371  Ⅷ—21 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

                        日喀則地區

372  Ⅷ—22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青海省湟中縣

373  Ⅷ—23 維吾爾族花氈、印花布織染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

                            魯番地區

374  Ⅷ—24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江蘇省南通市

375  Ⅷ—25 苗族蠟染技藝 貴州省丹寨縣

376  Ⅷ—26 白族扎染技藝 云南省大理市

377  Ⅷ—27 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78  Ⅷ—28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福建省龍巖市

379  Ⅷ—29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 江西省

380  Ⅷ—30 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

                             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381  Ⅷ—31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貴州省雷山縣

382  Ⅷ—32 蘇州御窯金磚制作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83  Ⅷ—33 苗族蘆笙制作技藝 貴州省雷山縣

云南省大關縣

384  Ⅷ—34 玉屏簫笛制作技藝 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

385  Ⅷ—35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山西省陽城縣

386  Ⅷ—36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江蘇省南京市

387  Ⅷ—37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浙江省龍泉市

388  Ⅷ—38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浙江省杭州市

389  Ⅷ—39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安徽省蕪湖市

390  Ⅷ—40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貴州省雷山縣

湖南省鳳凰縣

391  Ⅷ—41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云南省隴川縣

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 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

                             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393  Ⅷ—43 景泰藍制作技藝 北京市崇文區

394  Ⅷ—44 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 北京市朝陽區

395  Ⅷ—45 明式家具制作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96  Ⅷ—46 蒙古族勒勒車制作技藝 內蒙古自治區東烏珠穆

                             沁旗

397  Ⅷ—47 拉薩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藝 西藏自治區

398  Ⅷ—48 蘭州黃河大水車制作技藝 甘肅省蘭州市

399  Ⅷ—49 萬安羅盤制作技藝 安徽省休寧縣

400  Ⅷ—50 雕漆技藝 北京市崇文區

401  Ⅷ—51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山西省平遙縣

402  Ⅷ—52 揚州漆器髹飾技藝 江蘇省揚州市

403  Ⅷ—53 天臺山干漆夾苧技藝 浙江省天臺縣

404  Ⅷ—54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福建省福州市

405  Ⅷ—55 廈門漆線雕技藝 福建省廈門市

406  Ⅷ—56 成都漆藝 四川省成都市

407  Ⅷ—57 茅臺酒釀制技藝 貴州省

408  Ⅷ—58 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 四川省瀘州市

409  Ⅷ—59 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 山西省汾陽市

410  Ⅷ—60 紹興黃酒釀制技藝 浙江省紹興市

411  Ⅷ—61 清徐老陳醋釀制技藝 山西省清徐縣

412  Ⅷ—62 鎮江恒順香醋釀制技藝 江蘇省鎮江市

413  Ⅷ—63 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 福建省武夷山市

414  Ⅷ—64 自貢井鹽深鉆汲制技藝 四川省自貢市、大英縣

415  Ⅷ—65 宣紙制作技藝 安徽省涇縣

416  Ⅷ—66 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 江西省鉛山縣

417  Ⅷ—67 皮紙制作技藝 貴州省貴陽市、貞豐

                             縣、丹寨縣

418  Ⅷ—68 傣族、納西族手工造紙技藝 云南省臨滄市、香格里

                             拉縣

419  Ⅷ—69 藏族造紙技藝 西藏自治區

420  Ⅷ—70 維吾爾族桑皮紙制作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

                             魯番地區

421  Ⅷ—71 竹紙制作技藝 四川省夾江縣

浙江省富陽市

422  Ⅷ—72 湖筆制作技藝 浙江省湖州市

423  Ⅷ—73 徽墨制作技藝 安徽省績溪縣、歙縣、

                             黃山市屯溪區

424  Ⅷ—74 歙硯制作技藝 安徽省歙縣

江西省婺源縣

425  Ⅷ—75 端硯制作技藝 廣東省肇慶市

426  Ⅷ—76 金星硯制作技藝 江西省星子縣

427  Ⅷ—77 木版水印技藝 北京市榮寶齋

428  Ⅷ—78 雕版印刷技藝 江蘇省揚州市

429  Ⅷ—79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江蘇省南京市

430  Ⅷ—80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 四川省德格縣

431  Ⅷ—81 制扇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432  Ⅷ—82 劇裝戲具制作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433  Ⅷ—83 樺樹皮制作技藝 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

治旗

黑龍江省

434  Ⅷ—84 黎族樹皮布制作技藝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

治縣

435  Ⅷ—85 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 黑龍江省

436  Ⅷ—86 瀏陽花炮制作技藝 湖南省瀏陽市

437  Ⅷ—87 黎族鉆木取火技藝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

治縣

438  Ⅷ—88 風箏制作技藝 山東省濰坊市

(濰坊風箏、南通板鷂風箏、拉薩 江蘇省南通市

風箏)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439  Ⅷ—89 涼茶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

                            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九、傳統醫藥(共計9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40  Ⅸ—1   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        中國中醫科學院

441  Ⅸ—2   中醫診法               中國中醫科學院

442  Ⅸ—3   中藥炮制技術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國中藥協會

443  Ⅸ—4   中醫傳統制劑方法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國中藥協會

444  Ⅸ—5   針灸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國針灸學會

445  Ⅸ—6   中醫正骨療法 中國中醫科學院

446  Ⅸ—7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 中國北京同仁堂(集

團)有限責任公司

447  Ⅸ—8   胡慶余堂中藥文化 浙江省杭州市

448  Ⅸ—9   藏醫藥 西藏自治區

(拉薩北派藏醫水銀洗煉法和藏藥仁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青常覺配伍技藝、甘孜州南派藏醫藥)

十、民俗(共計70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49  Ⅸ—1   春節 文化部

450  Ⅸ—2   清明節 文化部

451  Ⅸ—3   端午節 文化部

(屈原故里端午習俗、西塞神舟會、汨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

羅江畔端午習俗、蘇州端午習俗) 縣、黃石市

湖南省汨羅市

江蘇省蘇州市

452  Ⅸ—4   七夕節 文化部

453  Ⅸ—5   中秋節 文化部

454  Ⅸ—6   重陽節 文化部

455  Ⅸ—7   京族哈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

456  Ⅸ—8   傣族潑水節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

治州

457  Ⅸ—9   錫伯族西遷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

查爾錫伯自治縣

458  Ⅸ—10 火把節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彝族火把節)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459  Ⅸ—11 景頗族目瑙縱歌 云南省隴川縣

460  Ⅸ—12 黎族三月三節 海南省五指山市

461  Ⅸ—13 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 黑龍江省

462  Ⅸ—14 瑤族盤王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

廣東省韶關市

463  Ⅸ—15 壯族螞蟲另(蟲字旁加另)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

464  Ⅸ—16 仫佬族依飯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

佬族自治縣

465  Ⅸ—17 毛南族肥套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

南族自治縣

466  Ⅸ—18 羌族瓦爾俄足節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

治州

467  Ⅸ—19 苗族鼓藏節 貴州省雷山縣

468  Ⅸ—20 水族端節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469  Ⅸ—21 布依族查白歌節 貴州省

470  Ⅸ—22 苗族姊妹節 貴州省臺江縣

471  Ⅸ—23 獨龍族卡雀哇節 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

自治縣

472  Ⅸ—24 怒族仙女節 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

自治縣

473  Ⅸ—25 侗族薩瑪節 貴州省榕江縣

474  Ⅸ—26 仡佬毛龍節 貴州省石阡縣

475  Ⅸ—27 傈僳族刀桿節 云南省瀘水縣

476  Ⅸ—28 塔吉克族引水節和播種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

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477  Ⅸ—29 土族納頓節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

治縣

478  Ⅸ—30 都江堰放水節 四川省都江堰市

479  Ⅸ—31 雪頓節 西藏自治區

480  Ⅸ—32 黃帝陵祭典 陜西省黃陵縣

481  Ⅸ—33 炎帝陵祭典 湖南省炎陵縣

482  Ⅸ—34 成吉思汗祭典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

483  Ⅸ—35 祭孔大典 山東省曲阜市

484  Ⅸ—36 媽祖祭典 福建省莆田市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

485  Ⅸ—37 太昊伏羲祭典 甘肅省天水市

河南省淮陽縣

486  Ⅸ—38 女媧祭典 河北省涉縣

487  Ⅸ—39 大禹祭典 浙江省紹興市

488  Ⅸ—40 祭敖包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

489  Ⅸ—41 白族繞三靈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490  Ⅸ—42 廠甸廟會 北京市宣武區

491  Ⅸ—43 熱貢六月會 青海省同仁縣

492  Ⅸ—44 小欖菊花會 廣東省中山市

493  Ⅸ—45 瑤族耍歌堂 廣東省清遠市

494  Ⅸ—46 壯族歌圩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495  Ⅸ—47 苗族系列坡會群 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

族自治縣

496  Ⅸ—48 那達慕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

497  Ⅸ—49 維吾爾刀郎麥西熱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麥蓋

提縣

498  Ⅸ—50 秦淮燈會 江蘇省南京市

499  Ⅸ—51 秀山花燈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

自治縣

500  Ⅸ—52 全豐花燈 江西省修水縣

501  Ⅸ—53 泰山石敢當習俗 山東省泰安市

502  Ⅸ—54 民間社火 陜西省寶雞市

山西省潞城縣

503  Ⅸ—55 鄂爾多斯婚禮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

504  Ⅸ—56 土族婚禮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505  Ⅸ—57 撒拉族婚禮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

506  Ⅸ—58 馬街書會 河南省寶豐縣

507  Ⅸ—59 胡集書會 山東省惠民縣

508  Ⅸ—60 安國藥市 河北省安國市

509  Ⅸ—61 壯族銅鼓習俗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

510  Ⅸ—62 楹聯習俗 中國楹聯學會

511  Ⅸ—63 蘇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 江蘇省蘇州市

512  Ⅸ—64 惠安女服飾 福建省惠安縣

513  Ⅸ—65 苗族服飾 云南省保山市

(昌寧苗族服飾)

514  Ⅸ—66 回族服飾 寧夏回族自治區

515  Ⅸ—67 瑤族服飾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

縣、賀州市

516  Ⅸ—68 農歷二十四節氣 中國農業博物館

517  Ⅸ—69 女書習俗 湖南省江永縣

518  Ⅸ—70 水書習俗 貴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

2. 豐州元宵節

羅峰傅氏祠堂,座落于福建省賴店鎮羅峰、龍興兩個行政村的交界地段,凡仙游境內近兩萬傅氏族群,均屬此祠分衍開族于全縣各地。從南宋中期起至元、明、清各個時期又陸續向全省全國各地分流徙居,據不完全統計,至今總人口近十萬人。據史料載,僅宋一代,即從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的207年間,仙游傅氏先賢高中進士及第之人數實為56名。其中最高官者為傅楫(宋少師太傅,龍圖閣待制,監察御史,宋徽宗的國師)、傅淇(龍圖閣學士,監察御史、宗正少卿)。最榮耀者為“三世七進士”——傅察之子傅自強、傅自得、傅自修、傅伯壽、傅伯成、傅伯詳。傅察之子傅自強、傅自得、傅自修三兄弟為同榜進士;傅自得之子傅伯壽、傅伯成、傅伯詳三兄弟又為同榜進士。傅察奉旨出使金國,時金背棄盟約,又欲興師伐宋,他頑強抗爭不屈被殺。死后被追封為兵部尚書兼徽猷閣待制,謚忠肅。宋寧宗朝,傅自修官進吏部尚書,傅伯壽官進禮部尚書,叔侄同朝兩尚書,一時間譽溢朝野,名震中華。

  祠堂分后、中前三座廳(殿)式。后座即主殿為祖殿,殿中按代次縣掛傅說(音“悅”,中華全國傅氏始祖,商高宗武丁輔弼,拜以為相,后人尊崇為“傅圣”。)傅實(傅氏開閩始祖,唐威武軍節度招討使銀青光祿大夫)、傅仁裔(仙游傅氏元祖,唐金吾左衛大將軍)、傅楫(仙游傅氏七世祖,宋少師太傅,龍圖閣待制,監察御史、國師)等七尊祖宗畫像。祖像殿前有金鑾殿樣式的“九龍門”。中殿與后殿連接處之左右為廡廊,中間是一口大天井,天井正中即后座中前處有“銅墀”一座,祭祖時供主祭人拜祖之用。前中殿正大廳雙邊各有一間大朝房。中座之前為下座,雙邊亦各有廂房一間,中有三大出入大門。

  祠堂為單檐懸山頂,土木結構,井盒式梁架。全祠共有石柱38對。進深60.1米,面寬23.6米,高6.4米,總面積1418.4平方米。結構宏偉,祠貌壯觀。

  據宗史記載,本祠是南宋初年仙游傅氏九世祖傅淇所建。據傳傅淇是孝子,因聽母親叨念“兒子在朝居高官,老母卻不見金鑾殿”,于是就仿照金鑾殿樣式建起此祠供母親觀賞。

  祠堂自創建近千年來,歷代均有修葺,至清初康熙年間,經傅氏二十五世祖傅汝為拆遷重建,現存樣式為清初建筑風貌。目前已列入仙游十大名祠、福建百家名祠之一的行列。1995年,傅汝為之九世裔孫,澳大利亞愛國華僑傅子建宗親在回國探親期間,眼觀祠堂損殘嚴重,為繼承其祖傅汝為遺志,主動捐資重修祠堂,初步把祠堂修復一新。之后,又經我族熱心企業家傅榮建、傅炳華、傅國清等宗親再度重修,故祠面貌又煥然閃光,壯觀可仰,這一偉大功業將永載我族之宗史族志,永遠銘刻于全族宗親的心坎之中,金輝四射,永放光芒!(文/傅仰虞)

據墓志銘記載,傅氏生于1514年,死于1605年,埋葬于沙溪東石橋。她經歷明代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朝,終年91歲,在當時應該是很長壽的人。同時,傅氏的祖先傅瓛(音同“環”),曾官拜明朝洪武年間松滋九郡的“左丞相”。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傅瓛明初任參知政事,協助定刑律、制禮儀,又兼詹事同知,輔教太子。傅氏是傅瓛的嫡親玄孫女。

傅瓛,在史書上有記載,他是松滋人,元末明初官員,曾參加紅巾軍,在陳友諒軍中任事,后歸附朱元璋。明代初期擔任參知政事并輔教太子,后被朱元璋免職。

張家為官宦之家。墓志銘清楚地記載了張家人的情況。傅氏的丈夫叫張宥,進士出身,他們有兩個兒子,長子張吉言,系“大寧教諭”,次子張昌言,系“孝感司訓”,也是孝感管教育的官員。孫子是癢生。

仙游傅氏由泉州分派而來,始祖尚書仆射公。

仙游四世祖是“傅瓛”《羅峰傅氏族譜》。仙游傅氏所奉的一世祖,是唐末入閩開基泉州的傅實。

傅隆慶(1567—1572年)傅仆射二十世孫,奉政大夫、吏部稽勛司。

仙游縣賴店鎮傅少師公祠,坐落于仙游縣城北門內金石山。系羅峰傅氏先祖傅謙受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敕建。 后來,傅淇(傅輯侄孫龍圖閣學士、監察御史、太府少卿)。再度修葺這座古祠。至清初,第二十五世祖傅汝為拆遷重建,現存樣式為清代建筑風貌。傅少師紀念祠,傅氏后裔華僑傅慶榮,為思念先祖德澤。于1997年獨資興建少師祠,坐落少師故里的羅山之麓。

《羅峰傅氏族譜》記載:傅氏是由固始入閩的,始祖傅實。傅實,(866 -926年)傅善興之子,傅說六十九世孫。傅姓開閩始祖,字仲誠,子八:居中、居獻、仁遠、仁裔、仁濟、仁坦、仁和、仁育。傅實之從兄傅筍,登會昌六年進士一甲二名,歷階至昭義軍節度使。

泉州祠堂(12劃 傅)

目錄(按姓氏筆劃排序)

  傅氏——桃源傅氏大宗祠(傅實尚書第。肇基。衍傳。簪纓昌盛。)、桃源傅氏大宗祠(傅實尚書第)

  桃源傅氏大宗祠,原為唐·傅實尚書第,位于南安豐州鎮周井堡,始建于唐·光啟元年(885年)。

  肇基

  傅實,字仲誠,行十一,唐末人,祖籍山東濟州,因黃河改道,遷居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梓里村。承其從兄傅筍節度使之職。時趙國公鎮入閩,舉實為佐。唐僖宗特旨召見,授威武軍節度招討使、建州都押衙,并賜唐太宗的畫像一幀,以示榮龐,而慰遠行。

  廣明元年(880年),傅實奉敕入閩,適泉州刺史左廂虞侯李連驕橫不法,縱其徒為郡人患,傅實即進兵泉州逐之。唐王敕賜銀印青綬,銜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遂建第于泉州仁風門外皇山南麓東湖之濱居之。中和(881—885年)間聘紫云黃守恭五世孫女為夫人,敕封咸寧郡一品夫人。

  光啟元年(885年),王潮三兄弟率部入閩,攻取汀州、漳州。當時泉州刺史廖彥若貪暴,大失民心,守備不修,要抵御王潮的隊伍是不可能的,如果勉強抵擋,肯定會使泉州生靈涂炭。于是傅實聽信方外之交妙應禪師之言,舍第為護安院(后稱鎮國東禪寺),偕夫人帶隊伍退居南安,駐扎于武榮桃源(古南安郡治,今南安豐州鎮)之周井堡,卜地建第于蓮花峰背面蓮花湖;命將士修筑舊堡,還沿晉江而下新建三堡(即頂堡、中堡、下堡)以駐守,加強防御。

  光啟二年(886年)八月,王潮隊伍進駐泉州,殺刺史廖彥若。觀察使陳巖表潮為泉州刺史。

景福元年(892年)潮入福州,自稱留后,不久陳巖死,即任福建觀察使,乾寧元年(894年)判威武軍節度使。

  建州、汀州節度使皆叛附王潮,獨傅實不改旌旗衣號,并于周井尾建唐王宮,供奉唐太宗的泥塑雕像,以示效忠,每早按儀朝拜。元宵節亦按長安(唐時帝都)結燈儀式,點綴升平,與民同樂。稱戍地為葵山,還建蓮花巖、法華寺,重修延福寺、龍興寺、歐陽行周(歐陽詹)書室、九日山傅筍讀書處。

  但傅實也從不與王潮發生摩擦,因此相安無事。王潮死后,王審知代兄為節度使,王審邽任泉州刺史,以傅實事跡上奏,疏請傅實協同治理軍政。天復二年(902年)朝廷重申前詔令,敕傅實威武軍節度使、建州都押衙、檢校尚書光祿大夫,同時加賜男爵,食邑千戶,夫人黃氏仍封咸寧郡正一品夫人。府第即稱尚書第,即今武榮傅氏大宗祠。

  傅實從此定居南安豐州,蕃衍生息,蔚成大族,成為桃源傅氏開基始祖。因唐僖宗曾敕賜傅實銀印青綬,銜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傅氏后裔自稱“銀青傳芳”、“銀青衍派”。(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傅實、王潮、王審知、王審邽、歐陽詹、黃守恭》)

  衍傳

  傅實為福建傅氏一世祖,生八子:

  長曰居中,官左侍禁,居晉江安海傅林別業,后徙陽山 、內砦(今賴厝),分派泉州后城、承天、池亭。

  次曰居獻,官左侍禁,居南安豐州桃源周井堡。傳至十四世傅基孫,任南安邑庠司訓,生四子。三子傅仁洽,元代自周井堡徙居大錦田,后來又分派山后傅;次子仁輔一支傳至二十世傅翰表,應明·隆慶元年(1567年)貢,授廣東電白縣司訓,移居蔡塘坑,為蔡塘坑傅氏始祖。居獻一派還分拓晉江倉前、坎井、永春、惠安、廣東南韶關、福清、同安、廈門、金門;南安金淘、朵橋、崎兜、田頭觀音亭,羅東的潭溪、梅山的新蘭傅厝、九都的街仔傅厝、南安美林辦事處的月埔、俊后、橫山,柳城街道辦事處的東山,水頭鎮仁福傅厝,東田鎮的鳳巢,豐州鎮的溪口、浦頭、大坑,霞美鎮的西山、錦堂、田后,康美鎮的過溝、小坂、東山后、莊內 、◇后內、塘仔岸。

  三曰仁遠,居晉江石湖,分派瑤湖、祥芝、前殿、東店港前。

  四曰仁裔,官金吾左衛大將軍,居仙游羅峰(今仙游賴店)。至五世傅世榮,決科為二千石,歸濟源,歷五世回泉州。八世傅裕之,濟源縣開國男,其子傅察(字公晦),北宋·徽宗·大觀(1107—1110年)進士,官吏部員外郎,出使金國不屈被殺,贈徽猷閣待制,謚忠肅。夫人趙氏攜帶幼子自強、自得、自修三人回泉州,筑室涂山。夫人紡織燃薪,課子讀書,三子均能自愛,各有建樹。自強官朝請大夫,守延平郡;自得官奉職郎,知興化軍;自修官朝散大夫,兩浙東路提舉。傅察(九世)有孫九人:伯高監行在文思院,伯壽為少師,伯祿監行在編估局,伯成為太師,伯益知潮州,伯召、伯祥、伯瑞、拱老皆博學有節操,為官清廉;有孫女八人,皆聯婚望族;曾孫傅康、傅壅、傅度均為名知州,祀名祠宦。傅家一門顯貴,涂山故稱傅府山。仁裔一派還衍派尤溪、福清、廣東。(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傅自得、傅伯壽、傅伯成、傅康、傅壅》)

  五曰仁濟,居仙游臘村,徙居江西建昌軍,分派光澤、建陽、上杭。

  六曰仁坦,居漳州長泰,分派安溪洋內、登虎榜,廣東潮州、海陽、仙樂。

  七曰仁和,居連江后溪。分派福州、浙江、建寧。

  八曰仁育,居漳州白蕉湖、分派漳平、廣東。

  總之,傅實八子繁衍分派于泉州、晉江、南安、仙游、安溪、尤溪、長泰、連江等市縣,還有部分遷徙到廣東、江西、臺灣等地。現在,其后裔已達數十萬人。(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民系·隋唐五代》)

  傅實為傅氏開閩始祖,裔傳至二十三世,南安、晉江、安溪等地從二十二世為“夫”始,編修昭穆次第:“夫卿理世,朝士侯伯,若維孫子,仰承懋績,于以昭之,尚其有及,修和肇啟,景瑞斯興,裕文建武,奕祀恒升。”

  簪纓昌盛

  桃源傅氏簪纓昌盛,桃源傅氏大宗祠里有聯:“公候將相忠貞奕世留青史,唐宋明清科第聯魁步玉臺。”

  僅宋代,載于府、縣志的進士九十三人,文天祥為書“忠孝廉節”以彰之。“忠孝廉節”四個大字,尚臨摹于桃源傅姓大宗祠里的墻壁上。

  明朝登進士三十六人、舉人三十四人(其中武舉人五人);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戍科會元傅夏器,御稱:“弱冠已破萬卷,文章前所未有。”(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傅夏器》)

  南安知縣伍◇定撰聯:“泉山名姓無雙本,南邑文章第一家。”

  清朝登進士十五人(其中武進士四人),舉人七十六人(其中武舉人二十八人)。

3. 豐縣花燈會

江蘇特產  南京:雨花石、南京云錦、南京板鴨、南京桂花鴨、南京彩燈、香肚、南京剪紙。  蘇州:六神丸、太湖莼菜、銀魚、絲綢、紅木雕刻、宋錦、蘇燈、蘇扇、蘇繡、蘇州湖筆、鹵汁豆腐干、茉莉花茶、滸關草席、桃花塢木刻年畫、琢玉、碧螺春茶葉、稻香村茶食、陽澄湖大閘蟹、蜜棧。  揚州:揚州玉雕、揚州刺繡、揚州絨花、揚州剪紙、揚州菜肴、揚州醬菜、揚州漆器、長毛絨玩具。  鎮江:工藝彩燈、丹陽面塑、丹陽封缸酒、水晶肴蹄、東鄉羊肉、揚州柳器、刀魚、純正香麻油、金山翠芽茶葉、香醋、醬菜、鰣魚。  常熟:山前豆腐干、水蜜桃、叫化雞、花邊、寶巖楊梅、金撲蟹、桂花酒、鴨血糯、綠毛龜、盤香餅、虞山綠茶、虞山松樹。  徐州:山楂糕、小孩酥糖、豐縣紅富士蘋果、羊方藏魚、沛縣冬桃、黿汁狗肉、捆香蹄、徐州玉雕、窯灣綠豆燒、銀杏、青方腐乳、原甜油。  淮安:大頭茶、文檔蟹黃湯包、茶馓、淮城蒲菜。其他:云霧茶、雨花茶、宜興毛筍、如皋白園蘿卜、香芋、薄荷腦、泰興白果、宜興板栗、高郵雙黃蛋、太湖大曲、太倉肉松、太倉糟油、藕粉圓子、阜寧大糕、伍佑糖麻花、無錫肉骨頭、靖江肉脯、如皋火腿、黃橋燒餅、伍佑醉螺、白蒲茶干、宜興紫砂陶器、惠山泥人、貝雕畫、常州梳篦、南通藍印花布、太湖石。  江蘇風味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長江下游,東海沿岸風味,故又名江浙風味。以甜為主,因  材施藝,四季有別。其中蘇錫菜源于川菜,多用沙鍋燉燜,冷盤造型優美;淮揚菜長于清炒,煎貼  ,淡厚適宜。蘇菜代表菜有獅子頭,料燒鴨,薰魚

4. 豐城燈光節

傳于江西境內甚廣的字門八法拳宗,相傳為武當內家王諱宗,王征南一脈直承的余克讓先師所傳 ,因其每出手不離云手,故又稱“云手法“土稱“活手“。

民國金一明先生在其所著,《武當拳術秘訣》中推為武當謫傳,并大量引用了字門拳訣十八法釋。字門八法拳以殘,推,援,奪,牽,捺,逼,吸,八字為主,各以八勢為主變用,土稱“六十四拆手“或“練頭“其拳以手法精奇,腿法怪利,傷穴取要之技傳江西各地,字門拳法,以傷穴之術尤是稱絕,其內分大小二手,土稱其為“五百錢”。

大手之法,純是明用之法,既與人搏打斗手之時,取人要穴,雖是輕觸人身,重者亦有性命之憂。

由于此手傷人有形,人能知傷何處,人傷有感,知何人下手。故各大手。

而小手之法純是暗中傷人,取穴之時多暗中運功對時入穴,在與人握手,抱摟,嬉笑言談,沾身拂衣之間即可傷人,因其傷人無象,人防也難防,人傷無感無知,知道了非下手的人難得救治痊愈,若不及時救治,重者突然傷發而死。

輕者數年數十年也是傷根纏身而發作死于不明不白之中。

由于小手如此功效,內行人多以小手稱名“五百錢“萬籟聲先生在《武術匯宗》推為小手最精。我自小生長在江西醫武之家,家祖家父對十分留心研究,曾與各分支好手傾心換藝。

尊家父囑言,把其整理成文,獻于武林同好。

“五百錢“因其清康熙年間開傳之時,徒先交五百文銅錢學點死(下手),后交五百文銅錢學點生(收手),故名“五百錢“,其原名“擒拿封閉“為拿穴之術。因其含有打穴,閉穴,點穴,摸穴等等一些方法,又不止于拿穴,故用五百錢稱名,更為確切。分有清江,高安,豐城,三支為主,各有名稱及方法特點之處。

內以“入門起手訣,四大空門訣,六大秘手訣,十二宮時訣(不是子午流注,可定人何時傷發致命)。

三十六大穴,七十二小穴,收手解治活人之術及獨門練手功夫為主。

內含生錢訣,死錢訣,內行土名“小鬼錢““閻王錢“。

小鬼錢以傷人致殘為主,人傷一生為傷根所困。

如舉動不便 ,半身殘疾,年久發傷吐血,七孔流血等等。

“閻王錢“以能定人何時而亡,人不見傷,如閻王令符,不得不歸而得名。

二者各有巧妙之處,不遇明手難得真傳。故五百錢講究用手分寸得當有“生手不可死人,死手不留生人”的話。

五百錢功有奇效,全是苦練出來的功夫,練手方法十分稱絕,一些受家傳功夫的十多歲的小孩也能下手傷人吐血不止。

由于保守原因,其方法極少外傳,其主要有四操八練,含有“懶困龍,大小推五行磨,瞎子摸錢等等十分容易出功夫,練好了人穿著皮衣厚襖勁氣也能扎骨入髓,像釘子進了木頭,難以拔起,其手指如尖錐,上半截在燈光照下蠟黃透明毫無血色,上有錢眼。

在江西,內行人動一動手指就知道功夫怎樣,練五百錢的要求每一手都要試出來。

胡遺生先生著《字門正宗》記載可修禪師,得義父傳黑點穴術(五百錢),一手下走令黃狗吐血而死。在江西很多人可以做到,不少人能一手下去讓狗半小時不能動彈,又一手可讓狗恢復如初。這也是收錢傳藝一手點死,一手點生的本事,沒這種本事不叫手匠。 五百錢雖是收錢傳藝(現在也有人收銅錢傳藝以紀念祖師),但多是家傳,因其如此功效,武家都秘為傳家寶,多不外傳,外露。手有手規,手有手德,門規中有三傳,三不傳,六律,六誡。傳人入門,讓其跪地拜祖,對天焚香發誓。藝成后絕不為非做歹亂傷人性命及不傳非人,如有犯,天誅地滅。雖然如此,一些東西師父還是經多年的審視德行才傳授。 五百錢自開傳至今在江西民間有著十分大的影響,因其如此神效,又多不示人,故江西人視其為瘟神,敬而遠之。在江西上了歲數的老人都可以講幾個關于它的傳說。一些武風盛行的地方,說起它來,婦儒皆知。談虎色變之言,一點也不為過。以上所述均是實言,有不信之處,不妨來江西訪證一下即可。

5. 豐縣花燈會今天在哪里

01.北京

北京烤鴨、北京鴨梨、京白梨、白雞、燒鴨、油雞、果脯、北京蜂王精、北京秋梨膏、茯苓夾餅、二鍋頭、北京酥糖、六必居醬菜、北京織毯、北京雕漆、景泰藍、北京玉器、內畫壺、北京葡萄酒、北京白鳳龍、安宮牛黃丸、虎骨酒、京繡、桃補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大磨盤柿、密云金絲小棗、少峰山玫瑰花、門頭溝大核桃。

02.上海

南匯水蜜桃、三林糖醬瓜、佘山蘭筍、松江回鰓鱸、楓涇西蹄、城隍廟五香豆、崇明金瓜、南橋乳腐、高橋松餅、嘉定大白蒜、嘉定竹刻、崇明水仙花、碩繡、蘭印花布、張江腰菱、南翔小籠饅頭、鼎日有福建肉松、新長發糖炒栗子、稻香村鴨肫肝,浦東三黃雞,崇明大閘蟹,青浦茭白,馬橋豆豆腐干。

03.天津

“狗不理”包子、天津小棗、天津木雕、天津風箏、天津對蝦、天津地毯、天津紅果、天津泥人張彩塑、天津板栗、天津磚刻、天津核桃、天津鴨梨、天津剪紙、天津漆器、牙雕和玉雕、耳朵眼炸糕、紅小豆、沙窩蘿卜、楊柳青年畫、茶湯、桂發祥麻花、桂順齋糕點、銀魚、盤山柿子、紫蟹、鍋巴菜、葡萄啤酒、王朝牌半干葡萄酒、長城牌玫瑰腸、迎賓牌火腿腸。

04.重慶

重慶火鍋、九園包子、三江牌合川桃片、山城夜食、山城牌金鉤豆瓣、天府可樂、木洞桔餅、雙鴨牌永川松花皮蛋、永川牌豆豉、東原鐵鍋、白市驛板鴨、吳抄手、玫瑰牌油酥米花糖、榮昌折扇、榮昌夏布、榮昌陶器、柑桔橙柚、重慶曲酒、涂山香肚、茶花牌玻璃器皿、峨眉牌重慶沱茶、菊花牌冰糖麻餅、靜觀牌麩醋、蝶花牌怪味胡豆。

05.云南

【大理】:大理石工藝品、普洱茶,大理草帽、大理雪梨、扎染布、白族服飾、蒼山杜鵑花、乳扇。

【昆明】:云南白藥、云南山茶花、云南圍棋子、民族服裝服飾、過橋米線、羽毛畫、楊林肥酒、玫瑰鹵酒、卷煙、宜良烤鴨、燒火腿、燒豆腐、斑銅制品、蠟染制品,鮮花餅,云腿月餅。

【麗江】:云木香、天麻酒、竹蓀、窨酒。

【其他】:象牙芒果、無眼菠蘿、寶珠梨、梅子、八角、猴頭攻、蜂蜜、黑木耳、松茸、雞赍、三七、蟲草、砂仁、云歸、宣威火腿、玫瑰大頭菜、傣族燒魚、香芋草烤雞、滇八件點心、劍川木雕、錫制工藝品、騰沖玉器、版納地毯、納西披星戴月衣、傣族竹編、傣族筒帕。

06.吉林

人參、園參、人參煙、人參再造丸、黨參、五味子、貝母、細辛、木通、天麻、黃芪、龍膽、草蓯蓉、甘草、刺五加、桔梗、山葡萄、通化葡萄酒、長白山葡萄酒、越桔、越桔酒、蘋果梨、獼猴桃、猴頭、黑木耳、梅花鹿茸、熊膽、李連貴熏肉大餅、鼎豐真糕點、朝鮮族冷面、吉林白肉血腸、清蒸松花江白魚。

07.內蒙古

內蒙古地毯、駝毛、山羊皮、灰鼠皮、猞猁皮、鹿茸、王府肉蓯蓉、黨參、枸杞、黃芪、黑木耳、發菜、鹿胎、麝香、熊膽、水獺、旱獺皮、駝形蒙古組合刀、蒙古族銀器,內蒙哈蜜瓜、賀蘭山蘑菇、黃河鯉魚 、 莜面、糖菜、胡麻、各類奶制品 。

08.山西

晉祠大米、沁州黃米、大同黃花、平順花椒、山西潞麻、垣曲猴頭、稷山棗、臨漪石榴、汾陽核桃、清徐核桃、山西黨參、山西陳香醋,黃芪、上黨連翹、平陸百合、汾酒、竹葉青酒、玉屏酒、昌蒲酒、藺泉香酒、桑落酒、太谷餅、聞喜煮餅、平遙牛肉、臨漪醬玉瓜、侯馬蝴蝶杯、大同皮毛、大同地毯、大同銅器、云岡絹人、平遙推光漆器、大同沙棘。

09.甘肅

發菜、薇菜、蕨菜、康縣木耳、蘭州百合、黃花菜、甘谷辣椒、蘭州香桃、臨澤紅棗、河西沙棗、沙棘、隴南獼猴桃、隴南甜柿、天水花牛蘋果、冬果梨、軟兒梨、蘭州白蘭瓜、苦水玫瑰、紫花苜蓿、芨芨草、黃芪、岷縣當歸、沙漠肉蓯蓉、鎖陽、甘草、祖師麻、灘羊和灘二毛裘皮、隴南春和金徽大曲、張掖南酒、冰州曲酒、紅川特曲、臨夏黃酒、酒泉夜光杯、天水雕漆、蘭州刻葫蘆、洮硯、蘭州水煙。

10.青海

雪蓮花、青貝母、秦艽、西寧大黃、冬蟲夏草、柴達木枸杞、西寧地毯、鹿茸、蕨麻、青海菜花蜜、青海白磨菇、昆侖彩石。

11.廣西

菠蘿、羅漢果、沙田柚、荔枝、香蕉、柑橙、金橘、木菠蘿、桂圓、芒果、山楂、山葡萄、恭城目柿、黃皮菜、灌陽紅棗、扁桃、獼猴桃、白果、八角茴油、香菇、甜菜、甘蔗、白糖、玉林優質谷、薏米、東南墨米、環江香粳、靖西香糯、木薯、桂林花橋牌辣椒、桂林三花酒、廣西動物藥酒、蛤蚧、靈香草、金銀花、桂皮、靈芝菌、安息香、田七、茯苓、漓江魚、府州桂花魚、桂林燒乳豬、桂林刺繡、壯錦、毛難族花竹帽、欽州昵尖陶器、桂林美術陶、桂林山水國畫、桂林羽絨及其制品、漓江鵝鏇石雕與石畫、環江涼席。

12.廣東

東莞臘腸、鳳凰菜、五指山菜、九峰白毛茶、英德紅茶、荔枝、檳榔、黃登菠蘿、楊桃、菠蘿蜜、荔枝蜜、香蕉、椰子、龍眼、木瓜、話梅、潮州柑、何首烏、廣彩、廣繡、廣雕、楓溪陶瓷、麥稈貼畫、潮州抽紗、金漆木雕、潮繡、端硯、織金彩瓷、石彎美術陶瓷、椰雕、香包、新會葵扇、廣式點心、廣式臘味、清平雞、東江鹽焗雞、三黃胡須雞、太爺雞、潮汕膏蟹、沙井鮮蠔、萬寧燕窩、海龜、長春酒、透明馬蹄糕、灃塘馬蹄粉、純正蓮蓉月餅、吳州海蜇皮、沙河粉、拉腸粉、及第粥、春餅、盲公餅、油頭烙餅。

13.福建

鐵觀音、枇杷、龍眼、荔枝、菠蘿蜜、坪山柚、文旦柚、橄欖、天寶香蕉、鳳梨、柑橘、海田雞、金定雞、扇貝、鮑魚、東山龍蝦、津浦對蝦、紫菜、武夷巖茶、福州茉莉花茶、古田瓶栽銀耳、香菇、鳳尾菇、福建蜜餞、燕皮、肉松 (空)、館溪蜜柚、漳州蘆柑、閩筍、石獅甜棵、安海捆蹄、蠔煎、清泉茶餅、七星魚丸、佛跳墻、龍眼木雕、惠安石雕、德化瓷器、改良竹編、香珠香袋、馬藺草編、平潭貝雕、壽山石雕、角梳、紙傘、福州軟木畫、福州脫胎漆器、八寶印泥、漳州木偶頭、漳州棉花畫、漳絨、廈門珠繡、漳州貝雕。

14.浙江

西湖龍井花茶、金獎惠明茶、平水珠茶、江山綠牡丹茶、天月清頂茶、華頂云霧茶、碩清紫筍茶、浙江絡麻、杭菊、浙貝、白術、白芍、元胡、玄參、麥冬、鎮海金橘、溫州甌柑、奉化水蜜桃、蕭山楊梅、超山梅子、塘棲枇杷、義烏南棗、昌化山核桃、長興白菜、金華佛手、湖州雪藕、龍泉香菇、天目筍干、紹興霉干菜、紹興香糕、西湖藕粉、寧波湯團、紹興腐乳、嘉興五芳齋粽子、紹興麻鴨、叫花童雞、糟雞、金華火腿、平湖糟蛋、西湖醋魚、龍井蝦仁、西湖莼菜、茴香豆、茶油青魚干、柯橋豆腐干、龍山黃泥螺、西店牡蠣、紹興黃酒、嚴東關五加皮酒、浙江絲綢、寧波繡衣、甌繡、蕭山花邊、雙林綾絹、杭州絹錦、甌塑、西湖手杖、變色釉瓷、仿南宋官窯瓷、龍泉青瓷、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青田石雕、泥金彩漆、西湖綢傘、湖州羽毛扇、杭州五星記扇子、張小泉剪刀、杭州竹籃、西湖天竺筷、善璉湖筆、寧波草席、寧波嵌鑲、浙江竹編、金絲草帽、富陽土紙、龍泉寶劍。

15.江蘇

【南京】:南京云錦、雨花石、南京板鴨、南京桂花鴨、南京彩燈、香肚、南京剪紙。

【蘇州】:六神丸、太湖莼菜、銀魚、絲綢、紅木雕刻、宋錦、蘇燈、蘇扇、蘇繡、蘇州湖筆、鹵汁豆腐干、茉莉花茶、滸關草席、桃花塢木刻年畫、琢玉、碧螺春茶葉、稻香村茶食、陽澄湖大閘蟹、蜜棧。

【揚州】:揚州玉雕、揚州刺繡、揚州絨花、揚州剪紙、揚州菜肴、揚州醬菜、揚州漆器、長毛絨玩具。

【鎮江】:工藝彩燈、丹陽面塑、丹陽封缸酒、水晶肴蹄、東鄉羊肉、揚州柳器、刀魚、純正香麻油、金山翠芽茶葉、香醋、醬菜、鰣魚。

【常熟】:山前豆腐干、水蜜桃、叫化雞、花邊、寶巖楊梅、金撲蟹、桂花酒、鴨血糯、綠毛龜、盤香餅、虞山綠茶、虞山松樹。

【徐州】:山楂糕、小孩酥糖、豐縣紅富士蘋果、羊方藏魚、沛縣冬桃、黿汁狗肉、捆香蹄、徐州玉雕、窯灣綠豆燒、銀杏、青方腐乳、原甜油。

【淮安】:大頭茶、文檔蟹黃湯包、茶馓、淮城蒲菜。

【興化】:八珍糕;

【高郵】:董糖,太湖大曲、太倉肉松、太倉糟油、藕粉圓子、阜寧大糕、伍佑糖麻花、無錫肉骨頭、靖江肉脯、如皋火腿、黃橋燒餅、伍佑醉螺、白蒲茶干、宜興紫砂陶器、惠山泥人、貝雕畫、常州梳篦、南通藍印花布、太湖石、高郵雙黃蛋。

【泰州】:嵌核桃麻糕,小磨麻油;

【其他】:云霧茶、雨花茶、宜興毛筍、如皋白園蘿卜、香芋、薄荷腦、泰興白果、宜興板栗。

16.江西

【景德鎮】:瓷器、瓷板畫、山珍食貨、樂平狗肉、竹編工藝瓷、桂花鮮姜醬菜、浮紅茶葉、躉糖。

【南昌】:三杯雞、李渡高粱酒、茉莉南昌銀毫、南昌玉雕、燙金旅游香扇、瓷板彩畫像、珠格枇杷、絹扇、藜毫臘肉、雪棗坯。

【其他】:南豐蜜橘、上饒早梨、獼猴桃、云霧毛尖茶、婺源綠茶、萬年項米、信豐紅瓜子、鄱陽湖銀魚、龍興鋪燈芯糕、興國牛皮糖薯干、安福火腿、南安板鴨、九江桂花茶餅、上饒大曲酒、四特酒、麻姑酒、李渡毛筆、修水精硯、玉山羅紋硯、婺源墨、江西土紙、尖峰水竹涼席、萬載夏布、萬載花炮、宜春脫胎漆器。

17.山東

【曲阜】:孔府家酒、尼山硯、圣府蠟燭、圣府糕點、圣府名酒、大果旦杏、紀莊大青梨、扶興和毛筆、姚村涼席、楷雕、碑帖。

【濟南】:玉記扒雞、羽毛畫、蘆筍、油旋、明月香稻、面塑、魯繡、“福”字牌阿膠。

【其他】:煙臺蘋果、煙臺大櫻桃、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大澤山葡萄、嶗山金鉤海米、日照海米、泰安板栗、曹州牡丹、平陽玫瑰花、萊州月季、淄博美術陶瓷、博山內畫瓶、濰縣楊家埠木板年畫、青島貝雕、山東抽紗刺繡品、煙臺草制工藝品、青島啤酒、味美思、金煲白蘭地、煙臺紅葡萄酒、至寶三鞭酒、青島白葡萄酒、海參、鮑魚、德州扒雞、高密蜜棗、濰縣蘿卜。

18.安徽

【歙縣】:歙硯、徽墨。

【壽縣】:八公山豆腐、郝圩酥梨、香草、銀魚、大救駕(糕點)。

【毫州】:萬壽綢、古井貢酒、白芍、阿膠養血膏、毫菊、剪紙。

【其他】:蘇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碭山酥梨、黃水獼猴桃、來安花紅、黟縣香榧、黃山石耳、大別山木耳、巢湖銀魚、杏花村酒、口子酒、符離集燒雞、顧橋陳醋、元為熏雞、蚌埠玉雕、徽州磚雕、蕪湖鐵畫、阜陽剪紙、青陽折扇、龍舒貢席、蕪湖剪刀、池州白麻紙、懷遠石榴、宣州板栗、天柱劍毫、九華山黃石溪毛峰、桐城小蘭花茶、蕭縣葡萄、三潭枇杷、靈璧奇石。

19.河北

【承德】:山楂、水晶餅、絲糕、吉祥菜、沙棘、坎上酸膜、核桃、黃花菜、棒子。

【其他】:趙州雪花梨、興隆紅果、滄州金絲小棗、宣化葡萄、京東板栗、涉縣核桃、口蘑、祁州藥材、沙北血杞、邯鄲叢臺大曲、長城干白葡萄酒、白洋淀松花蛋、回民扒雞、滄州冬菜、河北對蝦、唐山陶瓷、定瓷、永佳木雕、曲陽石雕、易水硯、秦皇島貝雕畫、山海關人造琥珀、涿縣金絲掛毯、武強年畫、白洋淀葦編織品、饒阻鞭炮、保定“三五菜刀”。

20.河南

【洛陽】:洛陽唐三彩、杜康酒、洛陽牡丹、洛陽宮燈、洛陽水席,澄泥硯。

【開封】:大京棗、馬豫興桶子雞、長春軒五香兔肉、蘭考葡萄、百子壽桃、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汴綢、花生糕、宮瓷仿制品、套四寶。

【安陽】:天花粉、雙頭黃酒、內黃大棗、內黃燒灌腸、安陽“三熏”、安陽玉雕、安陽狗皮膏藥、道口燒雞、道口錫器、彰德陳醋、糖油板栗。

【商丘】:永城棗干、水城辣椒、民權白葡萄酒、張弓酒、南瓜豆沙糕、景家麻花。

【其他】:許昌燒煙、信陽毛尖、孟津梨、靈寶蘋果、貴妃杏、廣武石榴、鹿邑草帽、南陽烙花、盤硯、鈞瓷、汝陽劉毛筆、水晶石、汴繡、沙南芝麻與小磨麻油、四大杯藥、職膠、金銀花、黃河鯉魚,安陽相州皮渣、血糕、粉皮。

21.湖北

【武漢】:武昌魚,精武鴨脖子。

【江陵】:九黃餅、千張肉、無鉛松花蛋、五香豆豉、仿古漆器、金漆盆盤、荊段、荊州雪茄、酥黃蕉、散燴八寶飯。

【襄樊】:天麻、大頭菜、半夏、板鴨、金黃蜜棗、根雕家具、隆中茶、蜈蚣。洪湖的蓮子,蓮藕。

【其他】:薏仁米、蓮子、黃石、九資何茯苓、湖北貝母、苧麻、黃麻、仙人掌茶、宜紅茶、玉露茶、青磚茶、黑木耳、銀耳、香菌、孝感麻糖、沙湖鹽蛋、白六邊酒、桂花糕、荊州酸甜獨蒜蒜、柑橘、核桃。

22.湖南

瀏陽煙花鞭炮、羽絨制品、撈刀河刀剪、菊花石雕、銅官陶器、湘粉、湘繡、臭豆腐。湘蓮、君山茶、古丈毛尖。君山銀針、偈灘茶、黃花菜、薏米、玉蘭片、油茶、苧麻、白蠟、金橘、安江香柚、中華獼猴桃、白芷、永州薄荷、白術、玄參、湘黃雞、淑浦鵝、龜蛇酒、松花皮蛋、湖南米粉、益陽水竹涼席、祁陽草席、一土家錦、醴陵釉下彩瓷器、洞口墨晶石雕、瀏陽菊花石雕,懷化酸蘿卜。

23.遼寧

遼寧蘋果、遼西秋白梨、榛子、山楂、遼陽香水梨 、北鎮鴨梨、大連黃桃、孤山香梅、香蕉李、軟棗、猻猴桃、板栗、對蝦、海參、海帶、文蛤、鮑魚、扇貝、貽貝、大連灣魁蚶、香螺、梭子蟹、紫海膽、蛤蜊島沙峴、裙帶菜、大骨雞、昌圖豁鵝、水貂、紫貂、柞蠶、柞蠶絲綢、關外米仁、酸棗仁、什錦小菜、塔城精制陳醋、煙草、天女木蘭、丹東杜鵑、五味子、人參、鹿茸、細辛、撫順琥珀工藝品、撫順煤精雕刻、岫巖玉、沈陽羽毛畫、錦州瑪瑙雕刻、大連貝雕畫、遼硯、絹花、昌圖大餅子、亮燈橋干豆腐、中固脆管糖 、營口蝦爬子、營口玻璃牛、營口燒烤、營口咸泥溜、營口大醬、營口大米、營口水果、營口海鮮、營口燒夾子。

24.貴州

【遵義】:茅臺酒、化風丹、杜仲、苗錦、尚稽豆腐皮、桃花、海龍米、通草堆畫、鴨溪窖酒、董酒、棕竹牛角手杖、絲綢、刺繡、遵義烤煙、遵義吳茱萸、遵義油百姓樸、黃花菜、遵義毛峰。

【鎮遠】:青溪大曲、侗繡圍腰、鎮遠接桃、鎮遠羊場茶、鎮遠道菜。

【其他】:羊艾毛峰、都勻毛尖、湄江茶、香菇、黑木耳、銀耳、黑糯米、香米、薏仁米、天麻、麝香、茯苓、黨參、三穗鴨、賞農金黃雞、習水大曲酒、平壩窖酒、獨山腌酸菜、都勻太師餅、蠟染、大方漆器、玉屏簫笛、荔波涼席、織金硯臺、牙舟陶器、三穗斗笠。

25.四川

【成都】:火鍋料、臘肉、文君酒、五胖鴨、元寶雞、四川泡菜、全興大曲酒、鹵漆制品、瓷胎竹編、蜀箋蜀繡、蜀錦、糖油果子。

【閬中】:松花皮蛋、保寧蠟。

【宜賓】:宜賓面塑、宜賓五糧液。

【自貢】:開花白糕、天車牌香辣醬、扎染、太湖井曬醋、自貢紅橘、自貢毛牛肉、自貢方便食品調料、榮縣嫦酒、剪紙、龔扇、燕窩絲。

26.陜西

【西安】:西安木偶、扎染、西安刺繡、西安剪紙、仿秦俑、仿唐三彩、戲人泥哨、拓片、臨潼石榴、黃桂稠酒、彩畫泥偶、藍田玉石、樊記臘汁肉、壁畫摩木。

【延安】:紅棗、杏仁、延安剪紙、蘋果、核桃。

【韓城】:紅把苕帚、韓城花椒、韓城南糖。

【其他】:天麻、杜仲麝香、牛手參、厚樸、牛黃、沙苑子、銀耳、華縣大接杏、秦冠蘋果、火晶柿子、洋縣香米、洋縣黑米、韓州鍋盔、牛肉干、潼關醬筍、太白酒、秦州大曲酒、榆林柳編、張良廟拐杖、嵐振藤編。

27.寧夏

【銀川】:八寶蓋碗茶、素雞(外地叫豆腐卷)、黃河大鯉魚、丁香肘子、甘草、發菜、枸杞、賀蘭石、香酥雞、灘羊裘皮。

【其他】:沙棘、“大青”葡萄、寧夏山杏、西瓜、蠶豆、馬蓮、枸杞袋泡茶、肖桐峽柳編、賀蘭石硯、固原雞。

28.新疆

【喀什】:哈密瓜、無花果、巴旦杏、石榴、甜瓜、喀什工藝品、葡萄及葡萄干。

【其他】:香梨、野蘋果、雪蓮、紅花、新疆貝母、西馬茸、肉蓯蓉、甘草、和田玉、紫貂皮、啤酒花,英吉沙。

29.西藏

【拉薩】:西藏地毯、木碗、冬蟲夏草、靈芝、圍裙、青稞酒、金耳、雪蓮花、藏紅花、藏腰刀、藏羚羊角、麝香。

【日喀則】:仁布玉器、江孜地毯、腰刀。

【其他】:藏香、旱獺皮、人參果、胡黃連、藏被、藏靴、藏裝、氆氌、拉薩獅子狗。

30.黑龍江

風干香腸、榛蘑、蕨菜、松茸、猴頭蘑、元蘑、椴樹蜜、黑木耳、獼猴桃、橡子、榛子、松子、白瓜子、紫梅酒、香梅酒、山葡萄酒、鹿茸、鹿腎、熊膽、人參、西洋參、紫貂皮、水貂皮、水獺皮、猞猁皮、貉子皮、香鼠皮、灰鼠皮、麝鼠皮、奶粉、奶酪、方火腿、大馬哈魚、哈爾濱紅腸、哈爾濱啤酒、五常大米 。

31.香港

來自亞洲各地的古玩及藝術品、攝影器材、地毯及掛毯、陶器及瓷器、電腦、免稅化妝品及香水、電子器材、家具、毛皮、象牙制品、玉器、珠寶首飾、皮革制品、眼鏡框及鏡片、訂制衣服、手表、西洋餐具、玻璃餐具。

32.臺灣

牛軋糖、烏龍茶、鳳梨酥、棺材板、大溪豆干、檳榔、陶瓷、辣椒醬、金門的菜刀和高粱酒、芋頭酥、松子酥、奶油酥餅,高山茶。

6. 豐縣春節活動

朋友:按照國家春節放假的通知,春節從1月27日(除夕)放假至2月2日初六,然后2月3日、4日(初七、初八)兩天上班,2月5日(初九)是星期天,正常放假,2月5日(星期一、初十)正常上班。

因此,初九(2月5日星期天))全國各行政事業單位、機關廠礦等一般都不上班,而且,公安機關屬行政事業單位,初九絕對不會上班。

7. 豐都元宵節

  三大鬼節: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四/十五(根據各地風俗,有的地方認為七月十四是鬼節,有的地方則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十月初一

  三月三

  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里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七月十四/十五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歷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肴、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農歷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并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愿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源于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后,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于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于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鐘,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后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由此可見,“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仍然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保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活的經歷、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網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后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關于祭祖節還有這樣一個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的故事。

  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回來開了一家造紙廠,但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后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擺脫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傷心欲絕,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他燒完了又抱來紙燒,燒了一陣之后,只聽見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后門,放我回來了。”蔡莫裝作糊涂:”我并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慧娘慷慨地送給鄉親,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歷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還有祭牛王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于春秋秦國。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樹,梓樹忽然化為一頭牛。秦文公令人追殺。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人們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壯、威風凜凜的公牛。這樣的公牛,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驅疫辟邪、保護牛類的功能。

  鬼節和鬼文化

  漢語中用“鬼”組成的詞如“鬼雄、鬼魅、鬼才”之類舉不勝舉,民間關于鬼的傳說更無法搜集窮盡。我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達到幾近完美的程度。

  在上古神話中難以見到死后世界的描繪,“鬼”字最初也并不是現在的意義。甲骨文中“鬼”本是會意字,下面是個“人”字,上面是個可怕的腦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后來逐漸演化成人死之后所變之物。《禮記”祭義》已說得很明確:“眾生必死,死必歸士,此之謂鬼。”《禮記”祭法》則進一步指出:“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那就是達官貴人死后有廟供奉,終年有人祭祀,則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后無廟享祭,四處飄泊,才是鬼。我國第一部辭書《說文》中解釋的“鬼,人所歸為鬼”就是現在的含義。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孔夫子有名句“敬鬼神而遠之”,可見儒家是信奉鬼神的,但只是“敬”而已。后來雖有東漢王充的無鬼論,但總還無法動搖國人對鬼神的迷信。到了清代蒲松齡筆下,雖有兇神惡煞般的厲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禮儀年輕漂亮的女鬼,讀了《聊齋》之后,不但不覺得鬼可怕,反而覺得十分可愛。

  我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于佛道兩教。道教是我們地產,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人,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后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逐漸構建起來。道家的主要建筑是豐都城,并在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具體演示。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后得道成仙。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游記》《鐘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于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比之于道教的陰間,佛教的冥間要完整系統得多。佛教有所謂“十界”之說,也就是世界上存在著十種境界,分別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前四者稱“四圣”,即已經超凡入圣,脫離了生死輪回之苦,后六者叫“六凡”,要在穢土中不盡地輪回,最后三者又叫“三惡道”“三惡趣”,是更為不幸的境界,而地獄則是不幸之最。說起地獄,叫人不寒而栗,且有十八層之多,越往下層,苦難越深重。地獄中不但有閻羅、判官、鬼卒等兇神惡煞,還有刀山、油鍋、碾盤、鋸解、石磨種種酷刑,因此人死后最怕的是進入十八層地獄。

  鬼文化的的構成要素除了鬼世界外,當然還離不開鬼節。我國重要的鬼節有兩個:清明和農歷七月十五。

  清明祭掃墳塋和喪葬禮俗有關。據載,我國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筑墳丘,因此無從祭掃。后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漢時代,祭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后漢書”明帝記》引《漢官儀》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寢于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皇帝幾乎是逢節便祭,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沒那么多時間和金錢,便逐漸定格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屆時,官府允許官吏請假祭掃,民間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滿,卑吏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墳。”到了唐代,祭掃之舉已將寒食、清明合二而一了,時值春暖花開,可以挑擔載酒,熱熱鬧鬧去上墳,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節,也成了踏青游樂的日子。

  至于七月十五,包容的節俗比較復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后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鑒于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從世俗的觀點看,這兩個鬼節的設置也恰到好處。清明正值北方雪化冰消之時,經過一秋一夏的雨水沖刷和一個冬天的冰雪壓蓋,墳塋上黃土有些被沖落,變矮變小,借清明掃一掃,添點土,讓先人的房子不至于漏風淋雨;而七月十五,立秋已過,天氣漸涼,到了該添衣服的時候了,也該給地下的先人送點錢去,置辦點衣服,不至于到了冬天挨冷受凍。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幫,從來注重對祖先的祭奠追思。記得以前我家春節祭祖時上面的橫批就是“木本水源”“慎宗追遠”, 即不忘祖先之意。文革期間,破四舊,反迷信,誰還敢上墳燒紙?市上也沒有燒紙可買,但仍有不少人家買小學生訂本子用的白紙去墳上偷偷地燒給親人。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祭祀用品成了商家賺錢的一大門類,每到清明和七月十五,滿街的燒紙,在店家門口,推成一座座小山,種類之繁,數量之多,不亞于端午、中秋成垛的果品盒。而且很有些現代商品意味,燒紙都成沓成捆,整齊美觀,均勻地印著古錢幣的印記,還有花花綠綠的美元、港幣,大面值的,一張就是數億,加上大小不一的黃燦燦的金元寶,如果真有冥國銀行,也得自愧財力不足,甘心倒閉。燒掉這么多“錢”是否真能使離去的親人在陰間過富足日子?無法得知,有句話叫“心誠則靈”,意到心到而已。記得小時候老人說,印現成的燒紙不好使,面值再大也沒用,最好使的是拿著木頭刻成銅錢樣的鑿子,用小榔頭一下一下在紙上打。打紙時有很多講究,最好是先人的后代,一定要男孩,榔頭必是木頭的,打的痕跡不能疊在一起。小時候,過年或兩個鬼節,我就經常做這件事。老人告訴我,打上個印就行,可自己怕不清楚,到陰間不好用,總是用力地打,還怕錢少了,先人不夠用,總是打得密密麻麻的。雖然現在紙多了,樣子美觀了,我倒覺得小時候由后人一鑿子一鑿子打出的紙錢倒更能體現出對先人的真情。

  當然,鬼節這一天,從山野到街路,到處火光閃耀,煙氣繚繞,紙灰飛揚,造成環境的污染,有時還會釀成火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有什么辦法呢?祖上傳下來的習俗,中國人還沒有學會像西方人那樣用鮮花表達對逝去的親人的哀思和懷念的習慣。鬼節祭祀,不能簡單看成是迷信,西方基督教國家,現代科學已把人送上了月球,把火箭發射到了火星,但對上帝仍然篤信不移,其實就是一種精神寄托。我們給已逝親人燒幾張紙看似土俗,實際上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和倫理內涵。這是對離去親人的一種感激和懷念,是同另一個世界人的一次對話,是同先人的一種溝通,是人類種族和精神的一種延續。即使親人活著的時候,有不孝順或照顧不周的情況,在上墳燒紙的時候,念叨幾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種平衡。也許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文化程度的提高,我們民族會找到更好的紀念先人的辦法,但對先人的紀奠和追思卻是什么時代都不可缺少的。

  傳說中陰歷7月15日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在那天它們可以在陽間逗留一天.包括一些孤魂野鬼在那天都可以接受陽間人們的供奉,所以那天也稱之為鬼節.

二維碼

掃一掃關注我們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標簽:

相關文章

  • 浙江海邊可以旅游景點,浙江海邊旅游景點大全排名

    浙江海邊可以旅游景點,浙江海邊旅游景點大全排名

    1. 浙江海邊旅游景點大全排名 浙江的海邊游最好的地方在普陀山,這里的千步沙沙灘是最好的沙灘。沙灘最多的地方大都在舟山群島,如嵊泗列島、普陀山對面的朱家尖、舟山本島沈家門、岱山。去海灘玩,當然要下海玩……

    2024-06-17

  • 2024杭州大明山滑雪場開放了嗎

    2024杭州大明山滑雪場開放了嗎

    2021年杭州大明山萬松嶺滑雪場的門票價格是多少?滑雪場的營業時間是什么時候?滑雪場現在開放了嗎?景區的具體地址在哪里?該怎么到滑雪場?詳情請看下文。 溫馨提醒:外出游玩記得佩戴口罩!!! 最新消息:杭州……

    2024-06-20

  • 南京旅游吃什么,到了南京吃什么玩什么

    南京旅游吃什么,到了南京吃什么玩什么

    1. 到了南京吃什么玩什么 南京人應該大部分很喜歡吃韭菜,韭菜可以炒雞蛋,炒蝦子,包韭菜盒子,韭菜包子,韭菜豬肉餃子。韭菜也可以通過用鹽漬腌制成小菜,也很鮮爽,是下飯好佐料。用韭菜制作的這些食物有一股……

    2024-07-02

  • 營口北海浴場門票,營口北海浴場門票多少錢?

    營口北海浴場門票,營口北海浴場門票多少錢?

    1. 營口北海浴場門票多少 仙人島位于營口市仙人島新區境內,該旅游區擁有5000畝海防林,每到春季,槐花飄香,泌人心肺,林中漫步,心曠神怡。與其他海濱旅游區相比,仙人島有三大特色: 一是余暉灑金,仙人島每到……

    2024-11-02

  • 2024西湖音樂節門票多少錢+舉辦時間+嘉賓陣容

    2024西湖音樂節門票多少錢+舉辦時間+嘉賓陣容

    就在今天,2024西湖音樂節正式官宣,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期待吧?春天剛剛過去,太子灣的郁金香如期綻放,美好的時光伴著春光,又回來了。那么西湖音樂節什么時候開始?門票多少錢?有哪些嘉賓呢?下面就和小編一……

    2024-06-09

  • 七三一部隊遺址讓人印象深刻,冰城里的哪座博物館同樣嘆為觀止?

    七三一部隊遺址讓人印象深刻,冰城里的哪座博物館同樣嘆為觀止?

    「七三一部隊遺址」令人震驚:冰城中的另一座震撼人心博物館 哈爾濱,這座被譽為“冰城”的美麗城市,不僅以其迷人的冰雪風光聞名遐邇,更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如果說參訪「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讓人痛徹心扉……

    2024-06-15

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山县| 云阳县| 和林格尔县| 寿光市| 巴林左旗| 宁化县| 武山县| 晴隆县| 慈利县| 刚察县| 五常市| 准格尔旗| 崇明县| 开鲁县| 长治县| 永平县| 淄博市| 阿勒泰市| 钟祥市| 夹江县| 句容市| 石门县| 云安县| 江孜县| 平武县| 阜康市| 隆林| 蒙山县| 高青县| 瑞丽市| 桐乡市| 石阡县| 如东县| 济宁市| 盐亭县| 子长县| 托里县| 兴城市| 凉城县| 兴和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