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島中國田橫祭海節活動取消
青島的中國田橫祭海節活動取消了,這個是為了防疫,大家可以理解一下,等到明年疫情完全結束了以后,就可以再一次舉辦這個活動了,大家今年還是尊重安排吧。
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關于取消舉辦2024中國.田橫祭海節活動的公告
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群聚集可能導致的傳染風險,最大限度地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在疫情防控期間,取消2024年中國·田橫祭海節(周戈莊會場)。
衷心感謝廣大游客和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田橫祭海節的關心支持!待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歡迎大家擇期蒞臨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觀光攬勝、考察指導。
特此公告。
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中國田橫祭海節起源
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因秦末漢初田橫及五百義士而命名,是青島東部沿海一個沉淀著2000多年歷史文化的海洋民俗文化旅游勝地。生活在田橫的漁民祖祖輩輩以漁為生,由于生產作業能力有限,海難事件時有發生,漁民們便將對平安和豐收的希望寄托于對海神的虔誠祈拜。起初,祭海活動形式簡單,沒有固定日期,多是各家各戶在修船、添置漁具等生產準備工作就緒后,選定當地人傳說中東海龍王或媽祖娘娘的生日,或選個黃道吉日將漁網抬上船,便開始祭海,俗稱“上網”。每當此時,漁民們穿上新衣,把自家修葺一新的船只插滿彩旗,一路鞭炮鑼鼓地送入海水中停泊。送船下海時,為求得龍王保佑,也有向海中拋灑食物的習俗。祭海當天,漁民還要擺放大肥豬、香餑餑、紅公雞、大鱸魚等各種祭品,焚燒太平文書,磕頭虔誠朝拜,祭海的第二天便正式出海。大約在100多年前,田橫祭海活動初成規模,形成以家族或船組為單位的集體送船祭海活動。如今,隨著出海船只的減少,沿海養殖的增多,祭海活動的參與者從最初的船老大變成了今天的養參、育苗專業戶。
祭海首要的是蒸面塑。提前四五天,漁家媳婦們便忙碌著走東家、跑西家商議新的面塑式樣,面塑大小不一,造型各異,“龍鳳呈祥、八仙過海、百花齊放、海底世界”等造型栩栩如生。盤龍面塑,俗稱神蟲、升蟲(取神升之意),其有頭眼身尾,選型生動,五彩涂繪,神采奕奕。如今,媳婦們都忙活著打工賺錢,專門的饅頭店承擔起了蒸面塑的重任。
再是選三牲:豬、雞、魚。豬以黑毛公豬為佳,越大越好,宰殺后刮毛,只留豬脖上的一撮黑毛,代表是帶毛的全豬,并用紅綢布打結成大紅花披掛在豬頭和豬脖子上。豬殺后,將皮下充氣,然后綁在一張四腿紅漆矮木桌上,呈昂首站立的姿勢,后背上披上網狀油脂膜,象征著一網下去撈上個如公豬大小的魚。雞要選個頭大的紅公雞,魚要用大個兒的鮮鱸魚。
整飾龍王廟。祭海前幾天,由各船長推舉專門人員,將龍王廟四周清潔整飾一新,掛上大紅燈籠,各家各戶在影壁上貼滿紅彤彤的對聯。龍王廟前的海灘上要由老藝人扎起松柏門,掛滿彩燈,松門上懸掛匾額,兩邊是二龍戲珠和魚躍龍門等圖案的豎閣,配有大紅對聯,顯得壯觀氣派;海灘邊還要臨時搭起戲臺。
列船。祭祀前一天,漁民要把漁船上整理得井井有條,然后貼上大紅對聯:“多福多財多光彩,好年好景好豐收”、“風調雨順、滿載而歸”、“力合魚滿艙,心齊風浪平”。船上主桅桿貼上“大將軍八面威風”,二桅干“二將軍威風凜凜,后桅桿“三將軍順風相送”,船頭貼“船頭無浪行千里”,船尾“船后生風萬里行”。漁船要統一停泊到村前海灣,“一”字排列,船尾朝岸,船頭朝向大海,拋錨定位。
擺供。舉行祭祀儀式這一天,日出之前漁民開始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擺供。桌面上鋪墊吉慶紅布,擺有三牲、面塑、鱸魚、酒、花生等。每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綁扎成的有數支四五米高的“站纓”(海中下網的一種標志)。將準備焚燒的黃裱紙、香爐擺好,幾支萬響的大鞭炮繞在竹竿上,“一”字排開,等候良辰吉時。
祭奠。祭海的時辰在過去是越早越好,有占先發財的說法。時辰一到,鞭炮齊鳴,鑼鼓震天,人聲鼎沸,人們開始焚香燒紙、磕頭朝拜,漁民也崇信誰的鞭炮聲勢大,持續時間長,誰的船這一年就興旺發財。
唱戲。當地人認為京戲莊重氣派,每年都要從大老遠請戲班子,唱上好幾場。秧歌、龍燈、旱船、腰鼓等民俗表演,場面熱鬧,漁民一年的勞作疲憊好像也隨之散失。
聚餐。祭海儀式結束后,過去都是漁民在船上聚餐,并歡迎行人來船上吃魚吃肉喝酒,來的人越多,表明來祝福的人越多。現在是在家里設宴,款待前來參加祭海儀式的親朋好友,祭祀時用的三牲、酒、面饃成為聚餐的主要食品。
出海。祭海的第二天,漁民們便開始遠航,開始一年的海上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