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信標》讀后感精選
《輝煌信標》是一本由[美]埃里克·杰·多林著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98.00元,頁數:676,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輝煌信標》讀后感(一):終于等到你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你。
“在所有受到政府召喚服務于公眾的人之中,……也許沒有什么人比燈塔守護人肩負更重要、更具有廣泛實用性的職責了。士兵和政治家保衛的是國家的榮譽、國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而且他們的工作受到了世人的關注。然而在燈塔上默默無聞地照料油燈、用燈光照亮海岸和港口,并在漫漫長夜中確保光亮不滅的燈塔守護人,……守護的是全人類,他們不問國籍、不問目的,只為將所有人引領到安全的地方。”
《輝煌信標》讀后感(二):希望之光
燈光,當黑夜時瞬間亮起,照亮著前進的方向,也照亮了平安的希望。海上的燈塔,指引著海上航線,也給水手們自信和安全。《輝煌信標:美國燈塔史》展示著燈塔的前世今生,從內部結構到建造設計的演變,管理者的改革,也暗示著美國歷史的前進。
作者美國作家埃里克?杰?多林,主修生物和環境研究,代表作《皮毛、財富和帝國》、《利維坦》等。《輝煌信標》主要講述了美國燈塔逐漸變強,演變成現代自動化的歷史。從寫作風格上,書中采取以燈塔變遷為主線,美國歷史為暗線的方式,兩者相互輝映,再加入平民、英雄的守護者事例,使燈塔不再是冰冷、孤獨的,而是充滿人情的、感性的,同時插入圖片,更加直觀地看到燈塔設計的改變。
書中從三個方面讓我們認識了海上孤獨的燈塔。一是,人們對燈塔作用的認知,第一座古代燈塔是法羅斯燈塔,索斯特拉特修建它是為了在海上航行人的安全。美洲殖民地和英格蘭之間著名的埃迪斯通燈塔在五年間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二是相關于燈塔感性的故事,燈塔是靜止的,但它的故事感人。守護者為它忠守一生,不畏生死,勇敢救人;鳥類會圍繞燈塔,趣事很多。
三是,燈塔的演變,從照明方式、燃料,到燈塔體系,守護人、管理者的變革。美國早期使用動物脂肪蠟燭或簡單的油燈;19世紀初,油燈大多改成了“蜘蛛燈”,便于儲存更多的燈油,多條燈芯。歐洲在19世紀30年代中期,法國發明家菲涅爾在照明方面進行了改進,歐洲大多數燈塔采用菲涅爾透鏡與科爾杜昂燈塔上使用的裝置,光線比美國任何燈塔發出的光線強烈很多。1851年,美國國會終于決定采取措施改革燈塔體系,學習調查歐洲燈塔,在高速發展的時期中,照明的燃料也發生了改變,抹香鯨鯨魚的價格不斷增漲,委員會尋找其他價格低廉的豬油和煤油代替。19世紀50年代,燈塔照明裝置與燈塔建筑設計水平一同再次變革。20世紀初,美國已成為世界上的強國,1909年,燈塔管理局成立,取代了燈塔委員會,第一任局長帕特曼為燈塔、守護人爭取著最大的福利,做出了燦爛的成就。
燈塔,是海上的希望之光,白天里它是一個地標,一個白晝標志,船只可以朝著這里航行,到了夜晚,閃耀的燈光能夠為船只照亮航行的路線。燈塔的作用不僅如此,它還可以為一個港口、一個城市帶來競爭力的優勢,它更是美國歷史變遷中的攻擊目標,暗示著美國的戰爭。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為了增加英國航行的困難和難度,美國停止點亮燈塔,甚至一些被燒毀,很多燈塔被當作瞭望塔,1783年戰爭結束,燈塔才不被當成棋子。1820年,全國共有55座燈塔,到1852年增到325座,但建造的過程并不容易,1835年,發生了塞米諾爾戰爭,佛羅里達角燈塔成為發生地,湯普森與印第安人發生戰斗,湯普森受傷,印第安人搶劫和燒毀了守護人的住處,直到1846年燈塔才被修好。美國著名的南北戰爭,燈塔必然是攻擊目標之一,書中第八章詳細描述了戰爭的慘烈,南方邦聯軍隊將17世紀末古老的查爾斯頓燈塔炸成了廢墟,戰爭結束時,約有164座燈塔被熄滅破壞。1893年,美國挑起了與西班牙的紛爭,1898年,美西結束,夏威夷并入美國,波多黎各全部13座高質量的燈塔被美國接管,夏威夷群島的19座燈塔在1904年也被美國獲得。日益強大的美國,也使燈塔迎來了輝煌。
《輝煌信標:美國燈塔史》燈塔的光照亮了水手們平安的希望之路,也照亮了美國逐漸成長壯大的歷史。
《輝煌信標》讀后感(三):承載美國歷史的燈塔
燈塔,這種長久以來被人忽視的人文景觀, 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懸崖、島嶼、礁石,曾經在人類航海史上發揮過無可替代的作用,挽救了無數船只和生命,如今卻在高科技的威力下漸行漸遠。人們大多向往于它的神秘、孤獨、勇敢、光明,卻很少有人想要去追尋它背后所承載的歷史。
《輝煌信標:美國燈塔史》講述的正是這樣一部被人忽視的美國燈塔史。作者埃里克·杰·多林是美國人,本書是其最為我們熟知的野性北美系列作品之一,另外二部是《皮毛、財富和帝國:美國皮毛交易的史詩》、《利維坦:美國捕鯨史》。這三部作品以恢宏的敘事、精彩的故事搭建起了多林眼中的美國史。皮毛、捕鯨,是美國從17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掠奪自然的具體表現,正是靠著皮毛和捕鯨,美國這個新興殖民國家積累起了大量財富。而在其背后,是燈塔的默默支持。燈塔猶如定海神針,忠誠的哨兵,指引疲憊歸來的船只和水手安全返航。
越是較晚“登場”的人,越具備占有別人領先技術的時間優勢。人們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開拓屬于自己的未來。美國燈塔史卻不完全是這樣。美國三百年燈塔史,經歷了最初的篳路藍縷,在看似順風順水的發展過程中,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彎路。
1716年9月14日點亮的波士頓燈塔是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座燈塔,它無疑開啟了北美殖民地航海的新時代。這座燈塔高60英尺(18米多一點),是一座用粗削花崗巖建造的圓錐形燈塔,實在算不上出眾。波士頓燈塔的照明光源是蠟燭或油燈,燃料是鯨魚油或魚油。由于光源太弱,燈塔的作用有限。船只失事的頻發,催生了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在燈塔上的應用。從簡易的油燈,到結構漸趨復雜的蜘蛛燈,燈光亮度更高的阿爾岡燈,威力大增的菲涅耳透鏡,燈光亮度越來越強,照明效果越來越好。
正是在新技術的應用上,美國栽了個跟頭。美國人溫斯洛·劉易斯發明的“增強和反射燈”,從1810年獲得專利到獲得國會認可開始裝備美國燈塔用了兩年時間。這種阿爾岡燈和反射鏡的組合照明設備,其實落后于歐洲同類產品二十年之久,歐洲已開始使用照明效果更加強大而維護費用卻相對低廉得多的菲涅耳透鏡。或許人們理應指責專利審核的不嚴謹導致了這場災難,然而在以威佩等有識之士的奔走呼吁下,美國國會卻在劉易斯和普萊曾頓確保照明效果最佳的迷惑下固執己見,面對一次次調查和實物比對,仍然守舊如初。好事多磨,直到燈塔委員會成立,事情迎來了轉機。劉易斯沒能等到失敗的打擊就先他最堅定的支持者普萊曾頓而去,掌管美國燈塔32年大權的普萊曾頓也失去了工作。整整不止一代人的時間被浪費了,美國才迎來了自己的菲涅耳透鏡時代。
從棄用劉易斯的“增強和反射燈”到采用菲涅耳透鏡,我們看到了美國燈塔史的曲折進程。除了照明設備的不斷進步,照明原料從鯨魚油、豬油、植物油,到煤油、乙炔、電能,燈塔的建筑材料也從木材、石頭、磚塊到鋼筋混凝土,建筑式樣有螺旋樁式、沉箱式等適應不同惡劣環境的式樣,濃霧警報技術從最初的發射加農炮,到鳴槍,手動搖鈴,哨子、警笛、喇叭。
看似簡單的燈塔卻需要克服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燈塔守護人的工作遠非人們想象的那么輕閑,甚至浪漫。燈塔守護人要一絲不茍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工作一年很少有休假,他們的付出超了常人的想象,而獲得的酬勞卻不高。除此之外,燈塔守護人面臨的危險也讓人心驚膽戰,在颶風、暴風雨來臨時,他們要堅守崗位,有些人因此而殉職。環境的惡劣、生活的單調乏味、精神的孤獨空虛,都在侵蝕他們的精神世界。然而,多數燈塔守護人卻為此工作了一輩子,子承父業的大有人在,甚至涌現了很多杰出的女性守護人。阿比·伯吉斯就是其中一位,在作為守護人的父親因事外出期間,16歲的勇敢肩負起了燈塔守護人的職責,在暴風雨襲來時沉著應對,幾次渡過了險關,盡職盡責地照管燈塔和母親、妹妹。凱特·沃克在初次面對四面環水的羅賓斯燈塔時心灰意冷,后來卻深深愛上了這座燈塔,并為之奉獻了余生。
燈塔所在區域經常發生險情,船只失事、水手落水時有發生。燈塔守護人在履行自己職責的同時,在發生險情時也積極進行營救,其中不乏女性的身影。艾達·劉易斯是羅得島紐波特的萊姆羅克燈塔守護人的女兒,15歲時因父親突發中風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無法履行職責,艾達和媽媽接過了守護人的職責。她因先后五次的救人行動而登上了報紙,并譽為“紐波特港的守護天使”和“美國的格雷絲·達林”。
燈塔守護人并不是燈塔故事中的唯一主角,燈塔的工程建筑史也印證了人定勝天的工程和建筑奇跡。建筑在暗礁上的燈塔面臨重重困難,導致燈塔在投入使用初期就被惡劣環境下的自然風暴迅速破壞。第一座邁諾特暗礁燈塔建造考慮到成本而在礁石上嵌入高蹺的鐵樁來支撐上部結構,這種鐵樁燈塔事后被證明是失敗的案例。第二座石砌燈塔在11年后得以最終起立在原址,并經受住了嚴酷環境的考驗。人們在建造蒂拉穆克巖燈塔時克服了更加惡劣的環境,發明了運送工人的褲形救生圈和傳送環這樣巧妙的裝置,隨后人們又在礁石上設置了一個有巨大吊桿的蒸汽動力起重機,吊桿上有一個用繩索拴住的鐵轎車廂,起重機能把轎廂吊到蒸汽船的甲板上,工人可以乘坐鐵轎廂登上或離開礁石。蒂拉穆克巖險峻、惡劣的自然環境被最終克服,工程隊給嘲諷他們意想天開的人們無情一擊。
燈塔離不開守護人的奉獻,燈塔本身的故事也精彩異常。減少、避免船只失事是它的職責,在整個美國燈塔史上,戰爭的陰影從未遠離。在獨立戰爭、美墨戰爭、內戰、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部分燈塔被有意熄滅,燈油、油燈包括來的菲涅耳透鏡被拿走或被破壞,甚至燈塔本身也難逃厄運,被無情破壞或炸毀。燈塔也作為瞭望塔。
燈塔的故事中也有鳥類的身影。燈塔守護人孤獨的生活中有時偶爾有雁群掠過他們的視野。令人驚奇的是,有些鳥類成群結隊撞向燈塔的燈室,飛蛾撲火一般地自殺行為讓人們屢思不得其解。而有些島上多得數不過來的鳥蛋也催生了動人的故事。費拉隆群島上的崖海鴉蛋成了人們的搶手貨,人們販賣崖海鴉蛋賺取豐厚利潤,太平洋蛋業公司宣稱自己擁有該島的所有權,還為此修建了登陸設施和道路,并在島上建造了員工住處。守護人和太平洋蛋業公司因為撿蛋而摩擦不斷。此事因崖海鴉數量銳減和人們養雞數量逐年增加才最終以太平洋蛋業公司退出而完結。
燈塔是美國漫長海岸線美麗的存在,不僅在美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即使在逐漸淡出人們身影的當下,也仍然成為一道奪目的風景。有些被廢棄的燈塔修繕一新后被作為博物館向人們展出,還有些被開發成獨特的旅館,供人們閑暇時度假用。
《輝煌信標:美國燈塔史》讓我們近距離接觸到了美國豐富多彩的三百年燈塔史。燈塔,在美國歷史上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一部美國史,嵌入了燈塔的靚麗身影,因此而呈現引人入勝的絕美華章。
《輝煌信標》讀后感(四):美國燈塔史上的公共管理案例
本書介紹了燈塔在美國歷史上的戰略地位、商業價值,記載了燈塔精湛的工程技術和艱苦的施工過程,講述了燈塔守護人勤儉樸素、恪盡職守、忠誠勇敢的動人事跡,其中美國燈塔的管理制度改革是引人思考的公共管理案例。
1820年,美國財政部第五審計官普萊曾頓成為燈塔事務負責人,美國燈塔史上最具爭議也“最黑暗的時代”降臨了。普萊曾頓是一個合格的審計人員,負責追蹤每一筆開銷,支付所有賬單以及記賬,把工作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錢上,想盡一切辦法節省開支。他原來管理國務院的、郵局的和與印第安人貿易相關的所有財政事務,1820年財政部長給他增加了監管燈塔的職責。他相當于財政部門的一個專管員。
燈塔的管理方式是:(1)依州政府或地方官員申請的地點,由國會決定哪里需要建燈塔。(2)國會撥款。(3)普萊曾頓發布燈塔的設計計劃,并將計劃下發地方。(4)地方就項目進行招標,依據規章,選擇報價最低的投標者承接工程。海關官員監督并負責買地。(5)承包商造燈塔,工程完成之后,由一位技工對質量作出擔保。(6)驗收合格,政府接收燈塔,支付尾款。
由于普萊曾頓過分節省開支,對燈塔運行的技術層面并不關注,在評估效用的時候非常依賴地方和承包商的意見,導致燈塔質量欠佳,原先是燈塔年度維護費用的1/4用于維修,后來竟至1/2用于維修,照明效果也遠不如歐洲,航海的水手們抱怨頗多。
圍繞著美國燈塔的糟糕質量,從1833年開始,由不同的人總共開展了七次調研(或調查,我們統一寫作調研),調研報告屢屢提交給財政部或國會,國會卻屢屢不作為,直到1847年,新建的美國部分燈塔才有了小幅的改進。1851年,國會終于命財政部長組建燈塔委員會開展全面調研(第七次調研),委員會于1852年1月提交報告,但國會卻決策緩慢,拖了足足8個月,直到一批國會議員乘的船因濃霧延誤了進港,船上的議員們大為光火,回到國會全部選擇了支持這項改進議案,改進議案終獲通過。從提出燈塔體系有問題到決定全面改進,拖了十九年之久,期間有5個財政部長牽涉其中。
從以上事件可以看出:
一是美國官僚機構有著頑固的政治惰性,屢次收到報告、投訴,屢次不作為,導致燈塔管理體制的改進十分緩慢,最終決定改進竟然依賴于部分國會議員延誤行程的個人體驗。
二是管理燈塔事務的官員負責的事務多而繁,燈塔只是其中之一,以致于沒辦法全心全意管理燈塔。如果管理的事務相對較少,則有可能將事務做細做精。一個人再能干,工作量超負荷,也未必事事都能辦好。所以分配的工作量應適中。
三是管理燈塔事務者政績取向視野狹隘,目光短淺,僅以節省開支作為政績,卻未考慮燈塔關系到航海者的生命及國家商業貿易的發展。辦一件與公眾福祉有關的事情,得失往往不在當下,需要辦事人有廣闊和視野和長遠的眼光。
四是燈塔的采購制度值得思考:是否公開招標、報價最低者中標就是最合理的采購方式?如果不是,哪些物品和勞務不適合采用這種方式?應當如何改進?假使我們要采購紙張這類比較簡單的小件物品,明確提出標準:“A4道林紙,每張80克,每袋500張,鋼筆寫字不洇”,讓競標者報價,最低者中標,就是合理的。但燈塔、橋梁是相對復雜的公共設施,在招標過程中只關注報價是否最低是不合適的,因為財務人員畢竟不是工程技術人員,此時需要幾名工程師這樣的專業人員為每個競標方案作出評估,報價最低而工程師評估不合適的項目,為了公共安全考慮,也不應中標。
五是調研的重要性。盡管調研多達七次,將事實說明得十分清楚,但燈塔事務負責人從未親自做過調研,只依賴申報項目的地方和項目承包商提供的信息,自己未作調研而偏聽偏信,導致決策失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劣質燈塔損害了公眾利益。
在執掌燈塔事務長達32年的普萊曾頓下崗之后,美國燈塔由于管理體制的改革迎來了黃金時代——從1852年燈塔委員會成立至1939年燈塔服務局被劃歸美國海岸警衛隊管理,都屬于這個時代。
燈塔委員會每年召開四次會議,由九人組成,其中四人是工程師,兩人是秘書:兩名陸軍工程師和兩名有很高科學素養的土木工程師、兩名海軍軍官、一名海軍下級軍官(任秘書)、一名工程秘書和財政部長。他們對燈塔管理體系進行改革,將全國劃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域安排一名海軍檢查員每三個月所有燈塔進行一次檢查,同時還要監督燈塔的維護和守護人的工作,每個區也安排一名陸軍工程師負責監管燈塔的建造及塔身和照明裝置的維修。檢查員和工程師的報告提交給委員會,由委員會監督工作并解決出現的問題。
新的燈塔建造流程為:(1)委員會擬建新燈塔,提交技術和財務上的全面信息報國會審批。(2)國會批準建造。(3)工程秘書起草建造計劃書、詳細的規格要求和燈塔工程合同,由委員會對這些文件作出審議和批準。(4)所有合同都由委員會對外授權,他們必須確認承包商具備完成工作必需的技術水平之后才會批準承包。
從新流程可以看出,新燈塔的建造由委員會的技術大牛們決定,不走招標流程,也破除了最低價中標的規矩,這樣的流程更加依賴于委員會成員的工程學水平(但非最低價中標也容易讓人有合同訂立過程是否存在不當行為的猜想,在183頁,作者提了一句“國會對于合同訂立過程中是否有不當行為的調查”)。他們給燈塔規定了統一的標準,大膽破舊立新,拆除不合標準的舊燈塔,合理安排岸邊燈塔的位置和數量來確保水手們在航行全程中一直能看到燈塔。采取了明確的燈光分類方案,讓水手們能通過燈光特點來分辨看到的是哪一座燈塔。
委員會對燈塔的管理也作了革新,給守護人發放極為詳細的指導手冊,對他們進行培訓,不定期巡檢,每年給水手們發布內容豐富的燈塔名錄,提前通知水手關于燈塔的變化。
在燈塔革新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用新技術節省下來的費用抵銷了為購買和安裝這些設備而支出的成本。 也就是說,使用新技術,重視工程質量,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從整體上能夠有效節省開支。而使用陳舊的設備,最便宜的豆腐渣工程,當時看著好像省錢,時間一長,反而增加支出,甚至危害公共安全。這些由科技人員和工程專家為主要成員的委員會一直緊跟技術進步的腳步,在燃料替代、改用電能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用了接近六十年的時間將美國的燈塔體系從普萊曾頓統治下的一個飽受詬病的笑話,整頓為躋身全世界最先進行列的、航海輔助設施數量最多、覆蓋面積最廣的燈塔體系。
1910年,燈塔委員會被取消,燈塔服務局成立,對燈塔的管理進一步加強。燈塔服務局的首任局長同時兼備了燈塔委員會應用先進科技的進取精神和普萊曾頓的節儉意識,在提升航行輔助設施的質量、實現燈塔自動化等該花錢的地方花起錢來絕不手軟,但在其他方面卻錙銖必較,守護人被要求盡量節約的詳細情節堪稱傳奇(P282),油漆刷、螺絲刀、開罐器、舊抹布等等小物件都物盡其用,只修不扔。在該花的地方花,該省的地方省,對手下這些燈塔守護人的福祉也關懷備至,在加薪、養老金、崗位變動安置等方面盡量爭取。
以上發生在美國燈塔史上的真實案例雖然發生在百年前,對現代公共管理仍然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借用《紐約時報》給燈塔服務局局長的職業生涯所作的總結:“他是那些一直存在的公共部門的領導中的一員,他沉默、能干且不辭辛勞,他就是那種很少為公眾所知,卻為公眾辦了很多實事的人。”希望在我們的公務服務體系中也有更多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