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節日有哪些?
回族的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圣紀節。
1、開齋節
齋月在伊斯蘭教歷太陰年九月,這個月里,人們在東方發白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陽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陽落山后再進飲食。十月一日(教歷)為開齋節。
這天,男女老幼喜氣洋洋,沐浴盛裝,上寺禮拜,走親戚,拜鄰里,互相問候。家家戶戶置辦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的傳統食品。有不少男女青年喜歡在開齋節舉辦婚禮。開齋節后,飲食時間恢復正常,不再受日出日落的限制。
2、古爾邦節
又叫“宰牲節”,在開齋后的第70天舉行。時間是伊斯教歷太陰年十二月十日。因為教歷每年十二月上旬為穆斯林朝覲麥加的朝圣期,十二月十日為朝顴的最后一天,要舉行盛大的慶?;顒印?/p>
傳說伊斯蘭教先知易卜拉欣夢見安拉(真主)要他親手殺自己的愛子作祭品,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忠誠的易卜拉欣果然準備于次日遵命動手,此舉感動了安拉,便派天仙送來一只羊,代替其子作祭品。
穆罕默德為了紀念易卜拉欣,便規定將朝覲的最后一天作為“宰牲節”。節日這天穆斯林們衣冠整潔,喜氣洋洋地上寺會禮(聚禮)。
典禮活動別開生面,有條件的地方,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頭?;蛞环羼橊劇H缓髮⑷夥殖扇荩阂环萘艚o自己吃,一份饋贈待客,一份濟貧施舍。典禮之后,開始訪親問友。
3、圣紀節
在伊斯蘭教歷太陰年的三月十二日,這是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穆斯林們重視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先圣,贊頌穆罕默德的美德,永遠不忘他的教誨。這天要集會誦經,贊圣、講述圣人的事跡,還要聚餐,俗稱辦“圣會”。相傳穆罕默德也是在這天逝世,故穆斯林又稱此日為“圣忌”。
擴展資料: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蘭教在中國的舊稱“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該字意在告誡人們要言行一致,而且這與伊斯蘭教的信仰――“口舌承認,心里誠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從文字的演化上講,回族的“回”在意思上其范圍縮小了。
隋唐時期的胡人、蕃客、胡商,實際主要是指來自波斯和中亞地區的人群(可參見《太平廣記》等唐代的記載),這些胡人有僑居也有定居,定居所住的地方叫“蕃坊”,這就是回族習慣把聚居地稱為“回坊”的來由。
僑居的則來往于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從事商業活動,從事經商的胡人蕃客,會選擇寒冷季節到來前趕回去,氣候轉暖時再回來。回族民間有說法認為,這是被漢語人群稱做“回”或“回回”的原因。國內史學界則多認為是“回回”是“回紇”、“回鶻”的異寫或音轉。
唐代的在華胡人中,還有波斯和中亞小國的一些王族和平民,他們是為躲避阿拉伯人的侵略,逃亡而來?!端囊酿^考》中說到:“回回在西域,地與天方國鄰”。
元代之前,“回紇”、“回鶻”和“回回”,這三個詞在的漢語文獻中沒有明確的界限,幾乎是同義詞,在不同作者的漢文史籍中通常是交替混用,所指囊括了西域、漠北胡人直至中亞和波斯一帶人群,用回回一詞稱呼來自回鶻地帶還往西的人則顯得更多一些。
宋元時期,分布在中東部的回回(粟特、猶太、波斯等胡商成分較多)以及部分回紇、回鶻被稱為回回人;而分布在漠北一帶的部分回鶻、回紇或回回,則聯合當地一些民族西遷后形成畏吾兒,還有的發展成為塔吉克、烏茲別克等西域民族。
此際,胡人、回鶻、回紇這類稱謂,在史書記載中基本消失。“回回”一詞明朗起來,在官方的詔諭和漢文記載中凡涉及到民族的一般為“蒙古、畏兀兒、回回、也里可溫、河西、契丹、女真、漢人”這類字樣。
上一篇: 潮汕地區有什么習俗?
下一篇: 藏歷年的宗教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