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你知道來歷嗎?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家家戶戶要喝臘八粥。
“臘八”原是佛教的節日,相傳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修行的成道日。釋迦牟尼成佛前,到處周游,一次到了印度的摩褐陀國,此地人煙稀少,他又累又餓,暈到在地。后來一牧羊女把自己的午餐黍米熬成粥,加入山上的野果,釋迦牟尼吃后,元氣恢復,在菩提樹下靜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從此,每到“臘節”,寺院的僧侶們都取出新谷、新果,通霄達旦熬粥,天明時粥己熬成,供奉佛祖,并舉行群僧集會,誦精演法,喝黍米粥,以示紀念。
自佛教傳入中國,喝臘八粥的習俗也傳入中國,清宮廷也熬“臘八粥”,花樣繁多,粥中除了小米、江米還有奶油、羊肉丁、紅棗、桂元、核桃、葡萄干、瓜子仁、青紅絲等。
后來,百姓也效仿便成今日的“臘八粥”。
臘八為每年陰歷的臘月(陰歷十二月)初八,該節日最初來源于佛教。佛祖釋迦摩尼苦心修行,由于吃的喝得比較貧瘠,因此長期以往形容消瘦,身體很虛弱,后來遇見一名牧羊女,該女子獻上乳糜,釋迦牟尼吃了乳糜便很快恢復了體力,于是在菩提樹下繼續苦修,最終修成正果。
后來佛教出入我國,到了唐代三藏西游取回真經,佛教便在中國盛行。因此臘八節日首先在寺院中盛行,后來傳入民間。民間開始以喝臘八粥的形式歡慶這個節日。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寒鴨子”,。每年的臘八北方天氣非常的寒冷,南方也很清冷。臘八又距離春節比較近,古人這個時期又是農閑的季節,天氣又冷,人們無事可做,人喝了粥比較溫暖,于是對這個節日比表注重。過了臘八就是小年,過了小年便是春節;因此到了臘八,人們就有種年到來的感覺,便春意濃濃了。
漢族人過火把節是什么樣的樂趣?
謝邀答。
我國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組成部分。
其中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古老的傳統節日,有著豐富深厚的傳統民俗文化內涵。
早在上世紀的1961年,周恩來總理就曾到西雙版納和傣族人民一起過過潑水節。
現在,各族人民都過春節,漢族人民也參與到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當中,火把節也不例外。也對各民族間的交流,相互了解有積極的作用。也體現了我國平等、團結、互助、交融,共同發展繁榮的社會主義民族政策。
隨著交通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外的諸如圣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也開始有國人參與。這有外來文化入侵,侵蝕我國文化傳統的消極的一面,但也有世界各民族相互交流交融的積極的一面。現在世界許多地方也有過春節的了。
謝謝邀請!
漢族人過火把節是什么樣的樂趣?其實誤樂不分民族和國家的,火把節雖然是少數民族的節日,漢族人也非常感興趣。漢族人雖然比較含蓄,如果過上火把節,我想不次于少數民族的熱情,可能形式更豐富多彩。
火把節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可想而知火把節深入到了什么成度?不是說南通有的地方已在過火把節嗎?
在漢族集聚區,不是也有廣場舞,秧歌舞等等,也可以像火把節一樣,拔拔高引起人們的興趣,促進地方文化發展!
過火把節的民族都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單說納西族的神話故事。有位天神非常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就派了一個天將來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火海。天將來到人間,看到一個人背個大孩子,手里牽個小孩子,天將很奇怪,就問那個人,那個人就告訴天將,背上背的是自己的姪子,牽著的是自己的兒子,因為哥嫂都已去世,自有好好照顧好姪子,才對得起哥嫂。天將看到人間的人心靈這樣美好,很受感動就不忍心傷害善良的人們,于是就將天神要將人間燒毀告訴了這個人,并告訴他六月二十五那天,叫人們事先在家門前點燃火把,天神看到滿地的火,以為人們早已喪身火海,便暈沉沉睡覺去了。后來納西族人就在這一天過火把節。聽聽,多么美麗的故事,民間好多故事,需要人們去發掘。火把節只不過是其中而已。
上一篇: 福建人過春節時有哪些有特色的民俗和美食?
下一篇: 怎么做才是尊重回族的習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