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節合作協議,旅游雙方合作協議書
1. 旅游雙方合作協議書
注冊公司關鍵要注意什么 要注冊一個公司,首先想好經營什么,怎樣經營好,再來注冊。要不,注冊了也沒有用,注冊了公司是需要很多成本的,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前期可行性分析調查,建議你自己認真的考慮一下。接下來談談如何注冊公司,需要哪些手續、怎樣操作。
一、選擇公司的形式: 普通的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金3萬元,需要2個(或以上)股東, 從06年1月起新的公司法規定,允許1個股東注冊有限責任公司,這種特殊的有限責任公司又稱“一人有限公司”(但公司名稱中不會有“一人”字樣,執照上會注明“自然人獨資”),最低注冊資金10萬元。
如果你和朋友、家人合伙投資創業,可選擇普通的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金3萬元;如果只有你一個人作為股東,則選擇一人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金10萬元。 二、注冊公司的步驟: 1。核名:到工商局去領取一張“企業(字號)名稱預先核準申請表”,填寫你準備取的公司名稱,由工商局上網(工商局內部網)檢索是否有重名,如果沒有重名,就可以使用這個名稱,就會核發一張“企業(字號)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
這一步的手續費是80元。 (80元可以幫你檢索5個名字,很多名字重復,所以一般常見的名字就不用試了,免得花冤枉錢) 2。租房: 去專門的寫字樓租一間辦公室,如果你自己有廠房或者辦公室也可以,有的地方不允許在居民樓里辦公。 租房后要簽訂租房合同,并讓房東提供房產證的復印件。
簽訂好租房合同后,還要到稅務局去買印花稅,按年租金的千分之一的稅率購買,例如你的每年房租是1萬元,那就要買10元錢的印花稅,貼在房租合同的首頁,后面凡是需要用到房租合同的地方,都需要是貼了印花稅的合同復印件。 3。編寫“公司章程”: 可以在工商局網站下載“公司章程”的樣本,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章程的最后由所有股東簽名。 4。刻私章: 去街上刻章的地方刻一個私章,給他們講刻法人私章(方形的)。費用大概30元左右。 5。到會計師事務所領取“銀行詢征函”:: 聯系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領取一張“銀行詢征函”(必須是原件,會計師事務所蓋鮮章)。
如果你不清楚,可以看報紙上的分類廣告,有很多會計師事務所的廣告。 6。去銀行開立公司驗資戶: 所有股東帶上自己入股的那一部分錢到銀行,帶上公司章程、工商局發的核名通知、法人代表的私章、身份證、用于驗資的錢、空白詢征函表格,到銀行去開立公司帳戶,你要告訴銀行是開驗資戶。
開立好公司帳戶后,各個股東按自己出資額向公司帳戶中存入相應的錢。 銀行會發給每個股東繳款單、并在詢征函上蓋銀行的章。 注意:公司法規定,注冊公司時,投資人(股東)必須繳納足額的資本,可以以貸幣形式(也就是人民幣)出資,也可以以實物(如汽車)、房產、知識產權等出資。
到銀行辦的只是貨幣出資這一部分,如果你有實物、房產等作為出資的,需要到會計師事務所鑒定其價值后再以其實際價值出資,比較麻煩,因此建議你直接拿錢來出資,公司法不管你用什么手段拿的錢,自己的也好、借的也好,只要如數繳足出資款即可。 7。辦理驗資報告: 拿著銀行出具的股東繳款單、銀行蓋章后的詢征函,以及公司章程、核名通知、房租合同、房產證復印件,到會計師事務所辦理驗資報告。
一般費用800元左右(50萬以下注冊資金)。 8。注冊公司: 到工商局領取公司設立登記的各種表格,包括設立登記申請表、股東(發起人)名單、董事經理監理情況、法人代表登記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登記表。填好后,連同核名通知。
2. 旅游戰略合作協議書
發展生態旅游必須以生態學為準則,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全面考慮,按生態學原理去開發、利用和保護。根據系統的變化及特點不斷改善旅游系統的結構和布局,盡力維護其生態平衡及環境效益。一個良好的生態旅游系統應具備。
1.引 言
自海克爾創立“生態學”至今,100多年來生態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它從單純的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發展到研究自然資源開發和管理,人類生存環境變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途徑等,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生態旅游,其主體是人類,旅游對象是自然環境。所以,從學科定義來看, 生態旅游屬于生態學的范疇,只不過生物與環境關系中的生物成分不是一般的生物而是人。因此,管理這樣的系統必須以生態學的原理為指導,從生態學的普遍規律出發,協調好生物、環境、經濟和發展的關系。無論是開放的自然環境景觀還是自然保護區都是自然生態系統,而旅游行為本身是一種人為活動,它與自然系統共同形成比單純自然生態系統更復雜的人類-自然復合系統。它不僅由生物和環境條件組成,還包括人類活動和社會、政治、經濟條件,是這些復雜因素組成的多層次、多因子的統一體。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可引起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反過來,生態系統的變化又對人類活動產生重大影響。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要素均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都是按著生態學的規律在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的,其中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就會引起系統內其它因素產生連鎖反應。當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超過其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旅游環境就會被破壞,旅游事業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 發展生態旅游必須以生態學為準則,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全面考慮,按生態學原理去開發、利用和保護。根據系統的變化及特點不斷改善旅游系統的結構和布局,盡力維護其生態平衡及環境效益。一個良好的生態旅游系統應具備和諧的結構、高效而經濟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既能適應自然條件變化,又具有凈化環境污染能力,發揮最佳的生產效率,為人類提供優美的生態旅游場所。
自然保護區是受國家行政管理和保護的,絕不允許亂砍濫伐和破壞自然環境,尤其在劃定的界限內連正常的工農業生產也不能進行。然而,自然保護區建設離不開當地居民,二者唇齒相依,互相促進。自然保護區建設必須給當地居民帶來更多的實惠,而不是貧窮,因為無數實踐證明只有當地居民生活富裕,保護的目標才能達到。那么當地居民依靠什么維持其生存與生活?就目前各種經濟活動來看,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游是取得經費來源的一個十分有效的手段。生態旅游可給自然保護區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對參觀者進行自然保護的教育,使當地人民生活幸福與保持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經營的經濟形式。如何達到發展生產又減少環境破壞的效果呢?我們認為首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此原則指導下保護環境,尤其是要遵從旅游不能超過環境容納量這個最基本的生態學原理。
2.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產生
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由來已久,在傳統的農林業生產和社會發展的實踐中都有這一概念的雛形。但是作為一種科學術語,是在1980年發表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WCS)中給予系統闡述的(IUCN, 1980)。這一文件雖然主要是針對自然資源保護提出的,但其涉及的范圍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自然資源的保護,而且把保護與發展看作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并將自然保護置于整個社會發展的框架之下。
世界自然保護大綱改變了過去就保護論保護的做法。明確提出其目的在于把資源保護和發展很好地結合起來。這里所談的發展是指經濟發展,來滿足人類的需要和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這里所指的保護是指人類要合理地利用生物圈(生物居住及賴以生存的地球),既要使目前這一代人得到最大的持續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潛力,以滿足后代的需求和愿望。大綱提出了生物資源保護的三個目標,即(1)維持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2)保持生物遺傳多樣性;(3)保證生態系統和生物物種的持續利用。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于1987年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又稱“布侖特蘭德”報告(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該報告把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始終,在充分考慮目前世界環境狀況的同時,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策略與行動。在這里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與世界自然保護大綱中所提出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可持續發展是滿足當代人需要的同時,不損害人類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報告中提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到:(1)提高經濟增長速度,解決貧困問題;(2)改善增長的質量,改變破壞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問題;(3)千方百計地滿足人們對就業、糧食、能源、住房、水、衛生、保健等的需求;(4)把人口限制在可持續發展的水平;(5)保護和加強資源基礎;(6)技術發展要與環境保護相適應;(7)把環境和發展問題落實到政策、法律和政府決策之中。
總之,可持續發展不否定經濟增長,該概念從一開始就強調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甚至把解決貧困問題放在第一位。在改變以破壞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增長方式的同時,不忘滿足就業、提供糧食和限制人口數量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心愿,傳統的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人類正在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的途徑。我們認為: 犧牲環境求得發展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同時,過分強調保護環境,忽視人民財富增加的發展也不是可持續發展。因為,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如何尋求發展途徑的問題,如何提高經濟增長的問題,以及如何發展經濟不破壞環境的問題。
3.關于可持續發展概念的討論
可持續發展概念提出以后,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響應和迅速發展,無論是學術領域還是政府機構都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研究課題和行動準則(ERP Environment, 1999)。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學者對這個概念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可持續發展更象一個口號,而不是科學概念 (Di Castri,1995),甚至認為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模糊發展 (Oldman, 1995)。本文針對這些情況,做一簡單介紹,以便使我們能夠對這個概念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和更深刻的理解。
為什么可持續發展概念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法國著名生態學家 Di Castri (1998) 認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本身不夠確切也無法應用,原因是概念本身自相矛盾,無法正確地反映長期趨勢和不確定性;在目前地理經濟和開放的信息社會條件下,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應用就更具有隨機性。由于政界、官員、環境專家、商人和企業家的完全不同的動機,使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就變得更具有隨機性和主觀性。他進而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弱點。(1) 人口、資源和環境不是平衡的,人口和資源都是在變化的,容納量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應用,我們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框架去衡量那些不斷變化的空間及其相關要素;(2) 自然資源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事先規定的,淡水、濕地、潮汐等以前被看作非能源的物質現在成了重要的能源;(3)物種、生態系統和資源都是在不斷地進化或者變化,無法把當代的這些資源毫無變化地轉移到我們的后代,即使我們當代人不去干擾,它們也一定要受大自然的選擇而發生變化的;(4 )我們無法通過簡單的推理或演繹目前的趨勢來解釋未來幾代人的需求和未來的資源價值,當代人對電、火車和計算機的需求是我們的祖輩所無法想象的,也可能是我們將來所難以預料的;(5 )可持續發展是無法度量的也是無法計算的,直至目前為止國際上還沒有一個可用來度量可持續發展的計算單位;(6) 考慮系統動態、非線性、開放性、穩定性和適應性變化等方面,從方法論的觀點出發,發展和可持續性這兩個術語是不協調的。
Di Castri (1995) 在《自然與資源》雜志上撰文,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椅子”模型,進一步規范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內涵。他指出可持續發展可以被看成是一把椅子,其四條腿長度相等,強度相同,四條腿中的每一條都相對獨立但又互相依賴,都是可持續發展的成分,如果有哪一條腿比其它短些或長些,就坐不安定,不能可持續發展。這四條腿分別是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結論是只有在經濟、環境、社會和文化四方面都達到相對平衡的發展。然而,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已經達到或將會達到這四方面的完美與平衡。比如,美國的經濟發達和自然環境良好,但社會環境不好,尤其是大城市社會問題更多。法國也是社會問題嚴重,主要表現在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迅速,但環境的惡化和生態破壞很快制約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全球看,經濟發展迅速和導致環境惡化現象十分普遍,而且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達到這四個方面的平衡,或著四個方面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
正由于可持續發展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不同的機構以及不同的學術背景的專家對此進行解釋和評論時,難免帶有各自所從事領域的色彩,有時甚至片面強調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面的重要價值。可持續發展有很多含義,這個思想既簡單又復雜,一方面要保護環境使生物群落免遭干擾,另一方面聽起來又不很實際:沒有一定的破壞我們如何建造橋梁和公路?如何生產足夠的糧食充饑?如何筑堤防洪?如果我們限制投資者所帶有一定破壞性的經濟活動,如何吸引投資開發?他們沒有經濟效益行嗎 (Johnson, 1998)? 事實上,任何一個環境問題的產生都有其顯著的經濟特征,環境污染的出現是人類發展機械和石油等工業的一個副產品,生態破壞是人類發展能源、交通運輸等工業的副產品。如果沒有這些工業的發展也可能不會出現這些環境問題,然而,為減少環境問題而限制人類的經濟發展是消極的、無所作為的觀點,也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繁榮的障礙。所以說環境問題實質上是經濟問題,是人類建設和發展自身文明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旅游是最能夠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經濟活動。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被學術界和公眾所普遍接受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中,并沒有明確表明它是一種即不破壞環境又能發展經濟的模式,只是強調在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保持代際之間的公平性,防止當代人剝奪后代人利用資源的權利。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指出:經濟增長和發展必然要引起物理生態系統的變化,不能永遠保持所有生態系統不受干擾,甲地的森林被破壞了,卻可能在乙地重建, 但一定要有計劃,防止土壤侵蝕和遺傳退化等。總之,可更新資源的利用要在環境容納量的范圍內。UNCED (1992) 協議提出森林資源和林地應該進行合理的經營以滿足當代和后代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精神需求。我們在引用這一概念時必須既全面又準確,以便能夠合理地指導我們的經濟活動,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把我們的經濟搞上去。
在1992年6月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環境與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各國政府達成一項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共識。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個編制和實施《21世紀議程》的國家,這表明中國人民將和全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擔負起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責任。事實上,中國只是用占世界7% 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22% 的人口,其資源、生態和環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同時也為全人類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更值得一提的是,從1998年7月1日起停止對天然林的采伐,全面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以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堅定不移地把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的決心,而不是削弱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中國21世紀議程》所強調的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即從傳統的偏向數量增長的經濟模式轉向強調改善發展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切實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子孫后代發展所需要的資源。
4.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
“生態旅游”是一種主題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賞自然景觀和了解生態現象的同時受到環境教育,同時是能夠達到可持續管理的旅游。生態旅游不僅用來表征對所有觀光自然景物的游覽,而且強調被觀光的對象不受到損害,旅游者受到環境教育和生態文明的啟迪,反映了保護自然的要求和責任。根據牛亞菲(1999)的研究, 生態旅游概念的可分為三種:(1)根據市場和消費行為定義的生態旅游概念。將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旅游方式或旅游產品向市場推銷,向旅游者提供優美的自然和文化環境;(2)根據可持續發展目標定義的旅游概念。把生態旅游看作一種旅游發展模式,將旅游發展與社區發展、環境保護結合起來;(3)根據行為規范定義的生態旅游。強調旅游者和當地居民的行為規范和環境價值觀,旅游活動能使旅游者和當地居民建立良好的環境保護和環境道德觀, 尊重地方文化傳統。
生態旅游這一名詞進入我國僅僅幾年,便如雨后春筍般得到廣泛傳播,尤其是自然保護區依據擁有自然景觀的優勢,更是把生態旅游作為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支柱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歸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也已成為人民大眾休閑的時尚選擇,到自然保護區旅游的人數成上升趨勢,從而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按著Di Castri (1995) 的椅子模型,生態旅游可以滿足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四方面的協調發展。
首先,生態旅游業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旅游是一個人民群眾十分熟悉而又具有悠久歷史的社會活動,它能夠使人們相互了解,增長知識,發展友誼,促進經濟和社會文化交流。就目前各種產業狀況看,生態旅游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當地居民通過開發旅游,就能夠從他們所經營的生態系統之外尋找生存空間,擴大經營領域,融入全社會。能夠開展生態旅游的地區一般都分布在林區、草原或其他偏遠山區,相對來說是比較封閉的系統,因而保留很多原始的、獨特的、珍貴的自然景觀,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發揮這筆財富的效益,為當地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維持社會穩定和提高邊遠山區的擴大開放具有重要作用。生態旅游是非消費性旅游,在旅游者得到滿足,旅游區當地居民提供旅游產品之后,自然景觀和環境條件并未得到破壞,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其次,生態旅游有利于文化和文明水平的提高,以此明顯區別于其他行業。旅游雖然也經營產品,但這是一個更富有文化內涵的產品,旅游者通過觀光不但獲得了產品而且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獲得了有關人與自然的知識。尤其是生態旅游在銷售給游客風光美景的同時,游客也獲得了一種文化和文明教育,這已遠遠超過了簡單的商業行為和買賣關系。普通的企業只能提高顧客的物質文明,優秀的企業在銷售其產品的同時也宣傳企業文化,提高顧客的精神文明,而生態旅游讓游客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在使游客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同時,又推出一個更高層次的文明,即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屬于廣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表現為人們正確對待和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的理性認識、理智行為和道德情操。在世界面臨多種環境問題和倍受生態破壞困擾的今天,我們更需要生態文明,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旅游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生態旅游區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最大課堂;森林、草原、海洋,動物、植物和珊瑚等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最好教材。
再其次,生態旅游可促進環境保護。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策略,我們必須保護好環境,保護好資源,保護好生物多樣性。然而保護是一種人為活動,是人們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實踐,那么如何才能喚起人們的保護動機,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應該培養人們的愛心:包括對大自然的愛、對環境的愛和對生命有機體的愛。那么這種愛心從何而來?我們知道愛父母師長,這是儒家思想的繼承;我們知道愛國愛人民,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結果,前者根深蒂固,后者有聲有色。儒家文化和社會教育對人們熱愛自然感情來說缺乏愛的基礎,必須用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這就是生態旅游。通過生態旅游能激發人們熱愛自然和環境的意識,喚起人們的保護動機。由于生態旅游使人們真正體驗到自然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由此激發人們的愛心,使環境保護成為一種有效的自覺自愿的行動,從而達到主動保護和積極保護的目的。
MecNeely (1996) 認為,生物資源常常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在于剝奪了最接近自然保護區居民對這些資源的經營權,生態旅游和當地居民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完成保護的任務。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的每種形式是獨特的,不管它對人類的價值如何,值得受到尊重。并且來自自然的利益取決于必須的生態過程和生命支持系統的維持,也取決于生命形式的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與生態學原理相一致,物種和生態系統存在的理由可能比簡單地滿足當代消費者的經濟愿望更為重要,當一個基因庫由于當代人為最大限度地滿足個人利益而趨向滅絕時,所有的子孫后代都將為其付出代價。
可持續發展必須反對二種極端傾向:一是片面追求數量增長,忽視效益和環境的做法;另一個是片面強調保護環境而忽視經濟發展的做法。在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狀況問題突出、經濟發展較快的條件下,更要注意后一傾向的發生,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解決當地群眾的貧困問題的話,那么環境和資源也難以有效地得到保護。前文中提及的生態旅游只是林區或自然保護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實例,是否可以開發其它類似的產業?如林區綠色食品業,飼料肥料產業和禮品手工藝品等。可持續發展首先是經濟的發展,沒有經濟的發展也無所謂可持續。總之,發展是硬道理,解決貧困和發展經濟是我們的中心任務,保護也是為了發展,而且是為了讓子孫后代能夠更好地發展。
3. 旅游公司合作協議
第一個階段:框架性協議階段,這一階段一是對企業和當地政府在開發景區中采取的方式進行界定,即是采用合作開發,還是企業獨資開發或者其他方式開發;二是對協議雙方的權、責、利進行一般性界定。基本思路是,在保證旅游資源所有者的權益的前提下,本著雙贏互惠的原則,保證企業作為投資者的一般性權益。
第二個階段:補充合同或子合同階段,如果不成立新的景區開發公司,框架協議雙方繼續深化雙方的權、責、利關系,如資產移交、人員接管、環境保護、宗教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如果成立新的景區開發公司,則存在新公司與原先框架協議雙方權利和義務繼承的問題,須完善一個法律手續,才能繼續深化雙方的權、責、利關系。具體講,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問題:
一、簽訂合同雙方主體資格 合同雙方是否具有簽訂合同的資格,需要加以注意,以免給未來的實際經營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特別是對企業而言,對方可能會讓政府下屬的旅游局,甚至是旅游局下屬的景區管委會或管理公司與其簽訂合同。一般說來,這樣的協議是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的。簽訂合同的對方應該是行使景區旅游資源所有者職權的當地人民政府。而且,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企業一般也不能和政府個別部門簽署合同,因為旅游景區的開發涉及到方方面面,企業不可能只同一個部門打交道,或經常與非合同部門打交道。另外,企業還應當注意與政府方面簽訂的合同是否還需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生效,如果需要,則簽訂合同當時合同其實還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甚至完全可能出現合同不被主管部門批準,導致談判流產的結果。總之,企業應避免出現對合同效力的誤判,杜絕開發前的重大失誤。
二、經營權問題 經營權的取得是企業進行景區投資開發的核心問題。但景區投資開發合同卻往往在這一問題上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吞吞吐吐,含糊其辭。究其原因,其實質就是國家對資源屬國家所有的旅游景區的經營權的讓渡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規定,而各部委的說法又不一致,甚至是互相矛盾,讓企業景區投資開發面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因而借用其他相關詞匯,間接達到經營權的讓渡,實在是不得以而為之舉。實踐中,多采用合作開發的形式來規避經營權讓渡這一敏感性問題。
4. 旅游雙方合作協議書模板
為什么旅行社帶著去旅游最便宜呢?那是因為旅行社一般都是和景點合作的,而且我們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旅游,對路線不熟悉的或者是想讓自己父母去旅游的,一般都會選擇旅行社,選擇旅行社的好處是不用自己規劃路線和時間,省時省力還省心,也不用自己去找景點,直接可以拉到景區門口,而且還有導游對景點的介紹,可以認識很多不同城市的旅客,比較熱鬧有氛圍。弊端就是景點游玩有時間限制,中間會安排購物環節。旅行社每個導游帶隊去景點一般不會少于三十個人,特別是旅游旺季人會更多,屬于團購,團購肯定會比單買的票便宜。就比如你去買衣服,你批發很多件那肯定比你買一件便宜很多,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旅行社也要掙錢的,所以我們在報團的時候,建議去旅游的城市報團,本地報團的話也會轉到旅游地的旅行社那里,旅游城市報團可以省下一筆費用。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5. 旅游雙方合作協議書范本
旅游景點和旅行社簽訂協議,旅行社派團的時候有導游派團單,上面蓋有旅行社印章的,旅游景點接到派團單后登記就是了,費用有的是簽單,有的是現付,那就要看旅行社旅游景點的協議了!水到渠成。 旅行社與旅游景點之間不存在領導和管理關系,是合作關系。旅游景區為了吸引更多游客來參觀游覽,而旅行社的工作就是組織游客外出旅游參觀,旅游景點為了擴大來游覽參觀的人數,可以與旅行社簽訂合同共同合作,為了刺激旅行社多往景區帶團,景區一般采取給旅行社以優惠的價格,使得旅行社和旅游景點都能掙錢
6. 旅游線路合作協議書范本
報旅游團有兩種方式:1、在門店直接報團,2、在旅游網站上報團。
1、在門店上報團:到門店上了解旅游相關信息,門市接人員會根據你的情況給你介紹旅游線路的團期、價格、自費項目、必須消費項目、交通、住宿、用餐標準等情況。一般旅游團分為常規純玩團、購物團、升級純玩團等。常規純玩團和升級純玩團的區別是,常規純玩團說的是不進店,在贈送項目當中也會有購物店類似的景點,比如風情街。常規純玩團會推薦消費比如晚會、烤羊、夜游XX景點(豪華游輪)之類的。以九寨溝為例,參加常規純玩團所贈送的項目有風情街、藏寨、羌寨(這幾項就是購物地點)、藏羌風情晚會、烤羊,住宿預備三星酒店,在旅游的過程中導游會讓客人升級參加更好的晚會、加150-200元看“5D千古情”晚會。升級純玩團(線路名稱也有別的叫法)住宿預備四星酒店、贈送“5D千古情晚會”、烤羊等。在合同上會注明決不進店(進店賠1000元等字樣)。
2、在旅游網站上簽訂合同,在網上你要看清楚網站的快照時間(更新時間越接近越好)、可靠性“公司資質、關于我們、如何付款”等。當你選定線路、商談好價格。網絡客服會給你簽訂一份電子版合同,合同上同樣也會注明旅游的相關事項。要求你大訂金,為了安全起見,你一定要打公司賬號(一般2000千元以內打私人賬號,2000以上打公司賬號)報旅游團一定要做到貨比三家、看清楚合同上所簽訂的內容以及附帶的旅游行程是不是和接待人員所承諾的一致。(網上簽合同,打印一份合同及行程單,在旅游中核對看是不是達到所承諾的一致)
7. 旅游開發合作協議書
以盈利為目的開展經營活動的,應當申請營業執照。
不同的設立類型,如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合伙企業、有限公司等,對所需資金及提交的登記材料的要求不同,請具體描述所要設立企業的類型,也可參看首頁上“網上辦事”欄目下,“辦事指南”中“行政許可事項”欄目的“登記事項”,有各類企業設立的要求。或到所在地工商分局登記部門咨詢。
場地要求: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指擁有相對穩定性及足夠的營業用房。
設施要求:有必要的營業設施。指有傳真機、直線電話、電子計算機等設備。設立國際旅行社還應包括業務用汽車等。
人員要求:有經過培訓并持有省以上旅游行政部門頒發的《旅行社經理任職資格證書》的總經理或副總經理一名;持有《旅行社經理任職資格證書》的部門經理或業務人員,其中設立國際旅行社的,有部門經理或業務主管3名,設立國內旅行社的,有部門經理或業務主管1人;設立國際旅行社的,有取得會計師以上職稱的專職財會人員;設立國內旅行社的,有取得助理會計師以上職稱的專職會計人員。
資金要求:有符合《旅行社條例》規定的注冊資本金和質量保證金。其中,國際社不得少于150萬元,經營入境旅游業務的,應交納60萬元質量保證金,經營出境旅游業務的,應交納60萬元質量保證金;國內旅行社注冊資本金不得少于30萬元,并交納10萬元質量保證金。
文件要求:1、申請書。其內容包括申請設立旅行社的類別、中英文名稱和設立地;企業形式、投資者、投資額和出資方式;申請人、受理申請部門的全稱、申請報告名稱和呈報申請的時間。
2、設立旅行社可行性研究報告。其內容包括,設立旅行社的市場條件、資金條件、人員條件等。
3、旅行社章程。
4、旅行社經理、副經理履歷表和國家規定的任職資格證書。
5、開戶銀行出具的資金信用證明。注冊會計師及其會計事務所或審計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
6、經營場地證明(房產證明或租房協議)。
7、經營設備情況證明。
上述條件全部具備以后,就可以將申請開辦旅行社的全部資料送到本地的市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 經過審查后,再上報到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如果通過審查,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向經審核批準的申請人頒發《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申請人可以在60個工作日內,持批準設立文件和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然后再憑許可證、營業執照副本到質監局辦理企業編碼,到稅務局辦理稅務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