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散曲包括什么,元代的散曲包括什么詩?
網友提問:
元代的散曲包括什么
優質回答:
元代的散曲包括什么?下面是小城生活網的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元代的散曲包括什么1
元散曲 散曲釋名
一、 元代人稱為樂府或今樂府。
二、 散曲之名最早見于文獻,是明代朱有墩《誠齋樂府》,此書所說的散曲專指小令,不包括套數。
三、 明代中葉以后,散曲的范圍逐漸擴大,把套數也包括進來。
四、 20世紀以來的學者的論文,把小令、套數都看作散曲。散曲作為文體概念做終被確定下來。
散曲的產生與發展
一、 散曲的產生
1、 發源于金詞
根據學者研究散曲產生于金元之際,產生于民歌俚謠。
金代的詞已經出現曲的特點,傾向俚俗、率直、詼諧、淺白。金詞對大量北方俚歌俗調的吸收,金詞中的許多詞牌實際上已經是亦詞亦曲,很多詞在文學風格上已經接近后代的曲。
2、 散曲輸入文壇成為散曲文學的主要途徑。
金末元初文人沒有科舉取仕這條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會思潮的影響,他們出入秦樓楚館,而大量名妓會制樂府、唱曲,她們將民間的歌曲大量修改、傳唱。文人與她們詩酒相樂、絲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導致民歌時調與文人創作的結合。
3、 樂曲的變化。
宋金之際,北方少數民族相繼入主中原,他們帶來的胡曲番樂與漢族地區原有的音樂相結合,孕育出一種新的樂曲。散曲便應運而生。
散曲的體制
一、 小令
又稱“葉兒”,是散曲體制的基本單位。其名稱源于唐代的酒令。單片只曲,調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除了單片只曲,還有一種聯章體,又稱重頭小令,由同題同調的數支小令組成,最多可達百支,用以合詠一事或分詠數事。如關漢卿《雙調?6?1大德歌》。
二、套數
又稱套曲、散套、大令,是從宋大曲、宋曲諸宮調發展而來的。體制特點有三。
1、 是由同一宮調的若干首曲牌連綴而成。
2、 各曲同押一韻。
3、通常在結尾部分還有[尾聲]
三、帶過曲
由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組成。
散曲的審美特征
一、 有別于宋詞的酸酪之趣
1、 格律自由
2、 語言俚俗、靈動自由。
3、 抒情直切、酣暢淋漓。
4、 內在沖突、對抗而非和諧。
二、化丑為美的傾向。
有兩層含義,一是將傳統觀念中視為丑的東西作為藝術的表現對象;二是打破傳統藝術的典范格局,以一種對立的形態構成新的藝術風格。
以其獨特的審美特征而獨秀文壇,以其不同于唐詩宋詞的美學風采而成為中國外呢學寶庫中別具一格的體裁,它淋漓酣暢、潑辣直白、詼諧風趣、熱烈尖銳、富于動感,以俗破雅,以俗成趣,語言自由活潑,充滿活力。描繪和書寫的對象不限美丑雅俗,表現力豐富寬廣,備受文人青睞,成為元代文學成績最高的體裁之一。
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兩種。
元代的散曲包括什么2
小令是詞調體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詞。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內的短詞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等,但詞中稱“令”的,并非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即有百字之多。小令有齊句,也有長短句。小令多為六、七字句,單句字多,而通篇句少,顯然是急唱急轉,樂聲急促,與多為四五字句的、輕挑慢攏的慢詞迥然不同。
套曲是戲曲音樂名詞,是樂曲結構名,若干樂曲成套的組合。在我國傳統音樂中,套曲是大型曲式的主要形式。傳統套曲的顯著特點,是遵循節拍,速度上的散—慢—中—快—散套曲,構成漸層發展的結構模式。
元代的散曲包括什么3
它可分為兩類,清曲和樂府。
在元代登壇樹幟、獨領風騷的文學樣式是元曲。而人們通常所說的元曲,包括劇曲與散曲。劇曲指的是雜劇的曲辭,它是戲劇這一在舞臺表演的綜合藝術的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散曲則是韻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員,是繼詩、詞之后興起的新詩體。
在元代文壇上,它與傳統的詩、詞樣式分庭抗爭,代表了元代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元代散曲作家約200余人,作品4300多首,其中小令3850余首,套曲450余套。由于正統的文學觀念不重視散曲,很少有人搜集編次成冊,散佚的作品當不在少數。
后期散曲作家的活動中心,逐漸移至杭州一帶。隨著散曲的繁盛和發展,這一時期的作家隊伍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一批專攻散曲,或主要精力、主要成就在于散曲創作的作家,如張可久、喬吉、貫云石、徐再思等人。
他們對于散曲的體制和規律勤于探究,寫出不少好作品,豐富了散曲園地。后期創作在數量上比前期更多。從發展趨勢來看,雖然繼承和發揚前期散曲通俗直白、生動活潑的特色,出現了象睢景臣《高祖還鄉》及劉時中《上高監司》等難得的、有特色的作品,但是總的創作傾向,卻是趨于雅正典麗,逐漸失去前期的生命力。
下一篇: 哈薩圣地門票,哈薩圣地門票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