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旅游開發,酒文化與民俗文化旅游
1. 酒文化與民俗文化旅游
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
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字。
酒德兩字,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于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
“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禁止民眾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并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都是德行。
2. 酒文化與民俗融合發展
江陵,又名荊州城,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具有獨特的早酒文化。
荊州大約是全國為數不多有喝早酒習慣的地方 也或許是唯一的 。二兩早餐店泡了枸杞的散裝白酒,加上一小缽牛肉牛雜,有興趣的也會加些三鮮澆頭,這便是早酒了 。
早酒已成為荊州的一種民俗文化,也是朋友相見的一種禮儀方式。
聚會也好,可以略事小酌,愜意萬分;獨飲也罷,可以一言不發喝悶酒;也可以盡興大飲,旁無他桌地喝得痛痛快快熱熱鬧鬧;冬日里火鍋蒸騰,酒辣菜燙,喝得暖人暖心。
3. 中國酒俗文化
中國的飲酒文化。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分布各地的眾多民族,醞釀了豐富多姿的民間酒俗。一般在中國酒迷心中根深蒂固的無疑是茅臺。白酒天下宴就不錯。
4. 酒文化的傳承
酒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自從酒出現之后,作為一種物質文化,酒的形態多種多樣,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史同步,而酒又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它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文學藝術乃至人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在這個意義上講,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
5. 酒文化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包羅萬象:酒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服裝文化、戲劇文化等等
6. 酒文化與民俗文化旅游的區別
1、含義不同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文化常識是指古代稱謂習慣、歷法、節氣、職官定位、地理、禮儀、古代音律、科舉制度、宗法等文化內容的統稱。如歷法中細分為紀年法、紀月法、紀日法、紀時法。文學常識體裁分類:詩歌、小說、散文、戲曲,小說分類:筆記、傳奇、平話、章回,散文分類敘事、游記、說理、抒情。文化常識包括習慣、歷法、節氣、職官定位、地理、禮儀、古代音律等。擴展資料:文學常識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7. 酒文化地區
四川,其次安徽。白酒有東不入皖,西不入川的說法。
8. 酒文化與旅游發展
在休閑旅游時代,老景區面臨著巨大的發展瓶頸,因為它們是從觀光旅游時代過渡而來,特色文化與主題、產品、業態、功能等,可能都要進行升級。
目前,A級景區新標準仍在修訂中,從間或流露出來的信息看,可能要增加特色文化、綜合服務項的比重,強調景區文化性與產品多樣性,正所謂特色文化、綜合服務,強化的是主題文化、產品和業態。這是市場所需,在深層次上,更體現了旅游區的主題化、特色化、休閑化和市場化發展要求。對于旅游區,文化的凸顯、詮釋與演繹是發展的命脈,旅游產品的特色化和業態豐富性,則是旅游體驗性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以我來看,無論是旅游景點、景區、旅游區、旅游度假區,還是一個旅游目的地或全域旅游示范區,都要具備三大核心吸引力,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依托,相互彰顯,共同強化了一個旅游景區的特色、品牌、主題和形象。
一、景區的核心和賣點在哪里
1、景觀核心吸引力
這是古代旅行的傳續,是過去觀光旅游的核心,也是當下和未來休閑旅游永遠不可替代的吸引物之一,即使在一個以業態核心吸引力為主的古城、古鎮、古村,也是如此。
2、文化核心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這句話不要再質疑了,文化和旅游都已經成立了——我們已經為此奔走呼號了多少年?現在無論是市場還是管理部門都已認定了這個內在規律。
文化是旅游景觀的主題來源,是旅游商品的依托,是旅游活動的表達意象,是旅游演藝的發掘點和凝聚點,甚至是功能布局的劃分依據,更不用說旅游標識和形象定位了。總之,沒有文化,當下精神層面的休閑、度假、康養、婚戀、祈福等一些列旅游產品就沒有了實際意義。
3、業態核心吸引力
在休閑旅游時代,業態有時已經上升到最突出的層面,如袁家村等古村、古鎮,但所謂業態必須蘊含著文化,也就是說,吃的、住的、玩的都是文化;至于景觀,古村古鎮本身就是,當然,還需要一些標志性景觀、主題性景觀。
二、我們是否有點尷尬與困惑
我們不妨審視一下所見到的景區,是否具備了以上三個核心吸引力?我們的標志性建筑是否兼具了景觀性、文化性、功能性?最終由“三性”而強化了景區的主題性?其判斷標準是:在各媒體上一搜某某景區,呈現的是核心景觀的圖片,引人注意,形成震撼,具有特色,容易辨識;而大家一看到這個核心景觀,就聯想起某某景區,如果做到這一點,起碼具備了景區之所以成為景區的基本理由,當然,要成為真正有影響力、吸引力的景區,我們還需要做很多。
毫不客氣地講,我們的老景區都面臨著提升,即使新創建的景區,有些從一開始就沒有確定其精準的市場定位、主題定位、產品定位等一系列問題。這種提升,首先是文化主題,這個主題未必是資源決定的,更不是資源的堆砌和聚集,但一定與資源有關。這個主題是在市場基礎上、由市場倒推,結合資源和文化而創意設計的產品,并在諸多產品基礎上形成的諸多業態,而不是相反。
上一篇: 去日本的旅游社,攜程日本旅游
下一篇: 描寫旅游景點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