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好玩嗎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是唐代的雕鑿藝術精品之一,那么樂山大佛好玩嗎,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樂山大佛好玩嗎 古人云:“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州之勝曰凌云”。樂山大佛景區位于樂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景區依山傍水,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巨形臥佛等組成,集聚了樂山山水人文景觀的精華,屬峨眉山國家級風景區范圍,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游勝地。
凌云山緊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依山開鑿大佛一座,為當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依岷江東岸凌云山棲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時稱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為古彌勒佛的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 被近代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匯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開鑿的凌云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通道–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層樓閣覆蓋(一說九層或十三層),時稱“大佛閣”、“大像閣”;宋時稱“凌云閣”、“天寧閣”;元代稱“寶鴻閣”;明代俗稱“佛棚”、清代俗稱“佛亭”,最終廢毀……至今,仍舊可以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看到多處孔穴和屋檐痕跡,專家證實,這些正是歷代建造或維修樓閣時,安置梁柱和屋檐的地方。而今,梁柱和屋檐早已不見蹤影,而雄偉的.大佛仍巍然屹立著。
大佛兩側的巖石是紅砂巖,樂山的紅沙巖是一種質地疏松,容易風化的巖石,比花崗巖軟,是很好的適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蝕、風化,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巖石上雕刻而成的。樂山大佛在近一千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自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大佛更是飽受自然風雨侵蝕和人為的破壞,以致佛身千瘡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撥專款對佛像做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維修,1982年2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前后,政府又撥款對大佛進行了一次有史以來的全面“體檢”,同時增加了一些配套設施及服務設施。1996年12月,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專家桑塞爾博士?席爾瓦教授實地考察時,贊譽“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羅河的帝王谷媲美”。
近年,發現了以烏尤山、凌云山、龜城山構成的樂山巨形睡佛景觀,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臥于三江之上,臥佛直線長1300多米。巨型臥佛的發現,為大佛景區更添魅力。
大佛景區還有青衣別島――烏尤寺、佛教雕刻藝術薈萃――東方佛都、宋元古戰場――三龜九頂城、中國最早的佛像之一――結跏趺坐佛。此外,這里還有著名的歷史文化景觀和景點:秦時離堆;漢時爾雅臺、麻浩崖墓;唐時海師洞、靈寶塔、凌云古剎、九曲棧道;宋時東坡樓;元時千峰洞;明時注易洞;當代沫若堂、碑林、龍湫虎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