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社會經濟調查,旅游業市場調查
1. 旅游業市場調查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劉佳)日前,文旅部發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國旅行社國內旅游組織3183.26萬人次、8239.40萬人天;接待3727.97萬人次、8236.33萬人天。萊垍頭條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第二季度全國旅行社總數為41779家,共有31604家旅行社通過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審核。全國26個地區審核完成率超過90%,其中天津、河北、遼寧、安徽、江西、湖南、貴州的審核完成率達到100%。條萊垍頭
2. 旅游業市場調查的意義和必要性
日前,《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加快形成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意見》指出,鄉村旅游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到2024年,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富農惠農作用更加凸顯,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類型多樣、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 《意見》明確了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五項措施,包括加強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引領,優化鄉村旅游區域整體布局,促進鄉村旅游區域協同發展;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改善鄉村旅游環境,推動建立鄉村旅游咨詢服務體系,促進鄉村旅游便利化,推動鄉村旅游智慧化;豐富文化內涵,提升產品品質,提高鄉村旅游服務管理水平;創建旅游品牌,加大市場營銷,培育構建鄉村旅游品牌體系,創新鄉村旅游營銷模式;注重農民受益,助力脫貧攻堅,探索推廣發展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意見》提出,推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強化要素保障,包括完善財政投入機制,按規定統籌的相關涉農資金可以用于培育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強用地保障,鼓勵各地按照相關規定,盤活農村閑置建設用地資源,在充分保障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的前提下,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農房,支持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再利用、荒灘等未利用土地開發鄉村旅游;加強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信貸支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將鄉村旅游納入各級鄉村振興干部培訓計劃,加強對縣、鄉鎮黨政領導發展鄉村旅游的專題培訓。 鄉村旅游是我國旅游消費的重點領域,調查顯示,2024年我國鄉村旅游達25億人次,相當于人均出游1.8次;旅游消費超1.4萬億元,同比增長27%;北京勇先創景規劃設計院夏家勇院長認為,2024年,國家將繼續通過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進一步完善鄉村旅游環境整治工作;國家將繼續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規劃幫扶、金融支持、電商扶貧營銷、人才培訓、回鄉創業鼓勵等方面,創建、培育、發展鄉村旅游特色品牌,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打造鄉村旅游新高地,實現鄉村振興。
3. 旅游業市場調查內容
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需要規劃的內容有哪些?你的問題比較宏觀,而且需要的專業知識很多,我從自己發布這個旅游領域的看法,提出自己一些淺顯的見解供你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一、旅游總體規劃的內容
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牽涉到經濟發展、旅游發展、社會經濟發展、民生福祉等多項領域,從旅游的角度,分為以下主要規劃內容——
1、旅游景區、古建筑物、世界遺產地名錄、人文場所、網紅打卡地、道觀、寺廟、尼姑庵、公園濕地、地質博物館。
2、旅行社規劃。旅行社數量、旅行社從業人員數量、旅行社誠信建設、旅行社等級。
3、旅游線路規劃。重要旅游線路、通往景區道路建設、旅游高峰期的交通疏解。
4、旅游配套設備設施、場地場所規劃。
5、旅游手機APP、互聯網旅游發展規劃。旅游訂票軟件、旅游美食軟件、影院劇院線上展示等。
6、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深造、專業技能提升規劃。
7、旅游媒體傳播規劃。國家級、省級、市級旅游傳播媒體、旅游傳播的內容、旅游傳播的模式、旅游傳播的效果分析。
8、旅游酒店建設規劃。計劃引進多少星級酒店、搭配世界還是國內的知名酒店品牌、引進計劃、投資周期、投資回報率。
9、旅游景區攤點、臨時攤位規劃。
10、當地特色產品、民族工藝品、非遺傳承人產品規劃。
11、旅游演出。每年定期舉辦多少場次的旅游演出、聘請的明星和知名人士數量、旅游地點的設計。
12、旅游品牌規劃。如云南省的大理市,其旅游品牌就是風、花、雪、月四個知名的品牌。昆明市的旅游品牌就是“春城”。西雙版納的旅游品牌就是熱帶雨林、大象、孔雀、避寒圣地。
13、旅游票務規劃。分為季節吸引某個地區的游客,機票打折、酒店打折、門票打折的措施和方法。
15、旅游誠信建設的規劃。含不強制消費、不高價消費、不滯留游客、不“轉讓”游客。旅行社的星際評定、黑名單評定、景區內餐館服務文明等級的評定。
16、旅游服務規劃。每年評定文明旅游服務從業者、文明遵章守紀旅游大巴車、文明i旅游線路、旅游服務之星、酒店服務等級評定等。
二、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的前瞻性
1、市場飽和度的前瞻性。需要考慮到5-10年的景區游客量,也可以說是兩個五年規劃。游客的數量決定了一個城市旅游業發展的前景,做5-10年的景區游客量規劃,便于細化旅游線路、旅游配套設施、旅游產品開發。
2、景區建設的前瞻性。一個城市旅游業的發展,首先根據城市的已知旅游景點、旅游線路、旅游空間進行規劃。景區的規劃首先考慮到容納游客的數量,其次考慮景區內配套哪些游樂設施、旅游體驗設施、旅游交通設施。比如一個城市的游客接待量為10萬人,未來可能就會按照20萬,30萬的數量增長,現有的旅游景區和景點、線路是否已經滿足了目前的需求,如果不滿足,則需要利用一個城市的地質地貌、自然遺產、文化場館等進行擴容工作,方能滿足未來的需要。
三、旅游業發展規劃的科學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違背科學發展的規律,在進行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其科學性。
1、景區建設的科學性。包括人文關懷、殘障人士盲道建設、衛生間、餐飲搭配的科學性。
2、不盲目跟風的科學性。一個城市的旅游業規劃,總體發展布局,應該根據城市的特點來進行,不盲目跟風,不重復建設,不大拆大建,就需要在規劃階段就進行科學論證,充分調研,合理設計。
3、配套設施的科學性。旅游業的總體規劃發展,要從游客的需求出發,搭配不同的酒店類型,檔次高低不一的住宿條件,令郎滿目的商品展示,盡興游玩的附屬設施搭配。
【原創首發】
我是張長國,黔人,老兵,物業從業者。張長國聊旅游,風光、人文、山水、民族、美食,用我的經驗,帶給你非同尋常的旅游體驗!
#旅游##我的旅行日記##悟空問答##2024生機大會##四海為家#@頭條旅游@悟空問答
4. 旅游業市場調查問卷
一般來說游客的統計方法主要為抽樣調查
工作流程:
1、各市旅游局和統計局確定統計樣本點和調查時間
2、在商定的時間段內,各市旅游局和統計局開展國內旅游抽樣調查工作具體工作流程組成若干國內旅游抽樣調查小組有各調查小組采用相應的抽樣方法及原則調查問卷各調查小組收回調查問卷,整理并統計
3、通過統計數據,推算各市接待國內旅游人數,各市把調查問卷上交,省統計局推算各省國內旅游人數
中國旅游統計的主要問題是:
1、抽樣問卷調查總體分為旅游住宿單位接待的過夜旅游者、景區的一日游游客和在親友家過夜的旅游者。
2、調查時間:一般為3月5月8月10月;“春節”“十一”兩個黃金周按季度調查的要求進行專門調查。
3、旅游統計自身的困難。一方面是統計視角下的“旅游”引起的固有困難,另一方面局限條件約束引起的調查方法也造成了旅游統計的困難,在調查統計時,很多不同的方法本身容易造成誤差。
4、各部門對統計工作的認識普遍存在誤區。目前,大家對統計工作的認識是把它作為事后反映成果的手段,這只看到了統計工作的一個方面,卻忽視了統計工作另外一個重要的功能——調查研究功能。
5、統計制度的科學性不高。目前的統計制度,統計范圍狹窄,遺漏對象較多。隨著旅游市場日趨成熟,旅游產品日趨豐富,工業旅游、農業旅游、自助旅游、康體休閑旅游、探險旅游等新興旅游產品蓬勃發展,這些旅游產品均無法納入現行的統計制度,使得旅游新產品、新項目的開發對旅游業的拉動無法反映出來。目前旅游收入的測算方法只對接待旅游者的花費進行統計測算,而對本地市民出境、出省游的出游前消費對本地經濟的拉動,回來后的膠卷沖洗費用等,現行統計方法均沒有納入其中。
旅游游客人數統計方法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游客人數統計的研究可以應用到了景區當中,這不僅減少了人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統計的數據更加具有科學性。
統計的方式就是在景區的各個入口安裝游客人數統計設備,他能智能的統計游客進出的數量,同時在數據庫生成人數報表,更加直觀。
可根據客戶要求定制預警等級,實時掌握景區內游客數量并及時向游客推送信息,避免造成因旺季、節假日游客過多而引起等待、擁堵、踩踏。
通過最繁忙時段的客流量分析,合理分散人流及分配工作人員。
采用旅游游客人數統計最能科學、直觀地看到旅游業發展的實際狀況,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并且統計數據準確及時,為景區工作人員
5. 旅游業市場需求調查
旅游業逐步恢復,旅游企業生產經營向好,旅游業投資保持恢復勢頭。
(1)旅游企業預期繼續改善。旅游業有望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但是,國內疫情防控壓力猶存,接觸性、聚集性旅游消費恢復相對滯后,旅游業恢復不平衡、基礎不牢固問題仍較明顯。
(2)旅游新業態加速演進。線上化、數字化加速向更多旅游業場景延伸。旅游大數據平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云旅游平臺、線上數字化體驗、沉浸式旅游場景等加速發展。
(3)“七普”數據釋放積極因素。我國有14億人口,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人口流動集聚的趨勢更加明顯,人口數量紅利在向人口質量紅利轉換,作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具有巨大發展潛力。
(4)“一老一小”成為市場熱點。我國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在生育政策潛力充分釋放的同時,老齡化已成為我國的長期基本國情。研學旅行、親子旅游、老年旅游、康養旅居等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5)幸福產業與旅游深度融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品質化、便利化、定制化需求不斷提升,旅游與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
(6)碳中和催生綠色旅游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帶來旅游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發展轉型,將促進生態旅游、綠色旅游、低碳旅游等發展。
6. 旅游業市場調查報告
調查貴州旅游產業的目的是首先旅游業作為貴州特色優勢產業和第三產業重點來培育和發展的,在各地各部門和全省旅游行業共同努力下,貴州省旅游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旅游業取得長足發展,“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建設開局良好,旅游業將成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奇兵”。
7. 旅游業市場調查研究
對生態旅游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3S技術作了簡單的的介紹,主要論述3S技術在生態旅游中的應用,包括“3S”在資源調查與產品開發環節的應用,“3S”與生態旅游的環境規劃,3S在產品促銷環節的應用,3S與生態旅游的信息管理與服務等方面。
借助于“3S”技術的優勢,可以大大減輕生態旅游開發和管理過程中的工作強度,為產品.的開發、營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從而增加開發和管理的科學性。
“3S” 技術必將在生態旅游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8. 旅游業市場調查分析
首先了解山西這個城市。一方面說,古代祖先筑城興市除了發展城市的政權職能外,客觀上對城鄉人民發展商品交換,
保護城內工商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使了城市人口群落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了生產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會分工的發展。
這不僅為城市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也為城市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城市逐步成為政治中心、
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成為先進生產力和文化的搖籃和載體。
人文歷史文化古跡,山西是美麗的城市所以才回去開發旅游資源因為有它的優勢,這里應該有當地的傳說或故事吧 用這點都可以吸引人群。
以此成為令人想往的地方。人類的智慧、文化和歷史就在城市打下了一連串的印記,并隨著時光的流逝,
遺留至今,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寶貴遺產。這不僅具有考古的文物價值,而且,成為我們追尋祖先足跡的
極珍貴的人文旅游資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開發旅游資源,是城市的孿生兄弟。
合理地開發利用城市旅游資源,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更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山西旅游資源區域開發初探
山西旅游資源區域開發初探(引用)
一、山西旅游資源特點
(一) 自然旅游資源基礎雄厚,但空間組合性較差。
山西自然風光秀麗,主要以名山、瀑布、泉水,野生動物資源等自然景觀為主體構架,充分體現我國北方“粗獷、雄厚”的風光特色 。已開發的名山有五谷山、恒山、蘆芽山、靈空山、綿山、歷山、老頂山、靈帝山、卦山、天龍山、五老峰等。另外還有大同火山群,集中了第三紀和第四紀的火山近30余座火山,保存完整,是進行科學考察的理想場所。天然水景資源以規模壯觀的大河、流泉、飛瀑最為突出,著名的有黃河、汾河、桑干河,壺口、娘子關瀑布及湯頭溫泉,奇村、頓村溫泉,夏縣溫泉等,位于運城盆地的運城鹽地,不僅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湖泊旅游勝地。另外,山西境內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自然保護區和龐泉溝自然保護區,有省級自然保護區——蟒河自然保護區和蘆芽山自然保護區,這些自然保護區既可作為生態系統研究基地和豐富多彩的生物物種博物館,又可作為一項不可多得的未經人工雕琢的自然旅游資源。
但是,從空間分布來看,山西眾多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中有近三分之二位于遠離城鎮,資源之間組合性差,很少有比較集中的景點群出現,加之交通不便、山區經濟比較落后,從而使旅游景點吸引力降低,生命周期得不到延長,不僅給資源開發增加難度,而且也不利于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形成了目前雖然旅游資源豐富,卻很多是“養在閨中人未識”的局面。
(二)人文旅游資源以文物古跡宗教建筑為主,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資源上相似性大,吸引力相對較弱。
山西省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省”,全國保存完好的地面古建筑屬唐宋以前的,山西省就占70%以上,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國家保護級文物名列全國第3位。省級重點保護古跡300余處,縣級保護的歷史文物達2000余處,因而有“中國地上歷史博物館”之稱,大部分文物古跡,壁畫建筑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山西還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者區。目前,有國家級及省級保護的革命紀念地16處,大部分已開發瞻仰、憑吊和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構成山西省一項特殊的旅游資源。
一個地方的民俗風情是不斷發展的傳承文化,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山西有許多民俗風情獨具特色,如寒食節、添倉節、油糕節等民間節日;剪紙、面塑、皮影戲,身歌劇、民歌、地方戲曲、社火、燈展、廟會及豐富的地方特產,匯聚為山西民俗風情的海洋,目前,全省已建成了村、喬家大院、河邊村等三處民俗博物館,分別反映了全省南、中、北三個地區不同的民俗特色。
從總體評價,山西省人文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是相對較弱的,主要原因是:(1)山西缺乏象北京故宮、長城和西安秦傭那樣資源壟斷性高,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的古跡名勝。(2)全省人文旅游資源相似性大,宗教特色顯著。全省僅寺廟、殿堂、道觀就有3000處之多,這種狀況不利于旅游活動層次的提高。(3)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但分布相對分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資源的吸引力。
(三)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配合較好。
由于自然條件的特色和歷史的原因,山西的自然旅游資源常常成為人文旅游資源的背景,兩者在特定的環境中,緊密結合成統一的整體,使旅游地形成一種綜合的組合形式,游客可以通過一景、一地的旅行和游覽,既飽覽了大自然的美妙風景,同時又能達到考察研究、論古探奇、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壺口瀑布、北武當山和五老峰中,除壹口瀑布外,其余四個皆是在優美的自然風景中點綴有宗教建筑、文物古跡和人文景觀,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資源的價值和旅游活動的效益,豐富了旅游項目的內涵,是山西旅游資源開發非常有利的一面。
二、 山西旅游客源市場分析
(一) 從國際、國內旅游發展看山西旅游客源市場
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旅游市場呈現出觀光型向度假、休閑及康體等專項旅游轉變的趨勢。這種趨勢對我國旅游業發展提出了挑戰,對山西的國際旅游業更為不利。山西旅游資源以自然風光和文物古跡等觀光旅游資源為主,而為滿足各種特殊旅游活動如度假、休閑、娛樂、購物、尋奇、探險等專門層次需要的旅游資源較為缺乏,因而跟不上國際旅游需求的變化趨勢。雖然近年來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有關部門著手開發了幾個旅游度假區,但是從國際旅游度假區的建設需求和應具備的區位條件來看,山西在短期內不可能建成有國際意義的旅游度假區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游蓬勃發展,外出觀光旅游已成為居民消費熱點之一,對于居民收入較高的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的居民更是如此。1996年,國內旅游區人數已達6.4億人次,旅游業總產值達1600億元,而且國內旅游業已超出國際旅游業產值。據國家旅游局預測,到2000年,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9.5-10.3億人次。這一龐大的市場需求將成為山西旅游發展的有力拉動力。一方面,山西有著緊靠東部沿海地區的優越區位,“近水樓臺可以先得月”;另一方面,我國國內旅游業處于以觀光型為主的發展初期,也就是說,現階段居民出行旅游的目的地一般為優美的自然風景區和文物古跡旅游地,這對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融合一體為資源特色的山西旅游業發展而言,無疑是一種機遇。
(二)從旅游客源市場看山西旅游業的地位
首先,山西國際旅游在全國處于落后位置。自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國際旅游人數(包括外國人、華僑、臺灣同胞、香港同胞)總的來說呈遞增趨勢(表1)。從1980年到1996年16年間,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70.66萬人次,年平均增長率為12%,旅游外匯收入年增長率為20.4%,旅游業作為一項創匯產業在全省的外貿體系中已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從全國國際旅游發展狀況來看,山西國際旅游業處于比較落后的位置。在全國30個省、直轄市(不含重慶)、自治區(除臺灣)中,從1986年到1996年,山西省國際旅游人數及旅游創匯比一直在第24-28位間徘徊,即使是在較大增長的1996年,亦僅位次第26位,僅多于寧夏、青海、西藏、江西等省。其次,國際游客入境平均停留時數短,消費水平較低。1988年國際游客在晉停留天數為每人次1.43天,人均購物消費26元(人民幣外匯券)。1996年增加到2.8天,但人均日消費仍低于同周邊的河南、陜西等省。旅游商品銷售額低,是影響山西省旅游外匯收入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山西國內旅游的市場前景看好。相對于國際旅游市場來說,山西國內旅游市場比較活躍,而且一直呈穩定增長趨勢(表2)。1985年國內旅游人數不足400萬人次,1996年增加到1318萬人次,回籠貨幣相當于1985年的20多倍,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和30%,而且國內旅游人數及回籠貨幣數額超過新疆、江西、吉林等省,與福建、黑龍江等省接近,這說明相對于國際旅游業來說,山西國內旅游業在全國還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三、山西旅游資源區域開發及問題
(一)山西旅游資源區域開發條件
從山西旅游資源吸引范圍分析,由于山西旅游資源屬于國際吸引向性的國際級和國家級資源較少,目前只有五臺山、壹口瀑布、大同云崗石崖、解州關帝廟、恒山、應縣木塔等景區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而這些資源中又缺乏象北京故宮、長城、西安泰傭、廣西桂林等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景點。一些潛力大的旅游資源仍處于待開發狀態,短期內也難以吸引大量的國際游客。相對來說,山西旅游資源中具有國內和省內吸引向性的旅游點服務,尤其是晉祠-天龍山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歷山自然保護區、黃崖洞風景區、管涔山風景區、靈寶山風景區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觀組合較好的景點,雖然目前還難以吸引大量的國際游客,但卻能引起國內及省內大中城市旅游者的興趣,發展國內旅游潛力很大。
從旅游區位條件來看,山西省地處中部地帶,位于京津、西安、中原(洛陽、鄭州、開封)三大旅游熱點之間,這對山西旅游開發即是優勢也是劣勢。首先,由于缺乏便捷的國際交通口岸,加之距主要客源國較遠,從入境海外游客的旅游空間行為看成為劣勢。1995年海外旅游者抽樣調查的資料表明,在來華旅游者中,只游覽1-3座城市的旅游者占74.2%。就華北地區,京津、西安及中原地區是國際旅游的熱點,1996年這幾個地區的海外旅游人數為北京218萬人次,陜西51.04萬人次,河南24.2萬人次,而山西只有9.6 萬人次。由于缺乏與這三大旅游區競爭的高壟斷性旅游資源,山西只能定位在上述旅游區的分流區層次上,而分流區的市場是較小且不穩定的。這種狀況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估計不會有較大轉變。另一方面,旅游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發達的國際旅游離不開發達的經濟水平及外向性經濟的推動。而山西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薄弱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單一畸重的產業結構,以及山西“煤炭大省”對旅游資源的形象及游客心理的影響,也成為山西發展國際旅游業的限制因素。
其次,對于國內旅游客源來說,由于國內旅游的主體是大中城市居民,山西周圍有京津、西安、鄭州、石家莊、濟南等大城市及城市化進程較快的山東和河南省,有可觀的市場潛力。隨著太舊高速公路的開通,風陵渡,太陽渡黃河公路大橋的建筑及侯西、侯月鐵路線的正式通車,山西與京津、冀、陜、豫的交通狀況有了顯著改善。目前,太原到原平的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形成從京津冀到山西東部的旅游環形線路,京津冀地區的旅游者利用雙休日到山西旅游已成為可能。所以,著力開拓周邊地區客源市場,是山西近期內的主要目標。與南方旅游資源相比,山西旅游資源有著南方所不具備的雄深、粗獷的奇險的特色,而且眾多的山水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都是消夏避署、回歸自然的好去處,這些都可作為山西開拓東南沿海地區和南方旅游市場的有利條件。
(二)旅游資源區域開發存在的問題
首先,地方旅游資源開發存在較大盲目性,旅游項目建設缺乏統一的指導和準則。近年來,地方政府和群眾集資開發的旅游項目逐漸增多,說明旅游業“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多、風險小”的行業特點已引起地方政府及群眾的興趣。但是,由于缺乏對旅游市場需求特點的科學分析和了解,地方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項目建設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有些項目近距離重復,質量品位低,不適應市場需要。例如前一段時期在全國興起的“人造景觀熱”影響到山西各地,很多地方的人造景觀在內容、形式及制作上都顯得粗糙、混亂,經不起推敲,令游人觀一而三,游興索然無味。這樣的景點也許暫時能取得一些效益,但其內在的特性決定了其生命周期短,因而不會維持很久,造成資金資源的浪費。另外,由于很多人造景觀往往附著于原有的自然或人文旅游資源之中,破壞了原有資源的特色和形象。因此,山西旅游部門急需理順管理渠道,對全省各地的旅游資源開發進行統一規劃指導及全面的可行性研究,真正從長遠著眼,運用可持續發展及永續利用的觀點和系統的觀點進行旅游資源的區域開發。
其次,在旅游資源區域開發過程中,管理機制不順,缺乏整體協調,存在著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現象。在一個風景名勝旅游區內,可能有五個同等級別而又互不隸屬的管理機構,分別是風景管理局、文物局(治)、宗教局(處)、旅游局及當地政府。由于各自管理體制不一,投資重點和利益也不一樣,致使景區在投資、建設等方面不能配套協調。如壹口風景區是全國四十佳之一,瀑布屬于風景局管理,投入大量資金,而與之一體的“旱地行船”和清長城是文物局管理,認為只是一般文物,不作重點開發,所以使景區建設一直不能整體同步進行,影響景區價值的發揮。這種管理混亂、效益低下的局面嚴重困擾著山西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規劃。其次,各旅游區之間缺乏區域間的聯系和協調,造成了旅游區間的盲目競爭,同時也難以形成通暢的旅游線路,對旅游產品的開發極為不利。
四、 山西旅游資源區域開發對策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山西旅游區域開發仍處于開發的生成期階段。根據經驗,在這一階段中,旅游業的關鍵性舉措主要是要豐富風景點結構,加強景區建設。具體開發對策如下:
(一)按照擇優開發、保證重點的原則,采取不同的區域開發模式。
由于旅游資源區域開發的財力和物力有限,不可能采取“全面開花,面面俱到”。所以在制定旅游發展政策,選取項目投資時,應該首先在資源質量高,旅游基礎好的部分地區實行擇優發展戰略。山西每年可用旅游開發的資金約2000多萬元,應把這些不同渠道來的資金集中使用,重點扶持重點景區的建設,對其進行全面分析研究,整體規劃,統一布局。從全省旅游資源區域開發來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大同、揚州、太原、臨汾 、運城為主體的八大旅游區格局,各旅游區資源豐度不同,開發程度也不同,應采取不同的旅游資源開發模式:
1、“單一腹地”開發模式
在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旅游資源開發程度不高的地區,只能集中有限的財力和物力重點開發一、兩個場所值大,等級較多的旅游景點,把集中開發的幾個旅游地作為整個區域旅游發展的增長極,通過自身發展能力的增加和完善來帶動區域旅游資源的開發,形成單一旅游中心地——腹地體系的蛛網式結構。如呂梁旅游區處于經濟比較落后的呂梁山區,旅游業剛剛起步,今后應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北武當風景區作為重點投資開發項目,建設配套設施,改善交通條件,擴大其影響,還可與距其不遠的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進行聯合開發,以二者旅游規模的擴大來帶動 梁旅游區的旅游發展。
2、“等級序列”開發模式
太原、大同、忻州旅游區屬于旅游資源價值大,開發程度較高的旅游區,旅游業的發展已具有一定規模,形成了一個或幾個多級別的旅游中心地,而且這些中心旅游景區在區域內已具有較強的集散功能。對旅游區的功能、規模及發展方向起著制約作用。這些旅游區的資源開發應以中心旅游景區為依托,在不斷完善中心景區功能的基礎上,重點開發和建設潛力大的旅游資源作為次一級的增長極,逐步形成旅游中心——次級旅游中心——旅游腹地的通道網落式的空間結構,從而實現區域旅游的全面發展。如忻州旅游區中,五臺山風景區是忻州地區的一級旅游中心地,區內其它旅游景點雖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開發,但目前還未能達到象五臺山那樣的吸引規模。今后除繼續開發五臺山各個臺頂,開通改造臺懷鎮至五個臺頂的道路,配套完善各臺頂的服務設施等項目外,應加快開發管滲山——蘆芽山風景區及代縣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加強它們同五臺山景區的聯系,形成以五臺山為中心的大旅游圈,推動忻州旅游區向更高層次邁進。
3、“多核一共生”開發模式
在擁有若干個特色各異,規模相似,功能互補的旅游中心地的旅游區內,應充分發揮各旅游中心景區的功能特色和資源優勢,形成多旅游中心——腹地網絡式的中心集合體,共同帶動區域旅游資源開發。如運城旅游區,區內存在著多個級別較高的旅游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老峰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 山)云(夢山)自然保護區。這些旅游景點都已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其次,近年來與河南省聯合開發的“黃河游”項目也顯示出了極大的潛力。因此,運城旅游區應繼續完善“黃河游”及“關公故里游”等項目,大力開發五老峰風景區,歷山自然保護區的觀光、避署、休養、科考旅游,修復永濟鸛雀樓及唐開元鐵牛館,舜都萍坂古城;加強各中心景區的聯合,開發環狀旅游線路,共同開拓國防國內旅游市場。
(二)選定目標市場,針對市場進行資源的開發及設施建設。
旅游資源開發和建設應以市場需求為前提,遵循一定的市場原則,從實際出發,選擇符合客觀實際的目標市場,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市場經營、所以,客源目標市場的正確定位是旅游資源開發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對山西而言,發展國際旅游業相對于國內旅游業說,短期內還面臨著各方面的困難,旅游外匯收入的增加,往往需要付出比國內旅游收入更多的成本,因此,未來一段時期內,山西不應再把重點放在國際旅游上,而應從實際出發,把眼光移到國內旅游市場的開拓,以國內旅游為主體,著眼發展大眾化旅游,開創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旅游形式和項目,進一步加強對國內旅游者的宣傳促銷,為一般群眾旅游者提供方便的旅游條件,同時積極創造發展國際旅游條件,以國內旅游帶動國際旅游的穩步發展。根據山西省旅游資源狀況、旅游業基本運營態勢及國際、國內旅游市場發展趨勢分析,筆者認為,山西省旅游目標市場定位應該是:以國內旅游為主體,逐步培育進軍國際市場的配套條件,以國內旅游帶動國際旅游的發展。
(
上一篇: 旅游業務工作計劃,旅游工作計劃書
下一篇: 旅游照老板,旅游網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