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蘇州旅游攻略最新版
蘇州是一座園林環繞的城市,將古典的美和現代的意識相互融合在一起,上啟天堂城市的遺風,下承經濟繁榮的發展,確實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游客慕名前往。
初春時節,位于蘇州城東南隅的網師園內暗香浮動。這座占地約8畝的園林,是江南中小型園林的典范,被譽為“小園極則”。洞門前、花窗下、假山旁,臘梅與園林景致搭配成趣,移步換景,讓人不禁感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雅致的園林之景源于太湖山水。北宋末年徽宗皇帝趙佶,下令征集太湖花木湖石,后運到汴京(今河南開封)開造園林。此事由蘇州人朱勔負責辦理,他借機敲詐勒索,到處搜尋奇石異卉,這就是歷史上的“花石綱”事件。據傳如今蘇州織造府遺址的瑞云峰,正是當時征集后未運走的“花石綱”遺物。
園林的精巧更與匠人技藝密不可分。永樂年間,主持建設北京故宮的蒯祥就是蘇州香山人,香山匠師手藝精絕,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美譽,而蘇州古典園林多出于“香山幫”之手。
“山石、花木、建筑、水景是造園的四大核心要素,造園者將這些要素相互交織,構成數不盡的斑斕組合,讓園林層次錯落有致,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碧K州園林博物館館長薛志堅介紹。
正如作家葉圣陶在《蘇州園林》一文中所說,“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成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里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
始建于明代的拙政園,是當今蘇州面積最大的園林,由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后,在唐人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上拓建而成。名著《紅樓夢》的誕生與拙政園不無瓜葛,相傳康熙年間曹雪芹出生于園內,少年時常在園中徜徉,書中大觀園的許多景致描寫便取材于拙政園。
站在最能代表拙政園特色的中花園內,能見以挖池堆山方式筑成的三座小島,水流潺潺,樹木層疊,給人“曲徑通幽”之感。拙政園管理處副主任程洪福表示,拙政園東西向較長,而南北直線距離僅50米,造園者通過石橋、水面、小島等細節,將整個園林分割成多個空間,由此實現“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效果。
拙政園內諸多庭院以白色墻體為背景,點綴少許竹子和石頭,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而在相隔不遠的古城園林集聚地帶,坐落著由知名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步入其間,仿佛也能感受到觀園之趣。
同拙政園一樣,蘇州博物館新館也選取白色為建筑主色調,輔以適當黑與灰,好似中國畫的白描。整體以水池為中心,北部以拙政園院墻為界,所有展廳流線皆圍水而設,像是為追求古典園林意境而造,以“神似而非形似”的方式傳承了園林藝術的歷史文脈。
“天人合一”
清朝咸豐末年,一場兵燹突降蘇州。戰火連綿10余公里,從城西運河畔一直燒到閶門城下,往日繁華的商賈集市盡數化作一片焦土。而在煙塵籠罩的城墻外,一座精美的園林竟巋然獨存,令人驚嘆。這座園林由明代蘇州人劉恕所得,被稱為“劉園”,但后人因其逃脫兵禍奇跡留存,逐漸冠之以“留園”。
步入留園,可以感受到劉氏的格調。據歷史記載,劉恕“無聲色之好,惟性嗜花石”,他自刻閑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間”,又自號“一十二峰嘯客”。如今在園內能覓得劉恕費心搜羅的奇石十二峰,山石形態原始粗獷,透露出他不喜雕琢的自然情趣。
在學者王稼句眼里,“園林如畫、如書,是需要好好讀的”。年逾古稀的蘇州居民李阿成對此很有心得,他在老城區數個園林周邊生活了40余年?!俺莾热丝诙?,自然風光少,蘇州園林就是人們對自然的向往,是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創造?!崩畎⒊烧f。
李阿成的觀察,反映了蘇州園林背后中國古典哲學“天人合一”的理念,即萬物與人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依托這種理念,疊山理水、建筑花木不只供人欣賞,還在園內營造出可寄情于物,調動全身感官與自然交流的環境氛圍。
比如拙政園、留園等園林內隨處可見的圓形洞門,是模仿天上圓月而筑,寄托了古今國人對圓滿生活的詩意情結。再譬如作家郁達夫在《蘇州煙雨季》中所述,煙雨朦朧的園林,不僅有雨滴空階的浪漫,也讓人感受到那份“遠離塵囂、風雅自得”。
園林內亭臺軒榭的取名也意在自然情深。拙政園有“蘭雪堂”,取自李白的“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留園洞門“又一村”,取自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網師園“月到風來亭”則取意宋人邵雍的詩句“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若是清風徐來,臨風賞月,猶如游于世外桃源。
沿池碧桃垂柳、石凳成排,隔水可見駁岸嶙峋、古亭飛檐,這便是蘇州現存園林中歷史最悠久的滄浪亭。滄浪亭始為宋代文人蘇舜欽的私家花園,蘇舜欽是范仲淹、歐陽修的知心好友,屬于主張革新一派,因被朝中官員彈劾罷去官職隱居蘇州,花四萬貫錢買地造了滄浪亭。
歐陽修遂作《滄浪亭》長詩,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而后滄浪亭中就此句以及蘇舜欽的《過蘇州》一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各取一句,集成“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一則對聯,向后人展現淡泊明志、閑適自得的心境。
清同治十二年,常州人盛康買下躲過劫波的“劉園”,并正式改名為“留園”,在《申報》刊登了園林易名的消息。幾年后,盛家又登報稱:“留園修葺一新,本月初二開柵放人游覽,三日內不取分文,初五起每人游園收錢七十文,以抵日后園中的修理之費。”這一創收的營銷策略,令游園者自此絡繹不絕。
春賞牡丹、夏日觀荷、秋聞桂香、冬品寒梅,一座座私家園林的對外開放,徹底解放了世人的詩意志趣,品味園林更成為當代蘇州人美好生活的寫照?!俺怂臅r之景不同,在蘇州園林觀景能體驗一步一景?!毖χ緢哉f,比如站在網師園內,只要走過一扇門宇,就能看到三種截然不同的美景。
入夜時分,踏著青磚石板來到滄浪亭,實景版昆曲《浮生六記》正在上演。演員們移步換景,演繹詩意的蘇式生活,觀眾們緊緊跟隨,聆聽吳儂軟語?!扒摺眳s不“和寡”,滄浪亭內一有演出,幾乎場場人氣爆棚。
從精神層面“詩意”空間的充盈,可看出造園智慧的外化。比如蘇州提倡從“蘇州園林”邁向“園林蘇州”,通過在古城中見縫插綠,讓市民出行500米以內即步入綠色空間?!俺鞘薪ㄔO應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副局長邵雷說。
西方園林在造園中,多強調人的意志和秩序,可見大面積人工草坪、修剪過的綠籬、噴泉以及對稱式布局等。而中國園林更強調自然肌理和形態,如對太湖石講究“漏瘦皺透”,對跌水講究蜿蜒自然,對古樹講究盤根錯節,倚勢而植。
1899年,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踏入中國搜集、引種花卉植物。經過多年尋訪游歷,他沉醉于各地獨具特色的花卉和園林,寫下著作《中國——園林之母》,讓中式園林享譽世界。
2020年10月,美國洛杉磯亨廷頓圖書館內的流芳園擴建后對外開放。這座海外規模最大、最完整的蘇州園林占地72畝,擁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楹聯抱柱,被稱為拙政園的“姊妹園”?!凹盒膵趁模瑒t世間嫵媚。”蘇州園林早已摒棄孤芳自賞,類似流芳園的復刻版屢屢“漂洋過海”,讓這份璀璨的中華文化與世共享。
網師園內有一處“殿春簃”,是匠心獨運的景致。三扇后窗外分別栽種芭蕉、竹子和臘梅,象征夏秋冬三季,而門匾上的“殿春”指代春末開花的芍藥花,合在一起,便是四季,可謂自然與人文的絕妙結合。
而早在40多年前,以“殿春簃”為藍本建造的“明軒”便走出國門,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落成,成為首個出口海外的中國園林。到如今,50余座蘇州園林及模型在世界各處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