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發展歷程
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雖說都是一些仿古建筑,但也有不少的歷史,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制作工藝也別具特色,那么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有哪些發展歷程呢?詳情見下文。
發展歷程
明清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始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1368
公元1368—1398年間,由遷民而遷技術,奠定了山東楊家埠木版年畫產生的工藝基礎。
清咸豐年間,天津楊柳青半印半畫年畫傳入,逐步與楊家埠年畫相融合,拓展了楊家埠年畫的創作風格,豐富了內容,增加了品種,成為楊家埠木版年畫創作的組成部分。
1862
1862年至1908年(清同治初年至光緒末年),為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極盛時期。
西楊家埠畫店已達100多家,附近十幾個村莊也興辦了畫店,生產各種年畫200多種,每年來往于西楊家埠的畫商小販多達5000人左右,產品除銷往全國各地。此間,出現了專業性經營的畫店,如專供東北銷售的大門神畫店“東大順”被稱為關東莊,有專管戲曲年畫的西路莊和專印“橫披”、“洋條子”、“灶馬”的膠州莊等。
民國
民國初年,西楊家埠畫店160余家。
1922年后,石印年畫和月份牌年畫興起,楊家埠木版年畫銷量頓減。
1937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多次到楊家埠燒殺搶掠,集市被封,百余家畫店停業。到解放前夕,楊家埠木版年畫已被破壞殆盡。
1951
山東省年畫工作隊,與藝人共同創作歌頌新中國和土改運動的新年畫,幫助恢復印刷生產,并成立楊家埠年畫改進籌備委員會。
1952
華東文化部和山東省文化局組織17人的年畫工作隊,正式建立了“楊家埠年畫改進委員會”。
同年,組織年畫生產互助組16個,印刷新年畫40萬張。
1953
1953年至1958年,山東省文化局、山東省文聯多次組織美術專家、學者和年畫工作隊到楊家埠調查研究,進行年畫改革、創新活動,對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3
建立“楊家埠木版年畫社”,后因開展“文化大革命”,年畫生產停止,年畫資料、原版大部被毀。
1976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文化部藝術處負責人華君武提出“要恢復濰坊民間木版年畫”,并建議組織創作進京展出。
1978
2月4日至26日,年畫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展出作品126件(157幅)。
文化部長黃鎮親臨審查,中國美術家協會華君武、文藝理論家王朝聞以及臧克家等觀看了展出,并給予很高評價。文化部還邀請了44個國家的駐華大使、代辦、公使、參贊100多人參觀了展覽。《美術》雜志社、中國美術館分別邀請在京的年畫工作者、美術家、美術理論家和報刊記者進行座談。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都為此發表了消息、評論和作品。《美術》雜志專刊介紹了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山東濰坊年畫》。在京展出結束后,又去四川、上海、浙江、南京進行巡回展出。最后,27件年畫作品被文化部對外展覽公司選作出國展品。恢復“楊家埠木版年畫社”。年畫社對年畫進行挖掘、整理和恢復工作,并采取辦學習班和以老帶新的辦法,培養畫、刻、印、裱等人才,當年印刷年畫70萬張。
1979
“楊家埠·木版年畫社”改為“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
1980
1月30日至4月10日,舉辦天津楊柳青、濰縣楊家埠、蘇州桃花塢三地木版年畫聯展。聯展以三地新作品為主,另有部分歷史資料,共185件。其中山東新作品51件。歷史資料14件。
4月7日至10日,在蘇州召開年畫學術討論會。《人民日報》、《中國青年》、《美術》雜志發表了畫刊和消息。
1985
研究所搜集畫樣280多種,原版200余套,編輯了《楊家埠年畫原版資料選》、《年畫縮樣》第一、二集及合裝成冊的全色版線裝本和線版線裝本,銷往日本、美國、法國、荷蘭、瑞典等國共16萬套。
1979年至1985年,到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考察參觀的日本、美國、法國、丹麥、瑞典、澳大利亞、奧地利、印尼以及非洲國家的友人30多批。
1990
濰坊市文聯、山東《美術》出版社、四川省群眾藝術館、成都市群眾藝術館、四川《美術》出版社、成都市年畫研究會聯合舉辦“山東濰坊、四川綿竹年畫聯展”5月,在成都市開幕,并舉行了一系列學術交流和考察觀摩活動。
7月,遷往濰坊市展出。
2006
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
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上一篇: 泰和山風景區住宿推薦
下一篇: 2024年京東大峽谷開放時間